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所属护路军(铁道纵队前身),于1946年5月组建。这支部队从诞生那天起,先后转战于东北漫长的铁路线上,守护和抢修铁路、桥梁、水塔,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向南满各地大举进攻,占领四平后沿中长铁路北犯。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央“变阵地战为运动战”的精神,决定放弃长春、吉林,撤至松花江以北。为掩护我军撤退,5月21日,北满军区领导要我动员3000名日本侨民做民工,并率领回民支队、松江军区工兵排和参谋  相似文献   

2.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东北解放战争战局发展过程中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它彻底粉碎了东北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各个击破东北民主联军的战略计划,扭转了东北战局,对推动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起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坚持南满,巩固北满"的战略目的,为把东北建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贯彻执行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提供了实践依据;彰显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不惧困难、团结协同,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鸭绿江畔,帽耳山下,有一座千年小城,这就是边陲重镇临江市,素有革命老区之称。1927年,震惊全国的拒日设领运动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临江设领事馆的阴谋,使临江成为中朝边境地区唯一没有日本领事馆的县城。1946年底至1947年3月,陈云、肖劲光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这个战役的胜利,使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为夺取东北全境的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抗美援朝期间,这里是保家卫国的大后方,临江人民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在这种既是老区又是边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当中,涌现出一位热爱武装,情系武装,为武装工作解难题、办实事的好市长,他就是临江市市长、市武委会主任朱健华。  相似文献   

4.
程世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军团长兼政治委员、师长兼政治委员、军长、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程世才曾任东北民主联军南满(辽东)军区司令员、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安东军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四平、鞍山、本溪、四保临江和辽沈等战役,转战长白雪山、辽河平原,屡建功勋,为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四平保卫战是1946年4月至5月间,我军在东北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城市防御作战。此役虽然最后失利了,但却为城市防卫作战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战役的形成 1946年1月,《停战协定》签订后,蒋介石借口“接收”主权,在东北对我军发动猖狂进攻,形成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3月中旬,敌占沈阳后,立即兵分三路,向沈阳外围城市扩张。其南路新6军和东路第52军分别攻占了我军控制的辽阳、鞍山、营口、抚顺等地,并继续向本溪和辽东进攻。其北路新1军  相似文献   

6.
1948年10月,我西北野战军为配合中原、华北人民解放军作战,发起荔北战役。此役集中使用了野战军全部5个纵队和少数地方武装,共7万余人,与国民党胡宗南集团之8个军约12万之众,鏖战于陕西省大荔县以北地区。我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把握战场主动权,歼灭胡宗南集团2.5万人,击落敌机3架,击毁坦克2辆。我伤亡9600余人。经过此役和此前不久的澄郃战役,将胡宗南集团箝制在西北战场,而不能抽兵增援其他战场。荔北战役的胜利,是在兵力、火力和机动条件上敌优我劣的情况下取得的;也是西北野战军首次在平原地带进行的较大规模作战。战役第一阶段按原计划实施,并迅速、圆满地达成歼敌目的。在第二阶段虽然给敌第65军以歼灭性打击,但未能速决全歼,且自己伤亡较大。其经验和教训主要是:  相似文献   

7.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联合举行了淮海战役.在战役开始之前和战役进行中,粟裕先后向中央军委提出4次重要建议:第一,当济南战役尚未结束时,首次提出进行以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右翼集团为目标的淮海战役.第二,面对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由战略上配合作战发展为战役上协同作战的现实,主动提出淮海战役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第三,在南线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的条件下,建议歼灭黄百韬兵团后,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在长江以北逐次歼灭,而不要把它赶过长江去.第四,当国民党军最高统帅部积极筹划调兵增援淮海战场,战局有可能逆转的关键时刻,建议由华东野战军抽兵一部,协助中原野战军首先歼灭黄维兵团.这4次重要建议,均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充分体现了他通观全局.审时度势,善于从战略高度选择和把握作战时机的高超战争指导艺术.  相似文献   

8.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在吉林省白山市八道区七道江村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讨论关于坚持南满根据地斗争问题,史称“七道江会议”. 一、会前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蓄谋发动全面内战,消灭共产党,消灭解放区及人民军队,并把抢占东北解放区做为它的一项重要战略计划.1946年9月,蒋介石亲飞沈阳,对东北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即在南满采取攻势,在北满暂取守势,首先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主力,占领南满解放区,切断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的联系,阻隔东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海上通道,解除后顾之忧,等待关内抽兵增援东北,再全力转兵北上,夺取北满解放区,占领全东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里,第40军因其势如雷霆、动如狂飙、所向披靡的作战特点和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被对手恐惧地称为"旋风部队".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英雄劲旅参加了四保临江、1947年东北战场的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西追歼、解放海南岛和温井战斗等许多著名战役战斗,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1.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作者参加了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胜利50周年之际,特撰此文以资纪念。辽沈战役的胜利,加速了全东北的解放,推进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塔山阻击战的成功,对于保证攻克锦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它在辽沈战役中的战略地位非同一般。在我军攻克锦州之后,决定集中主力奔赴辽西战场,歼灭廖耀湘“西进兵团”。由于担任阻击任务的我军在黑山地区英勇顽强的抗击,为合围聚歼廖兵团创造了条件,从而粉碎了蒋介石重新占领锦州的战略企图,为实现全歼卫立煌全军的目标奠定了基础。黑山阻击战在辽沈战役中,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半岛登陆,胜利地开辟了欧洲战场上的第二战场(西线战场)。为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诺曼底登陆战役是战争史上的一次成功的军事“骗局”,斯大林格勒战役所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欧洲战场的伟大的转折点,是由于它在欧洲战场上孤军奋战的不利条件下,在战争的中期打击了敌  相似文献   

13.
毕绪增  李琳 《国防》2001,(10):50-50
2001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吉林省临江市的“四保临江”烈士陵园是此次被公布的示范基地之一。临江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著名的“四保临江”战役就发生在这里。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纵队、第四纵队、辽南独立一师、辽宁独立二师、安(丹)东独立三师以及辽南、辽宁、安东等三个省军区部队和南满地区广大军民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指挥下,  相似文献   

14.
瓦解敌军工作,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和打击国民党军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中我军运用这一手段,取得了重大成果,起到了震撼敌军、打乱其部署、加速淮海战役胜利的作用。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战胜国民党军。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创伤,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以便在战争结束时,迅速建设新中国,以政治争取解决国民党军,成为我军战胜国民党军经常采用的重要战法。毛泽东说:“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这是我国古代‘上兵伐谋”思想的具体运…  相似文献   

15.
毕毅 《军事史林》2016,(3):29-33
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是由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山东、冀东两支部队于1946年1月在辽阳、本溪地区合编组成的.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1 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1949年3月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建制.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1953年7月回国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四十军.19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四十集团军.  相似文献   

16.
1946年夏东北休战,国共两党停战谈判,暂时脱离战斗接触,随之签署松花江协定,明确划分了双方隔离地带,客观上有利于东北民主联军隔江对峙防卫。国民党军则始终未能超越松花江中立区,打开北上通道,实现其沿中长路北进哈尔滨的战略目标。正是东北民主联军将吉林东的拉法、新站和长春北的陶赖昭牢牢控制,遂成沿松花江对峙之格局,为守住东、北满防线再伺机反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5兵团所属第40军、第43军和部分特种兵部队,共10万余人,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发起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万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伤5艘,胜利完成了解放海南岛的光荣任务。这次渡海登陆战役,在没有海空军协同的情况下,利用木帆船等简陋航渡器材取得的胜利,为我军的登陆作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中灵活运用陆上战术经验,进行应急训练,是取得战役胜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经中央军委批准于1998年12月公开出版发行。这部著作的出版,是我军军战史研究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四野是在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由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一部和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主力部队,其前身为东北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上先后实施辽沈、平津和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重大战役,共歼敌323万余人,部队从11万余人发展到153万余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历史任务,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相似文献   

19.
淮海战役中,我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辽阔战场上,实施大规模的机动作战,圆满完成了就地歼敌的战略任务,创造了大规模运动战战役的宝贵经验。战争是力量的较量,机动是形成优势力量的重要手段。淮海战役开始时,在全局上敌我兵力对比为1.3:1。通过快速广泛地机动,在战役的第一阶段,我军集中了近40万人的兵力合围局部敌人12万人,造成3:1的优势,取得了歼灭  相似文献   

20.
中原突围战役的成功,集中体现为中原军区部队在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情况下,圆满实现了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完成了在战略上牵制数倍与己之敌,在战役上克敌制胜、突出重围的任务,为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胜利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一、在中原突围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