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以色列、瑞典、荷兰等国家为了增强预警机对目标、特别是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竟相研制新一代相控阵雷达预警机——用电扫描相控阵天线雷达取代机械扫描旋罩天线雷达,是预警机雷达体制发展中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2.
T-72坦克是俄罗斯研制生产并在全球许多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主战坦克。由于年代较久,已显落后。本文介绍了一种为该坦克研制的新的火控系统。这种系统提高了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自八十年代初期问世以来,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一些发达国家在短波通信中已普遍采用了该系统,而我国只有少量引进设备和仿制设备。400W自适应通信系统是我国首例自行研制的短波自适应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发射机、接收机、控制器和自动天线调谐器四大部分组成,本文介绍该系统自动天线调谐器的研制概况,并就“天调”在自适应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指标、设计考虑、主要部分的功能以及主程序的流程图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低频电磁发信系统的小型化和低功耗,面向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提出了基于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系统设计和性能校验方法。设计了包含永磁磁源、高效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在内的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系统方案。研制了实验样机,并对其系统性能和近区磁场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相关设计方法和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样机的磁场场强和尺寸等主要指标达到了美国“机械天线”项目在射频穿透技术领域的要求,为旋转永磁式机械天线方案研究和样机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5.
多频段多波束多系统共用跟踪天线——伦伯透镜天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伦伯透镜天线的原理、性能、研制和应用。重点说明它的宽频带、宽角扫描和多波束特性。指出该天线可用于固定或移动节点站,供不同通信系统共用。各通信系统的频段可以不同。由于天线的多个波束可以独立控制,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各自的波束同时对几个方向的目标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智能天线和MIMO天线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简单阐述,并对他们在提高系统容量上的表现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前视红外夜视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末期,在60年代后期进入实用阶段。50年代末期发明碲镉汞,70年代后期实现碲镉汞热成像器通用组件化,全面地推动了80年代第一代前视红外系统的研制、生产和使用。80年代中期,热成像器的发展开始步入研制第二代焦平面阵列中、长波红外探测器阶段。90年代研制的第二代前视红外无不采用焦平面阵列并具有多种功能。1991年的海湾战争实战考验并证实前视红外作为一种主要机载夜视设备和武器精确制导火控设备在夜间对地攻击中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了前视红外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种近地面工作时域天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无载频探地雷达是一种近地面时域毫微秒脉冲探测系统,受半无限大有耗媒质界面的限制,所以对近地面时域天线的辐射特性的分析与计算极为困难。研制了一种贴片电阻加载的振子天线,用FDTD方法对其进行的分析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天线具有良好的波形保真度、良好的辐射特性和屏蔽效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探地雷达和其它超宽带系统。  相似文献   

9.
萌芽隐现:奠定导弹预警系统的发展基础前苏联导弹预警系统和太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美国和前苏联都开始拥有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从那时起,前苏联科学院无线电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前苏联首部用于监视导弹袭击和航天器飞行的早期预警雷达——"德涅斯特"的研制工作。1962年11月15日,"德涅斯特"雷达在前苏联国防部第10试验场进行了首次试运行。当时,在摩尔曼斯克、里加、伊尔库斯克和巴尔喀什共设立了4部这种雷达。这是一种工作在 VHF波段的电扫描雷达,方位扫描采用调频方式,无俯仰角扫描能力。雷达天线  相似文献   

10.
自行研制冲激雷达实验系统,其关键技术包括多路相干合成脉冲源、正交解调采样接收机、信息处理机和收发天线阵列等。并用该系统在外场开展了隐身目标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冲激雷达有较强的反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法国陆军一体化单兵装具和通信士兵系统一体化单兵装具和通信(法语缩写为FELIN)士兵系统的研制是法国继20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初步研究与发展项目后的最新举措。它是基于步兵被认为是一个系统的前提下,包括研制以综合的士兵系统为目的新型军服、作战装备。其设计思想是机械武器系统,如:将装甲战斗车辆应用的综合设计与研制理念应用于步兵。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射频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满足试验精度条件下,完成了微波暗室仿真试验距离、微波暗室静区、系统辐射天线单元间距、系统辐射信号角位置精度,以及系统有效辐射功率等技术的关键参数设计,并分别给出了在工程应用中的实现方法,为飞行器研制所需的射频制导仿真试验条件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七二二所研制的QTA-SDM4型北斗船载天线实现1000套批量生产,并交付使用,获用户高度评价。QTA-SDM4型北斗船载天线是七二二所针对船用北斗/GPS卫星导航终端设备设计的一款双模四频天线,采用多层叠耦合单馈电技术,可覆盖北斗一代S频段、L频段,北斗二代B1频段和GPS系统L1频段四个频段,实现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发信功能、北斗二代/GPS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于GPS的低成本QUADRFILAR柱螺旋天线(以下简称Q型柱螺旋天线)的研制过程,该天线产生右施圆极化,抬高的辐射方向图在低仰角上具恒定的方位面增益。该天线适用于卫星通信(SATCOM)地面终端设备,相对于卫星而言,该天线可以低仰角工作,该天线设计用于SATCOM的典型接收频带为1525 ̄1559MHz尤其适用于差动的GPS、DGPS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5.
在神舟飞船家族十次完美巡天的背后,有五院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关键产品做坚强的后盾支持。五院西安分院为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研制了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和天线网络产品,承担了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飞船中继终端的研制任务,以"十全十美"的表现助力神舟家族完美巡天。五院西安分院是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的"国家队",目前在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空间天线、卫星数据传输与处理、星间链路、卫星测控、微波遥感、激光通信八大领域保持着技术优势,并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始终引领着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自60年代末期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问世以来,许多国家的海军都在研制发展本国的近程反导系统。到80年代末期,世界上已有8种近程反导武器系统开始服役,另有6种近程反导武器系统投入研制。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切割式巴仑实现高功率超宽带天线的平衡馈电,并用FDTD进行仿真分析。研制出2×4元高功率天线阵,测量结果显示该天线阵能耐250kV以上高压,工作带宽达6个倍频(200~12 000MHz),具有较好的脉冲波形保真性。利用所研制的天线阵列建立外场探测实验系统,在外场进行目标探测试验。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可以用于实际的超宽带雷达发射天线阵,为高功率源在雷达探测中的应用作出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无人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 年代初研制战略无人机。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当时世界政治及战略格局的影响,苏联的无人机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利用地地导弹研制出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的无人驾驶攻击机,尔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的远程无人驾驶侦察机系统。第二阶段为上世纪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研制战役战术无人机。这一时期,战略无人机被逐步淘汰,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搞饲料添加剂的试验,早在70年代初就开始了。我国研制饲料添加剂的先行者是谁呢?他们就是广州军区司令部加禾饲料添加剂厂厂长温国森、副厂长陈晓红。他们研制的“珠宝牌”饲料添加剂,有着神奇的效果,能使中猪日增1公斤左右,把一批批用户引向了富裕的康庄大道。1月8日,总参谋长迟浩田挥毫题词:“大力推广温国森、陈晓红快速养猪法”“为我军争光为人民造福”。艰难地探索我国家猪的饲养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仍沿用“切”、“剁”、“煮”的工序。70年代,我军模范  相似文献   

20.
三年来,按照温家宝总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绕月探测工程任务"的要求,各承研承制单位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信、月食影响应对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完成了月球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可靠性增长、测控系统USB与VLBI系统融合、地面应用系统两个大天线和发射场改造等工程的研制与建设工作,开展了从各单位直至全系统的各方面验证、对接试验和系统综合演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