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最为成功的防御战案例,中央军、晋绥军和八路军同仇敌忾,在正面阵地利用地形优势梯次部署防御力量,并不断抓住时机调动部队组织反击,拓宽战场纵深,攻击日军后方的薄弱环节和补给线路,压缩其作战空间,形成“扼咽拊背”的积极战场态势。通过对中国军队在忻口战役中的战术进行微观分析可以发现: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下,适时组织局部的反攻有助于纾解防御压力,甚至可以扭转整体的被动局面。太原会战失败后,八路军开辟了敌后战场,攻势防御的基本思想迭嬗为小规模的运动战、游击战战术,融入中共持久抗战的整体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2.
萨苏 《国防》2012,(9):73-74
在真实的抗日战场上,是否发生过像电视剧《亮剑》里表现的八路军和关东军的殊死血战呢?因为关东军主要驻防东北,八路军则活跃于华北,这样的机会似乎不太容易找.  相似文献   

3.
庹平 《军事历史》2004,(4):23-29
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上海、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这时,国民党军最高指挥机构也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并指挥其在华北敌后的军队打游击战。总的来讲,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其规模和成绩都不大。本文拟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作一探讨,略陈管见。一、国民党军“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的新战略国民党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是国民党…  相似文献   

4.
论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在华北战局日益危急的形势下 ,八路军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与指挥下 ,火速东渡黄河 ,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适时改变战略部署 ,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积极配合国民党友军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这一系列战略举措 ,为八路军在华北实施战略展开 ,开展抗日游击战 ,建立根据地 ,坚持华北抗战 ,影响推动全国抗战局势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对日军打击最沉重的一次战役,无论是作战时间、参战人数,还是战况之激烈程度,在华北地区都是空前的,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抗战初期的四大战役。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先后命令东渡黄河的八路军实行三次分兵,改变了八路军兵力过于集中的状况,使八路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持久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八路军这三次分兵,决策英明,实行得力,为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次分兵,使八路军主力分散部署到有利的战略区域,为尔后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1937年8月下旬至9月,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主力相继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正当八路军按中央军委的部署日夜兼程向恒山地…  相似文献   

7.
君威 《军事史林》2008,(4):34-4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诞生于抗战初期山东渤海地区(即今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第3旅、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6旅、渤海军区(1944年1月由清河军区和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等部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解放军第7师、第11师、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8.
八路军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素以与中共中央拟制定的“山地游击战争”方针不一致,而被史学界认为是“错误的”。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客观的、合理的解决,而成为中共党史、军史上一桩遗留至今的公案。这桩公案所涉及的人员主要是当年的八路军领导人朱德、彭德怀和住弼时三人,而这三人中又以前方军事工作和作战部署多由其行之的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为其最主要责任者。自1945年的华北工作座谈会起到1959年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乃至“文革”中在彭德怀的所谓“错误”中,“运动游击战”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1937年 10月中旬,在日本侵略军的猛烈进攻下,华北战场山西的国民党军一退再退,先后放弃了雁门关到平型关的长城防线,退守到忻口(现忻州市)一带布防,战线南移,使忻口会战成为决定山西战局的关键。在这一期间,直到 11月 8日省城太原失陷,近 10万中国军队同侵华日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大打击。其中受国民党第二战区统一指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这次会战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军队配合作战,取得较好战果的一次重大战役。 断敌交通 绝敌供给   忻口在太原以北 90公里,境内并没有便于…  相似文献   

10.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前方总指挥部参谋长。在百团大战的准备和实施阶段,他积极协助副总指挥彭德怀进行了战役的筹划准备和组织指挥工作,表现出高超的作战指导艺术,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敏锐分析全国抗战形势,深刻把握中央军委战略方针要求,全面思考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二是着眼掌握战争主动权,从华北战场交战双方具体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百团大战的目标、样式和兵力部署;三是充分认识百团大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及时准确地把握作战节奏和重心,正确实施作战指挥。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敌后战场上1939年11月河北涞源黄土岭战斗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射迫击炮弹,炸死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早已广为人知.然而,在南方正面战场上1942年5月浙赣战役中,国民党军浙西部队巧埋地雷阵,炸死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却至今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2.
抗战初期 ,任弼时作为八路军第一任政治主官 ,对抗战初期的八路军建设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一是依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 ,努力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八路军军事战略转变的实现 ;二是在创造“抗日的模范军队”中 ,大力加强八路军的军政素质建设 ;三是在民族战争的特殊条件下 ,积极创造八路军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了,今天人们想起这场艰苦的反侵略战争时,不能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作一公正的评价。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的抗战中存在两个战场:一个是以国民党正规军为主的正面战场,一个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的敌后解放区战场,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抗击了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中,河南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战初期,河南是武汉的屏障,西北的门户,南北战场的枢纽,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预同国民党深度合作抗日的主阵地;抗战中期在落实"反投降"任务期间,河南又是求生存"反投降"的枢纽;抗战后期,在敌后战场的反攻阶段,河南更是成为中共规划的应对日寇崩溃后国民党反共内战的重要战场.从中共对河南地区战略定位的变化,不仅表现了全国抗战时期中共领袖深邃长远的战略眼光,更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布局重心的变化、全局政策的调整和决策的灵活.  相似文献   

16.
日本陆军第59师团,其前身是1939年1月14日在日本久留米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该旅团编成5天后即调入中国战场,驻山东济南地区,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主要担负济南周围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经常与此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及冀、鲁、豫军区和国民党鲁苏战区于学忠的部队作战。1942年4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以这个旅团为基础编成第59师团,仍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后归华北方面军直辖。柳川悌、细川忠康、藤田茂先后担任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在华期间,第59师团多次参与了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制造了冀中北疃村大屠杀等惨案。1943年8月,该师团在山东馆陶尖冢镇决开卫河大堤,致使馆陶、临清、曲周、邱县、清河、威县、武城7县受灾,2万  相似文献   

17.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山东军民的浴血奋战和艰苦努力,创建和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连接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枢纽.作为全国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八路军第115师发挥了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所起的作用就如同黄河激流中的"中流砥柱",在国内外凶险复杂的局势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定力,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并建立广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政治,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北抗战是这一真理的完美诠释。在国民党军队经过一定抵抗后大踏步撤往河北南部和河南,甚至渡过黄河之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迎着日军侵略的铁蹄插入山西敌后,先后开辟晋察冀、晋绥、晋东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使中共及八路军迅速发展成为这个地区的最大政党和最强军队,使之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个"特殊局面"。其中作为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的刘少奇,就是这"中流砥柱"群体中的重要领导者,为华北抗战"特殊局面"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朱岩 《军事史林》2013,(9):36-38
平型关战役是国民党第二战区拟定的“太原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对日战斗。“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和国民党中央军、晋绥军等先后投入8个军近10万兵力,历时19天,在长达百余里的长城线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抗击日军的战役。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同御敌的一次成功范例。在整个战役中,国共两军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没能够扭转战场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20.
彭德怀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华北军分会副书记、八路军副总司令,从1937年9月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至1943年9月离开华北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在华北敌后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战斗了整整6年。他以非凡胆略和精湛指挥艺术,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战术原则,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1937年──1940年彭德怀在创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寇围攻扫荡和反顽斗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