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人走过了辉煌的一甲子,又迎来了再创辉煌的新甲子金秋十月,五彩缤纷的绿洲大地迎来了兵团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屯垦戍边一甲子,戈壁惊开新世界。翻开西域2000多年屯垦的历史,最为耀眼辉煌的是兵团屯垦戍边的60年。兵团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藩篱,屯垦戍边事业代代相传。兵团的屯垦戍边是化剑为犁、和平发展的典范。屯垦戍边使命赋予兵团人既屯垦又戍边的双重角色。1954年10月,17.5万名军人集体转业,投入到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从何时起,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不变的守候。我喜欢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栏目,一篇篇真实纪录兵团这一支不穿军装、永不退役的屯垦大军的文章让我感动,也引我深思。为了祖国边疆的安宁,兵团人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中默默付出、屯垦戍边,铸就了可贵的"兵团精神",激励着我要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现有的工作和生活,踏实做事、真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就在这里开基始祖,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王震在西域屯垦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最为灿烂辉煌的一章是:戈壁惊开新世界,屯垦盛世在兵团。兵团60年的屯垦戍边,走出了历史上屯垦"一代而终"的樊篱;一座座新城镇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一个个工业园区展现出戈壁荒漠从来没有过的风景;现代农业技术水平引领全国……兵团屯垦戍边走过了一个艰难与辉煌的甲子,又迎来一个崭新与灿烂的新甲子。从安营扎寨到设市建镇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屯垦戍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西部的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兵团人半个世纪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活动,提升了兵团屯垦戍边的综合实力,其中凸现的具有鲜明屯垦特色的兵团文化,成为兵团事业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年初,本刊推出王运华同志撰写的《实践"三个代表"推进文化戍边》,系统阐述了兵团"文化戍边"的内容、特点、意义、作用以及加快推进"文化戍边"工程建设等问题。文章刊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反响。本刊日前举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兵团先进文化建设》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就兵团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畅所欲言,其真知灼见,触及兵团文化许多深层面的问题,而由文化建设所引发的话题,似乎已超越文化层面,关系兵团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系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继承,关系兵团的明天……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结合兵团实际,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建设屯垦戍边新型连队。团场农牧连队是兵团事业发展的根基,因屯垦戍边而诞生,为屯垦戍边而发展。历经几代军垦人的艰苦奋斗,兵团农牧连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不懈努力,连队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团场连队多分布在边境一线、大漠深处,处在路到头、水到边,交通不便、路远人稀、信息不灵的艰苦地…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杂志于1999年第一期刊发的王运华同志撰写的文章《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使命》今年荣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兵团宣传媒体独具慧眼推出的力作,也是兵团理论战线取得的新成就,可庆可贺。王运华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辨证地认识兵团的使命与职责,通篇贯穿着对屯垦戍边事业的深邃思考,使我们深受启发。一是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屯垦戍边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新疆的重要讲话的深刻思想以及对新时期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指导意义,深入思考了兵团如何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加快兵团的事业发展,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实力。二是提出了新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是在党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屯垦戍边60年,沧桑巨变载史册。金秋十月,兵团即将迎来60岁生日。6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依据新疆的实际,决定创建一支肩负屯垦使命和"生产队、战斗队、工作队"任务,寓兵于农,劳武结合,开发建设大西北的产业军。从此,在新疆屯垦戍边事业上有了最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最佳载体。60年来,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了南泥湾精神,在天山南北的大漠戈壁上大兴水利、垦荒造田、植树造林、兴建城镇、办厂经商……兵团人以可歌可泣的伟业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兵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考验,要实现"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实现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扩大兵团基层民主,推动兵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则是兵团发展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新世纪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屯垦戍边新实践的历史重任自然落在了兵团245万职工群众的肩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兵团既要坚持性质、地位和任务不变,又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辉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屯垦戍边的新实践,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  相似文献   

9.
加快推进城镇化,事关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全局。要实现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更好地发挥"三大作用"推进城镇化,是中央根据屯垦戍边事业需要对兵团提出的首要任务、长远大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城镇化成为"三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增强屯垦戍边事业凝聚力,迅速改善提升职工居住条件,加快转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聚集现代文明,解决过去多年存在的团场留不住人、职工队伍不稳定、基层连队"空壳化"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团场城镇化发展要有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追溯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兵团的科技发展史。半个世纪以来,兵团人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气概,铸剑为犁,化腐朽为神奇,在祖国西北边陲默默耕耘,在"三山两盆"间负重前行,把千里戈壁改造成了万  相似文献   

11.
兵团屯垦戍边50多年的历史是兵团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履行的屯垦戍边史,是一部西部开发史,是一部国际屯垦典范史。面对21世纪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环境,国家对兵团屯垦戍边赋予了新的使命,对兵团屯垦戍边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正《戈壁青春》,尚未看剧,我首先就被这个剧名深深吸引。在戈壁上挥洒青春,用青春的年华奉献于戈壁滩上的屯垦戍边事业,以这样的故事和人物作为一部舞剧的选题,这个想法本身就很吸引人。因此,当大型原创舞剧《戈壁青春》于2014年国庆期间在新疆人民会堂拉开帷幕时,我想,现场的观众一定是同我一样屏住了呼吸,对即将呈现在舞台上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认同和期待。对于"兵团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当然会获得认同,毕竟,"兵团人"将青春和一生  相似文献   

13.
兵团有5个师的60个团场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就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熠熠生辉。崛起在戈壁荒原上的军垦新城——奎屯和北屯早已为世人所瞩目;诞生在可克达拉的东方小夜曲《草原之夜》更是唱遍全国,走向世界,使人们对伊犁垦区有着挥之不去的向往。兵团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历史的部队。半个世纪以来,在屯垦戍边的伟大实践中,伊犁垦区的兵团人,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生产队,充分发挥了"四个力量"的作用,以"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执著精神,在伊犁地区建成了独具一格的经济带,为伊犁的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15.
城镇建设     
正事件回顾:兵团成立初期,根据国家战略布局,适应屯垦戍边需要,在石河子垦区开荒生产,建立城市,八师、石河子市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师市合一"管理模式。进入新世纪,效仿石河子模式,兵团在2004年建立了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和阿拉尔市。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的4年间,兵团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又分别建立了北屯市、铁门关市和双河市。至此,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  相似文献   

16.
正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后,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新疆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历代屯田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屯垦戍边的战略决策。1954年10月7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她受命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揭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新篇章。一、兵团成立的历史背景兵团的成立,在中华千年屯垦史中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和结果,是我们党反对帝国主义及其  相似文献   

17.
聂卫国同志代表兵团党委在兵团第六次党代会上所做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团场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基础和主要载体,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是提高兵团戍边维  相似文献   

18.
陈平 《兵团建设》2012,(8):51-52
兵团的屯垦戍边是2000多年西域屯垦的延续,是新中国的一大创造屯垦文化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垦戍边是中华民族古代的政治智慧。屯垦,其意为"屯垦边境,就地开垦";戍边即保卫边疆。屯垦戍边发轫于西汉,兴于大唐,盛于康乾,衰于清未,振兴于新中国。绵延2000余年,历朝相袭,时兴时衰。兴则王朝强,丝路通;衰则  相似文献   

19.
24年前,他为了一句承诺,辞去连官开办家庭林场;24年来,他带领全家6口人,痴心地固守在全国著名风口阿拉山口的艾比湖畔植树造林;24年后,进入暮年的他,仍然为了那句承诺,一如既往地坚守在风口前沿……卢明锡,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绿化先进个人,"2006感动兵团年度人物"候选人。卢明锡就是这样一位执着的汉子,在极其严酷的荒原环境中践行着一名兵团战士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硬是在风口下筑起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履行着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苑     
《兵团建设》2006,(12):30-31
兵团屯垦戍边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会议召开11月27日,兵团屯垦戍边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屯垦戍边理论研究工作,开展屯垦戍边基础理论研究,总结屯垦戍边实践经验,推动屯垦戍边理论系统化,为各种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独立的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