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称雄一时的拿破仑,以战争手段几乎踏平了整个欧洲,但在1812年征讨俄国的战争中,60万大军生还的不足3万人,拿破仑的这个克星就是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 年少有为,平步青云 1745年9月5日,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拉里  相似文献   

2.
1812年法俄战争是影响整个19世纪欧洲政治军事格局的一次重要战争.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国军队入侵了亚历山大一世统治之下的俄罗斯帝国,本欲通过快速赢得战争迫使俄国签订媾和条约的拿破仑,不但没有实现其设想的战争计划,反而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战争开始时入侵俄国的60多万大军,最终只有3万余人逃出俄国,其中骑兵和炮兵损失殆尽.这场远征俄国战争的失败也成了拿破仑和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战争之后的第二年,英国、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等国就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1812年战争中损失惨重的拿破仑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加之又遭遇了莱比锡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法国的战败和拿破仑个人军事生涯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1799年11月10日,拿破仑依靠自己手中的兵权和威望,发动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戎马一生,在亲自指挥过的50多次战役中大多数是以弱胜强。1805年他与俄国、奥地利联军决战时创造的战略奇迹,便是一例。当时拿破仑率领7万法军在乌尔姆取胜之后,便沿多瑙河顺流直下,追击俄奥联军。但当他追到奥尔莫乌茨时,俄国的近卫军和增援部队赶到了。援兵一到,俄奥联军便抢占了奥里谬兹地区阵地。这时联军兵力达到8.7人人。拿破仑见此情景,便思忖:现在普鲁士援俄大军也在往这里赶,如不在10万普军到来之前动手,那么打败俄奥联军的希望就会化为泡影。于是他决定立刻展开进攻。 面对拿破仑的进攻,随军出征的沙皇亚历山大十分自负,虽然他在军事上一窍不通,但虚荣心很强。他主张立即与法军作  相似文献   

4.
史放 《环球军事》2009,(17):61-63
拿破仑一世远征俄国失败,一方面,他对俄国冬天的严酷程度估计不足,另一方面,他对俄国人坚决实施坚壁清野战略的决心也判断错误。  相似文献   

5.
在已穿上变色军装的时代,我们仍见兵士钢盔上套上树叶草条编成的绿帽,战车、炮衣上也仍用青技绿叶伪装起来。这有用吗?请看几个战例。1812年,拿破仑挥军直入俄国。俄国人在平原上抵档不住法军锐气,有识之士劝议引其人林击之。于是俄军撤退下去,一直把法军引到图拉丘陵地广阔森林带予以回击。结果,草木助兵,使拿破仑  相似文献   

6.
拿破仑和希特勒战争失败的共因探析程广中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代表,希特勒是德国法西斯魔王,两人所发动的战争相隔近一个半世纪,但这两场战争失败的轨迹十分相似:曾一度横扫欧洲大部,建立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因海军力量不足而无力入侵英国,后调头东向侵略俄国、苏联...  相似文献   

7.
在战列舰时代,有一场堪称经典的海战,那就是1904年5月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战。这场海战在海战史上,几乎等同于陆战史中的坎尼会战,也许只有拿破仑战争时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可以和它相提并论。日本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在此战中一举成名,就连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山本五十六也把他作为终身仰慕的偶像和“军神”。一、两个“强盗”间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俄国为遏制日本势力在华蔓延,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向中国归还辽东半岛。为了对俄国的“义举”表示感谢,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允许俄国修建横穿东北的铁路,并将辽东半岛租借给俄国,整个中…  相似文献   

8.
每年的11月5日是俄罗斯军事情报人员节。这个节日起源于1918年11月5日,时任俄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下令在红军野战指挥部成立注册部,以协调军队所有情报机关的工作。然而,近年不断有人提出俄罗斯军事情报诞生之日应当是拿破仑法国入侵俄国前夕的1812年1月27日,俄罗斯的军事情报之父则是巴克莱·德·托利。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人眼里,冬天永远是站在俄国人一边的,1812年莫斯科的冬天击败了拿破仑,1941年同样是莫斯科的冬天击败了希特勒,俄罗斯的"冬天战争神话"几乎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可1939年发生的欧洲最冷的冬天却让俄国人在世界面前显得异常尴尬。  相似文献   

10.
赵兴国 《国防科技》2000,21(2):92-93
就坡骑驴,是指顺佯敌意、巧用谋略假装敌人的意图,把敌人的行动引向极端,使它犯错误。因势而利导,欲擒故纵,然后积极而胜之。国外军事名将拿破仑就曾利用顺佯敌意、投其所好的谋略大败俄奥联军,其运用手段在今天仍十分精彩。 1805年11月,俄奥联军在长距离撤退后,驻留在奥洛穆茨地区。这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到军中,与随军撤退的奥皇弗兰茨二世会晤。联军在得到俄国的援军后,从数量上看,较尾随追击的法军占有优势。在俄国沙皇的努力争取下,普鲁士国王派出了使臣,向拿破仑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法军于一个月内撤出奥地利…  相似文献   

11.
鸿渐  刘威 《军事文摘》2024,(5):69-73
<正>尽管滑铁卢战役通常被视为拿破仑帝国的终结时刻,但在那前一年发生在莱比锡附近的大规模会战,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法国的失败命运。反法联军兵分三路1813年9月6日,在柏林西南60千米的登纽威茨,两支军队发生了交战,其中一路是由内伊元帅率领的法军,与之对阵的则是普鲁士-瑞典联军。结果,内伊掉进了陷阱,法军损失了2.4万人和50门大炮。内伊在给他的皇帝拿破仑一世的信中写道:“将军和军官的意志被粉碎了,我们的外国盟军则一有机会就逃跑。”拿破仑依然显得镇定自若,但私下里对内伊的无能感到愤怒,  相似文献   

12.
大事备忘     
1858年5月28日,清政府与俄国政府签订《瑷辉条约》,被迫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乌苏里江东岸为中俄"共管"之地。1901年5月26日,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彻底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向西方列强赔款4.5亿两白银。  相似文献   

13.
参谋溯源     
十八世纪末期,法国拿破仑统帅60万军队纵横欧洲大陆时,由于军队的庞大,武器的改进,战术的演变,加之地形地物的复杂,给指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于是,便出现了第一个参谋——贝尔蒂埃。贝尔蒂埃奔驰于部队,传达拿破仑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恶化的朝鲜局势,清政府内部战和意见不一,寄希望于俄、英调停。自1894年6月20日至7月18日将近一个月时间内,北洋大臣李鸿章全力投入请求俄国调停的工作,没有做任何军事上的准备,贻误了时机。而日本至7月中旬,已完成了在朝鲜的兵力部署,决心挑起战争。6月22日,俄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一次绝交书”。7月14日,英国调停失败,日本向清政府提出“第二次绝交书”。此时清政府才开始匆匆运兵向朝鲜牙山增援。7月21日,李鸿章派大同镇总兵卫汝贵率盛军马步六营,提督马玉昆率毅军两千,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初,欧洲正处在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拿破仑统率的法国资产阶级军队所向披靡,极大地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王朝;同时拿破仑的侵略扩张政策也激起了受害国家人民的反抗。就在这种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加入第4次反法同盟,向法国宣战,发誓要给拿破仑“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穷小子”以严厉的惩罚。1806年10月14日,普鲁士、萨克森联军在耶拿和奥厄  相似文献   

16.
各国三军兵力结构的分析,包括军兵种、舰种、机种结构的比较与分析,可以为我军的外军研究工作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入点。陆军兵力结构各国陆军兵力结构分析的一个传统方法,是统计陆军每千人拥有的坦克、火炮,直升机等大型武器装备的数量。如18世纪时,拿破仑认为,炮兵以每千人配置3门火炮为宜。当时英国、法国、俄国和普鲁士军队装备的火炮都在每千人3门左右。  相似文献   

17.
拿破仑三世的军队在克里木战争(1853—1856年)和意大利战争(1859年)以后,又成了欧洲军队的榜样。“人们在研究法军的各种组织,法军的兵营成了各国军官的学校。几乎全欧洲都坚信法军是不可战胜的。”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十多年之后,在普法战争中却一败涂地。1870年7月19日,法国向普鲁士宣战,9月1日,色当会战失败,法皇拿破仑三世当了俘虏。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04年2月8日,由日本舰队的“礼炮”点燃一场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战争双方都出动兵力100 余万人,双方伤亡、被俘均超过20万人。这场为争夺在中国的既得利益的战争,双方在焦头烂额又筋疲力尽之下,以1905年9 月5 日签订的《朴茨茅斯和约》正式结束了这场战争。 俄国狂妄自大少绸缪 日本远交近攻占先机 俄国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可是其中大部分不是荒漠就是冰冻千里的寒苦之地。正是这一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俄国历代沙皇的梦想便是向外寻求一个不受限制的温水港,为其闭塞的领域打开一扇 扩张的窗口。不过此一梦想屡屡为…  相似文献   

19.
战争轶闻     
拿破仑的最后一次失误人们普遍认为“滑铁卢之战”是拿破仑一生最后的失误。其实不然,当拿破仑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收到一位亲密朋友赠送来的礼品。这件礼品是用象牙和软玉制成的国际象棋。拿破仑对这副特别精制的象棋爱不释手,几乎每天都与它打交道。可是,他却忽略了好友专门送棋的用意和这棋子中隐藏的秘密。直到拿破仑最后死于孤岛后,才有人发现这棋中一枚棋子底部可以拧下来,里面藏着如何从岛  相似文献   

20.
声音     
《环球军事》2014,(8):5-5
“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月27日,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引用拿破仑的“睡狮”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