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小军  吴鸣  张嘉 《国防科技》2006,(10):19-21
如何准确理解“寓军于民”战略的内涵,有效地实施“寓军于民”战略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的新内涵,审视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的路径选择。一、科学发展观赋予了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战略新的内涵“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国防科技工业的“寓军于民”战略,是在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要实现由准备打仗的临战状态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状…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寓军于民体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提出的“四个坚持”中也强调,“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技术互动、协调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封闭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结构基本上还没有打破;军工行业对军品任务的垄断性经营基本上也没有改变;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政策措施尚不到位。国防科技工业急需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加快寓军于民体制建设的发展进程。主要制约因素和障碍法律法规限制。现行有…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立军民结合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现跨越发展与小康社会目标相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基本战略方针,实现军转民和和平利用军工技术的跨越发展。我认为应从十个方面加以理解和实行。 1.与时俱进,加快实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步伐,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实现军转民和和平利用军工技术跨越发展的历史必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十六大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4.
兵装 《中国军转民》2007,(11):43-45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既是党和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殷切希望,也是国防科技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继续调整改造和优化结  相似文献   

5.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种新的战略性定位,是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是涉及国防科技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科技工业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重要举措。2004年胡锦涛同志指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温家宝同志在编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时指出,要把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大力发展军民两用产业,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作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2006年1月公布的…  相似文献   

6.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互动、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总要求,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总方针。“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军品民品协调发展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互  相似文献   

7.
策划人语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大协作体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一贯要求。  相似文献   

8.
国防科工委颁布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决策。  相似文献   

10.
正本清源:只有从本源上理清思路,才能正确理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内涵;与时俱进:只有充分认识世界新军事变革大势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这里提出的问题值得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国防科技工业参与汶川紧急救援的经验,调动国防科技工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潜力,这既行利于我国提升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也有利于我国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国防科技工业具有的双重属性出发,从国防战略需求与促进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发展战略在国防与经济互动中的历史演进,并提出现阶段应改革投资体制促进产权结构多元化,改革采购办法推进军民市场一体化,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军工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指示和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促进军民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寓军于民的新体制和四个机制.核心和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封闭垄断,通过市场竞争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军工资源。  相似文献   

14.
“寓军于民”最早是在1957年提出来的。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提出,要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并把“军民结合”定为国家当时对军工企业的基本政策。当时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为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在1957年3月召开的企业领导干部会议上确定把“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寓军于民”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平时期的总方针。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原因,国防科技工业不久就停止执行这一方针。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国防科技工业不仅有可能,而且是必须实行“寓军于民”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中国军转民》2006,(12):1-1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大力发展民用产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明确要求。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几十年发展的总结,是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也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平稳较快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军事需求的规模和结构的波动是一条客观规律,军工企事业单位不能躺在军品任务上等、靠、要,否则将再次面临困境;历史经验还告诉我们,军工企事业单位如果自始至终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品,企业就能发展得很好,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6.
确立创新驱动理论在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寓军于民的建设方向,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协调、与武器装备建设规律相适应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实现军民融合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健全军民互动合作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体制后,中央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军民互动合作是从机制上实现寓军于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实施“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方针时期。由于可以依托70年代以来形成的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大幅度压缩国防开支,这一阶段的军民结合主要表现为军转民。军转民方针强调的是“以民养军”,即通过军工企业转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是国防科技工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为了推动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  相似文献   

19.
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是国防科技工业乃至整个国家科技工业体制的重大调整,是把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两项任务有机统一起来的关键性措施,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在某种程度上,寓军于民类似于中国加入WTO。WTO是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同时也使世界进入中国;寓军于民是使国防科技工业进入国民经济大市场,同时把国民经济科技力量引进国防科技工业中来。促进民用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参与国防建设是建立寓军于民创新机制的重要内容。受科工委主任张云川的委托,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于宗林在“中国民用工业企业技术与产品参与国防建设研讨会”闭幕时讲了话。本刊加标题全文刊登。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要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为军民互动的内部机制;二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军民互动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