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退踞台湾的蒋介石当局坚持其“反共复国”的基本政策,“反攻大陆”成为其念兹的行动口号和目标。维持一个反共的台湾政权,是美国敌视和遏制新中国政策之重点,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蒋介石当局在美国的军经援助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力图在各方面准备条件,图谋在对其有利时机发动对大陆的军事反攻;同时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骚扰性进攻和突袭性进攻。这就是在“反共复国”政策下的“待机反攻”和“有限反攻”,而受到美国的支持。到了60年代之初,中国大陆内部、中苏关系和远东国际关系、美国肯尼迪政府对华政策等等都出现了新的情况,蒋介石以为反攻时机来临,遂谋划在1962年夏秋之际对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反攻,为此在军事、政治、财经等各方面进行动员和准备,并强烈要求美国给予支持和援助。美国政府盱衡战略全局,“保护台湾不受中共攻击”,但也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美蒋双方为此在近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反复的谈判与交涉,反攻大陆的计划始终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政府适时公开揭露蒋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动员军民,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同时在外交战线实行“以美制台”策略。在内外诸方面因素的制约下,蒋介石策划的一场“军事反攻”终于在中途归于流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反共拒和立场,不断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事件。尤其是前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台当局将其“攻守一体”的军事战略调整为“积极防御,独立固守”的战略。根据这一战略,台当局加快了建设海  相似文献   

3.
从若干材料看我军在抗战中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是毛泽东同志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评价。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其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局部性进攻面前,不但不坚持抗战,反而在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解放区战场时,乘机掀起三次反共高潮,制造军事磨擦,破坏抗战团结,削弱抗战力量,因而,国民党的抗战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下降。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坚决主张抗日,组织东北抗日联军,积极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芦沟桥事变后,又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实行由国内阶级战争到民族解  相似文献   

4.
拂晓,某山麓一阵炮火打破寂静。数个发射营不时被“敌”炮火击中“趴窝”……硝烟中,一支战时快速保障分队如同神兵天降,迅速到达指定地域后,只见抢修人员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利用“维修辅助系统”立即对受损的武器装备“把脉会诊”,随之一份份准确的“处方”形成,保障人员胸有成竹地对受损装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代初期,随着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订立,国际法西斯势力进入了一个最为猖獗的时期。在东方战场上,与德、意帝国主义成猗角之势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放手南进,制定了迅速解决“支那事变”的纲要。它们对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国民党采取了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而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民,视为实现其“南进方略”的最大障碍。日军惊呼:八路军、新四军咬住了它们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按照预定阴谋,在安徽泾县茂林以东山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0年,蒋介石集团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进行诱降活动的情况下,加紧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方针。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出《皓电》,诬指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从历次革命战争走过来的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极其重视我军武器装备的建设和发展,特别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反共势力的“围剿”和“扼杀”,尽快建设一支强大的国防装备力量,以捍卫刚刚诞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成为摆在新中国面前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8.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6,(11):94-96
第九章大漠高空中悬挂着“两个太阳”30、看到国际社会的巨大反响,他会心的笑了,一种使不完的力量流贯全身,思维也迅速地集中到《空中核爆炸方案》上。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响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路透社报道:“中国今天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从而闯入了世界核俱乐部。”美联社报道:共产党中国进入核国家行列一事,竟会因发生在赫鲁晓夫倒台的同时而增加影响。华盛顿的反应更强了,当时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休假,当得知中国原子弹爆炸后,如坐针毡,立即取消休假,返回白宫。第三世界国家的舆论则普遍是一片欢呼声:“中国拥…  相似文献   

9.
樊帅 《国防》2016,(2):66-68
来自北方的红星
  淞沪会战还未结束时,南京国民政府因为受西方国家制裁,无法进口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遂放弃自1927年实施的“反苏反共”政策,开始积极与苏联接触。  相似文献   

10.
海军无人机的特点及作战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海湾战火燃起,美国海军立即决定在“威斯康星”号和“密苏里”号战列舰上配属多架无人机。这些无人机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及时准确地侦察到伊拉克的海岸炮阵地位置、迅速将信息传给美军作战指挥中心,而且为战列舰上406毫米巨炮的射击提供了可靠的弹道修正。鉴于无人机在现代海战中的出色表现及日益光明的应用前景,世界各海军强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纷纷加强对  相似文献   

11.
事件1:1996年,我国政府宣布将在东海进行导弹试射时.美国海军的“尼米兹”号和“独立”号两个航母战斗群以及“蓝岭”号两栖指挥舰,立即赶赴台湾海峡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并在此次行动中首次试用了正在发展中的“网络中心战”。  相似文献   

12.
1954年5月,越南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法战争的胜利。然而,越南并未实现国家统一,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越南南部成立了以吴庭艳为“总统”的“越南共和国”,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抗。台湾当局为培植和加强反共力量,积极加入援助南越行列,派出“驻越军事顾问团”,开始了长达15年的援助南越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一、台湾的战争动员体制国民党政权败亡台湾后,将反共保台并伺机反攻大陆作为其战争准备的着眼点,于1950年1月27日,颁布了《反共保民总体战动员纲要》,声称要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对大陆“实施人力、物力的总体战”。台湾各县市也组织了“反共保民动员委员会”。1967年2月,台湾当局又成立了“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会议”,由“总统”担任“国家安全会议”主席,“副总统”、“行政院”正副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经济部长”及各委员会主任为委员,负责“国家总动员的决策及其他有关动员戡乱的重要事项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期间,希特勒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让日本尽快进攻苏联,并拉拢蒋介石反苏反共,曾3次“调停议和”中日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汪伪和平救国军的建立、发展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伪和平救国军是汪精卫卖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支柱。这支规模巨大的汉奸军队是在日本侵略军的卵翼下,按照汪精卫“和平反共建国”的方针,伴随着汪伪傀儡政权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政策的产物,同时又是其在占领区实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恶果,同时又是蒋汪实行合流、联合反共的先遣军和急先锋。这支反动军队的发展经历了酝酿、建立、发展、收缩、消亡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陆军中最优秀的精锐部队“66呼叫75,行动开始!”第2“游骑兵”班长帕曼特陆军上士一听到无线电传来的战斗指令,立即向“奔马”装甲骑兵连装甲运兵车内的游骑兵部队高喊一声:“下车!”然后迅速从炮塔跳到地面与他们会合,将1个班的士兵分编成1个突击小组与1个支援小组。  相似文献   

17.
军事史文摘     
军事史文摘皖南事变在国共关系史上的地位严志才撰文提出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这一反共暴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这次反共高潮。这次反共高潮被打退,表现了国民党政治地位的降低和共产党政...  相似文献   

18.
中篇:分散转移,度过困难时期1941年至1943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也是兵工生产最困难的时期。由于国民党当局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军民,采用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而处在敌后的国民党军队则纷纷向日军投降,调转枪口,进犯抗日的八路军部队。八路军、新四军被迫在抗日和反顽两条战线上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加  相似文献   

19.
尽管台湾当局今年3月20日强行搞的所谓“公投”无果而终,但台军仍加紧“接战”准备,落实其“军事安全”的重点之一——迅速增强导弹防御和攻击能力。台军为此制定了“早期预警、立即反应、重叠拦截、有效摧毁”的作战原则,逐步建立“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先保要害、次求全面”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相似文献   

20.
4月11日上午10时,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苏溪乡森林防火指挥部接到报警电话:“苏溪村村民烧杂草不慎引发森林火灾,火势不断蔓延……”苏溪乡森林防火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防火现场指挥部,并迅速组织应急民兵前往火灾现场……这是广安区苏溪乡2013年森林防护民兵应急演练活动现场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