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朝鲜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这是在冷战时期发生的一场热战。50多年来从各个角度谈论这场战争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本文的视角在于从美国决策方面来解读这场战争。前文美国决策者自始至终是从美苏全球对抗的角度来看待朝鲜战争的,战争一爆发,杜鲁门政府就决定要在这里画线,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如拒绝拯救南朝鲜,势必引发世界大战。仁川登陆以后,美国认定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苏联不会参战;又把中国的警告当耳旁风,改变了美国参战的目的,作出了越过“三八线”的致命决定。  相似文献   

2.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远东总司令兼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曾五度建议并邀请国民党军参加侵朝战争。蒋介石亦三次积极准备派遣第52军随时调赴朝鲜作战。但美国政府最高决策者每次经过权衡,最终都否决了美军远东总司令的建议和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本文试图就其简要经过及深层原因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核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看似轻率地发表了美国“正积极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言论,引起轩然大波。经过白宫的一番澄清和补救,此后,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舆论界都没有再公开论及核武器的使用问题。然而,根据美国的解密档案文件,此番言论并非是杜鲁门的一时口误,而是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期间的核政策的一部分。在整个朝鲜战争中,美国一直在考虑、策划“在危急时刻”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那么,这项计划是如何制订实施的?它产生了什么影响?在紧急情况下美国真的会付诸实行吗?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  相似文献   

4.
芦青  徐莹 《军事历史》2020,(1):100-107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决策者认为,新中国的政权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弱,不能在多个战略方向与敌抗衡;台湾方向是新中国的重点战略方向,但中共"解放"台湾的军事实力有限;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力量的均衡",将威胁美国对远东其他地区的控制。基于这种蔑视和敌意的判断,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迅速向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印度支那三个方向派出武装力量,在全面卷入朝鲜战争的同时,对新中国形成战略包围圈。  相似文献   

5.
朝鲜战争作为新中国成立不久打的第一场战争,对中国后来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爆发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大多是理论化的东西,而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外交思路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并模式化。因此研究中国在朝鲜战争期间的外交决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勾勒出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决策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一、从朝鲜战争爆发到中国出兵朝鲜, 中国政策的变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10月25日中国宣布出兵朝鲜,中国对朝鲜战争的认识和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 朝鲜战争刚爆发…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朝鲜战争的研究中 ,人们一般认为 ,在战争爆发之前 ,美国对台湾已经实行了“撒手”政策 ,如果不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美国将会坐视中国收复台湾的军事行动而不予干涉 ,台湾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番面貌了。然而本文通过大量的材料试图证明 ,在 50年代美国的对华战略中 ,台湾是用来与中共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手段和筹码 ,无论有没有朝鲜战争 ,美国都需要把台湾纳入自己的战略防御圈。朝鲜战争的爆发恰好给华盛顿的干涉提供了借口  相似文献   

7.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美国公然对中朝人民发动的侵略战争。其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所罕见的。它除开给中朝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之外 ,还使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变化。一个突出的变化是 ,美国为了扭转在朝鲜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急需日本充当战争的后勤基地与自己的战略伙伴 ,于是将日本重新武装起来。战后的日本在民主宪法中明确写入了“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① 。对于美国的行为 ,理所当…  相似文献   

8.
一、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政策有一个变化过程。从1948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这一段时间,由于“欧洲第一”的一贯对外政策和兵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美国决策者们不主张出兵保护台湾和在朝鲜布防过多军队。关于台湾问题。有代表性的政策文件之一是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的对台政策宣传指示。指示中说,国民党的失败是由于自身的腐败无能。美国因战略利益和力量所限,不能出兵保护台湾。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的“陷落”是不可避免的(当时美国决策机构估计1950年底以前台湾即将“陷落”)。该指示要有关方面对此作好精神上的准备,不要对台湾承担过多的义务。这一指示得到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赞同。  相似文献   

9.
在朝鲜战争中,为了获得志愿军空军及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情报,美军第15侦察中队曾对中国内地和苏联实施过多次秘密侦察活动.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美国将其作为最高国家机密严令有关人员不得将其向外界透露.直到1996年,美当局才将有关此事的文件解密.当年参加过侦察活动的美国老兵,也在朝鲜战争50年后的10月18日在华盛顿向外界吐露了当年侦察活动的一些详情.  相似文献   

10.
195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就爆发了朝鲜内战,东西方冷战的背景使这场战争极为复杂,刚成立不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作为杜鲁门的冷战新工具,在头一次考验中便出师不利,不仅没有预测到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是否出兵的预测也告失算。尽管它根本无法换救美国...  相似文献   

11.
12.
抗美援朝战争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战争控制的全局调控艺术、主动控制艺术和灵活控制艺术等。研究抗美援朝战争中毛泽东战争控制艺术,对于指导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美国卷入朝鲜战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内战爆发。这一天,在朝鲜是星期日,在美国是星期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他的故乡密苏里州独立城与家人共度周末,国务卿艾奇逊也在同一天飞回老家马里兰州哈伍德农场小憩。自认为“生性不善于突然地或轻易地作出决定”的杜鲁门等不及向国会打招呼,于 6月 26日(美国时间)晚果断命令麦克阿瑟以海、空军部队增援李承晚,美国由此卷入长达三年之久的朝鲜战争而不能自拔。杜鲁门政府如此匆忙地把美国带入一场大规模战争在美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但匆忙决策只是一种表象,追根溯源就不难发现掩藏在表象下面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力量对比极为悬殊的不对称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现场直播的战争。美军充分运用高技术优势,只动用约30万人的军队,以损失100多人的代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基本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与近年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相比,美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作战行动既有若干相同之处,也有诸多明显不同的特点。一、始终贯彻“斩首”思想,力求速战速决此次战争中,美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美军的高技术兵器优势,对伊拉克的军政首脑机关和作战指挥系统进行歼灭性…  相似文献   

15.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开始改变对台政策,重启对台军事援助。美国对台军事援助的内容包括大量武器装备、巨额军费以及派遣军事顾问团。其特点是以加强台湾防御力量为主,力求维持两岸军事平衡;军事援助与经济援助并行,经济援助配合军事援助;政治上的象征意义大于军事上的实际意义等。美国对台军事援助提升了美台军事关系,重新武装了国民党军队,迫使中关关系走向对抗,导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对峙。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首次大国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 ,也是战后唯一的大国之间直接军事对抗。战争的实践表明 ,这次大国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 ,就其对抗的性质、程度和结局 ,对后来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有限战争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一场高控制战争 ,那么朝鲜战争可以认为是高控制战争的始作。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 ,从中美双方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战争规模、战争范围、战争持续时间和战争代价等方面的控制 ,比较详尽地阐述了有限战争理论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过程 ,将对人们关于战后局部战争的有限性和战争控制的认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美军混合战争理论的由来、提出了动因以及该理论所显示的美军更趋务实的战争理念,及其对未来美军能力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大规模、高度现代化的局部战争,也是有史以来电子战装备最集中、手段最完善、斗争最激烈、影响也最深刻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现代高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电子战则是其中一张王牌,是其赢得胜利的电子战、精确制导导弹及C3I指挥系统三大法宝中的第一法宝,是决定陆、海、空战的关键因素。深入剖析这场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电子战的闪亮之处,对于我军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战争指导的许多方面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以追求战争的胜利,但经受过实践检验的战争指导原则依然没有过时.第一,正确认识信息时代战争的特点及其规律,以增强军事理论创新的针对性;第二,战争形态的划分有多种选择,战争本质不因战争形态的变化而改变,战争永远是政治的继续;第三,经受过实践检验的战争指导原则不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