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前山 《军事历史研究》2003,158(1):137-143
<孙子>用"因"提出了一系列兵学命题,其核心是既包括权变原则又包括权变策略的因变,<孙子>的因变理论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是对其以往战争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后世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结合战例阐述了<孙子兵法>对现代战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古罗马军事著作家韦格蒂乌斯的军事思想,并把其与孙子的军事思想作了比较研究.通过借助各自的军事名著<孙子兵法>和<兵法简述>,剖析了造成两位伟大军事理论家在军事思想理论造诣差距的历史根源,从而探讨了军事科学在古代东西方的不同起源和后来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4.
论述<儒林外史>与明清"实学"思潮的关系,揭示了这部作品讽刺艺术的哲学底蕴及其在思想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的颁发,是全军贯彻落实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落实好<规划>,必须着眼未来需要,在强化人才观念,坚持与时俱进,提升人才起点、拓宽人才渠道上下功夫;注重创新机制、实现人才的保值增值,使人才保持旺盛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6.
孙子庙算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算,是指在战争开始之前对关系战争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筹划和决策的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果。孙子的庙算思想,是他整个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孙子&#183;计篇》主要是谈庙算问题,是有关庙算理论的系统论述。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客观条件,也取决于主观指导,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二者都应纳入庙算的衡量和评估活动之中。孙子的庙算思想全面总结了前代和当时的战略决策实践活动,将其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一是使战略决策活动理论化、系统化;二是剔除了以往决策活动中某些不合理、非理性的内容,由此奠定了中国古代战略决策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战争控制理论方兴未艾。战争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作战手段的控制,尤其是限制非常规战法的使用。这一思想,在《孙子兵法·火攻》中已见端倪。 一   《孙子兵法·火攻》在论述了火攻的对象、方法、时机等问题之后,接着指出:“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对于这段话,目前…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将与军事活动直接相关的经济问题作为军事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孙子兵法》成书的时代,人们还没有专门使用军事经济这一术语。但是;我们依据现代军事经济的概念去抽象地研究《孙子兵法》一书,就不难发现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军事经济思想,而且有些见解十分精彩,以至到今天仍为独到之处。本文谨就此做初步探讨。一、军事经济问题是“庙算”的基本内容《孙子兵法》在开篇就强调“庙算”的重要作用,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以它揭示战争运动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深邃性而享有永恒的意义,许多战略性命题历经数千年,仍具有鲜活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孙子·火攻》篇中的慎战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谈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孙子·火攻》篇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日费留。故日:朋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段重要的总结性论述与《火攻篇》所说内容几乎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就《火攻篇》本身讲,“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  相似文献   

10.
任力 《军事历史》2006,(5):42-43
◎序言《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也是全书大纲,对全书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本篇主要论述战争决策和战略谋划问题,强调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和军民死生的大事,必须以极其认真和慎重的态度来研究、决策和谋划。孙子提出把“五事”、“七计”作为战略谋划的主要内容和战争决策的主要依据,把“诡道”、权变作为指导战争和作战的主要原则。其主要思想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战争问题《计篇》开宗明义,不谈战胜攻取之道,而是首先将战争与军民的死生和国家的存亡联系在一起,揭示了战争的本质问题,告诫人们:必须高度重视战争,必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