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应对新技术革命实现高端化跨越发展的整体谋划,智能制造是实现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智能制造能够带动各产业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攻方向。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制造业的重要目成部分,也是工业4.0的决胜之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多为复杂产品,一般为多厂所协同设计制造,并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变  相似文献   

2.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家定点的直升机科研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公司在数字化设计、制造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大力实施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利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水平,积极构筑“数字昌飞”,打造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数字化平台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昌飞公司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入手,实行信息化管理,打好信息化企业的基础。该公司从1998年就着手研究产品数据管理技术,1999年为支持C I M 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并行工程项目的实施及直升机产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一机集团工艺系统以某产品关键零件为对象,在兵器系统首次实现了基于数字化的异地协同设计制造,对加快军工数字化建设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强 《国防科技》2001,22(10):88-92
美国“数字化”的梦想从未间断过。当前,美国陆军正着眼于“21世纪战场”的需要而组建数字化部队,有关其数字化部队最新动态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国军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美陆军拟于1996、1997、1999年分别建成一个完全数字化的旅、师、军的时间表,使人觉得似乎其正在一帆风顺地实现数字化的构想。其实不然,美国陆军在数字化方面虽做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实现数字化的道路却并非坦途,仍面临着各种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其组建数字化部队时间表的实现。那么,美国鼓吹的“21世纪的战场”将是数字化战场的梦想到底有几成?其陆军“数字化”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现代战争对武器装备制造提出了愈来愈高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要求。针对火炮数字化工程中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火炮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基本要求及具体实施方案;构建了以基础规范、数字技术规范、数字化管理规范、数字化设计规范、数字化制造规范、数字化测试与试验规范为基础的火炮数字化标准体系。通过火炮领域数字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可以掌握火炮领域数字化研制标准化工作的全局,对推进火炮领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集成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感觉人生满满的都是成就感!"眼看着一发发锃亮的产品从新建的数字化生产线下线,692厂某装配数字化生产线建设项目团队成员们笑逐颜开,以一句"网红体"表达了共同的喜悦之情。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692厂自建的首条数字化生产线5月20日迎来首批正式产品下线,不仅实现火工品制造的全新升级,也标志  相似文献   

7.
正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制造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将带来制造业从大规模刚性生产到定制化柔性生产的变革,并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进而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武器装备协同设计与制造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协同设计与制造标准化工作体系来保障协同设计平台的顺利运行。协同平台标准体系的建设以基础编码、基本规范、基本流程、基本技术标准为主体,标准体系由协同管理标准、支撑环境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数字化设计标准、数字化制造标准、数字化测试和试验标准六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9.
于知匀  方政 《军事文摘》2023,(19):59-64
<正>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5G通信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浪潮正在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物理世界和与之相称的虚拟世界逐步形成两大体系平行发展、相互影响。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字化建模的方式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精准映射关系,实现了现实物理系统向虚拟空间数字化模型的反馈。在此背景下,数字孪生技术凭借其虚实相生、智能交融的独特优势已经在城市建设、航空航天、车间生产等多个行业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承担直升机钣金零部件制造任务的昌飞公司23车间,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党支部及车间各项管理的核心内容来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积极因素,写出了一篇“人”字佳作。近年来,在职工人数相对减少的情况下,任务完成量年年攀升:2003年,完成零件1802种,64380件;2004年,达到3976种,149040件;2005年,实现6613种,384520件;仅今年1-4月份,就交付3265种,113600件。作为钣金零件的生产车间,该车间生产的特点是零件品种多,单机数量少,技术要求高,劳动强度大,工人操作全凭“手”上功夫。随着昌飞公司直升机产量的逐年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雷达研发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建设经验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数字化工厂体系架构在雷达设计研制型企业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研制过程实际情况,借鉴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数字化工厂体系架构,解决了传统架构中数据离散型高、系统功能复用性差、拓展性不强的缺点。并以复杂电子组件典型代表微波组件组装车间为对象进行架构的应用,验证了架构的模块低耦合、数据共享互通性强、系统迭代速度快等特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航空制造业的崛起,在由传统制造迈向数字化制造的同时,也实现了制造工艺的迅速变革。庆安要在未来的航空领域里策马扬鞭,不仅要买得起马,更要配得好鞍。由"传统"走向"精准",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以至精、动以至准"是航空工业庆安作动系统文化内涵的阐释。作为一个有着六十多年历史的航空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将作动系统文化真正落地,必须把精准管理的思维融入工作之中,用精准管理的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刘虎 《国防科技》2004,(10):45-46
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是美军上世纪末先后提出的新概念,从数字化部队到目标部队标志着美国陆军实现全面军事转型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美军实现向作战效能跨越式发展的具体举措。由于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这两个概念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容易让人混淆不清,不利于把握美军实现军事转型的深刻内涵。实质上,数字化部队就是装备了数字化装备的部队,突出的是在整体作战效能上实现通信数字化,横向技术一体化,主要装备智能化,如美军第4机步师;目标部队是编成高度灵活、级别较高、为了遂行全频谱行动而综合编组陆军各种力量的部队,突出的是全频谱任务能…  相似文献   

14.
在宜宾核燃料元件厂主工艺车间里,活跃着一位年青的共产党员,他就是31岁的车间副主任、自学成才的工程师、2001年分别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央企业团工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兰智彬。 小兰1991年参加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担仟车间团总支书记期间,带领团员青年围绕单位生产中心积极开展“双争双创”活动,仅改造车间的两个自行车棚,就为车间节约了近万元的资金。在车间领导的支持下,他还带领几个团员自己设计、制造、安装了一个吊具库,为车间解决了燃眉之急。由他发起的“1+1”奉献活动(即发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刘虎 《环球军事》2004,(20):38-39
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是美军上世纪末先后提出的新概念,从数字化部队到目标部队标志着美国陆军实现全面军事转变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是美军实现向作战效能跨越性发展的具体举措。由于数字化部队和目标部队这两个概念都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容易让人混淆不清,不利于把握美军实现军事转型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数字化信息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本文就武警部队院校如何加速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杨峰  汪玉 《国防科技》2008,29(5):5-11
文章从系统学与辩证法两个层面阐述了武器装备论证模式基本内涵,并以制造模式的演化为参照系,分析了论证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论证机械化与信息化转型的新思想,并指出了实现论证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基本技术途径-构建数字化论证流程/流水线,构建了数字化论证流程/流水线的运行架构与系统架构.提出武器装备论证能力成熟度模型,对新型论证模式与传统论证模式进行了比较.论证机械化与信息化思想的提出对于论证科研转型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75年,"基辅"号舰以军方签署接收文件的形式完成了它的第一试验阶段,也是主要的试验阶段。在这一年之前,1974年8月,列宁格勒金属厂发生了一次火灾,烧毁了3个车间,其中就包括了那个为"基辅"号制造"玄武岩"飞航式反舰导弹系统发射装置的车间。很快,海军和造船工业部门就做出将该型攻击武器的试验移至1976年的第二阶段进行的联合决定。  相似文献   

19.
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已经立项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飞机。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既是国家的意志,也是全国人民的意志。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实现几代人的梦想。这不仅是航空工业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为完成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在国防快速动员中达到持续、机动的后勤保障效果,作为人武系统应着眼于动员保障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建立起符合当地特点、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后勤保障系统,从而实现国防动员后勤保障的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着眼实战需要,确立现代化后勤建设新思路。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需要,是人武系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后勤保障能力的唯一标准。信息化、数字化是以精确保障为特征的崭新后勤保障形态,是推进后勤保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增化剂"。国防快速动员中,没有一个信息化的后勤,就不可能打赢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所以说,人武系统在国防动员后勤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传统思维,改革动员模式,拓展发展空间,按照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要求。加快国防动员工作中后勤建设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