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2.
3.
4.
远程机动岸导与海上编队战术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机动岸导与海上编队合同突击是打击敌水面舰艇编队的有效兵力组合.首先,通过对远程机动岸导对海攻击态势的分析,给出了远程机动岸导两种攻击方式;然后建立了不同攻击方式下海上编队的安全方向分析模型和安全距离分析模型,确定出了海上编队的安全空间;对远程机动岸导与海上编队协同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互动式协同模式应是其采用的主要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雷达组网是实现反隐身的一种有效技术。通过模拟隐身飞机在有无干扰情况下从空中和低空突防,对海上编队雷达网的对抗过程进行仿真,经过认知模型对探测效能的解算,得出优化的舰艇部署阵位。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并可为舰艇指挥员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电磁环境极其恶劣 ,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受到空前威胁。在给出了军事通信网络系统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之后 ,对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的效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探讨了提高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效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为重塑大国竞争优势,夺取和保持全球主要海区控制权,美国海军在“由海向陆”向“重返制海”的战略转型中,提出了旨在分散对手火力密度、提高对手决策难度的“分布式杀伤”概念。在此概念下,海上小型舰艇编队成为美国及其盟国海军显示前沿存在、争夺海权的重要力量。准确分析和把握美军运用海上小型舰艇编队的政治和军事企图,分析其基本组成、作战任务及主要运用方式对军队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侦”“攻”“防”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美军海上小型舰艇编队的电子对抗能力,结合当前海上斗争形势评估了美军海上小型舰艇编队的电磁威胁,并从技术发展、体系建设和理念创新等方面提出军队未来的电子对抗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标准kalman滤波(KF)和自适应kalman滤波(AKF)的原理,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滤波算法的性能进行比较。结合各种声纳的探测特性和水下目标的特点,建立了舰艇编队的数据融合方案。选用简单凸组合融合算法作为舰艇编队协同反潜的航迹融合算法,将多声纳融合系统的融合结果和简单交叉定位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kalman滤波比标准kalman滤波具有更好的目标跟踪性能,多声纳融合结果较简单交叉定位结果的性能有大幅度提高,所选用的融合算法航迹能够较好的与真实航迹吻合。 相似文献
13.
14.
测速雷达使用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舰炮武器系统测速雷达作战使用分析,提出初速预测新模型、修正量新模型等测速雷达使用新方法。分别对使用新方法前后效能进行比较仿真,仿真证明,本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舰炮武器系统对海作战时首群命中效能。所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舰炮武器作战效能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可靠度模型对网络化条件下舰艇编队跨平台组织武器通道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网络中心战条件下舰艇编队武器系统的可靠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多项识别属性进行综合聚集,减少关联属性对识别的干扰,达到属性约简的目的。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目标识别,通过优化训练策略,可以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主成分分析法与神经网络结合既能高效识别已知样本,又能对未知样本具有很强的自学与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对海战场目标进行识别。通过对比仿真,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18.
宽带ISAR雷达能够从目标回波中计算得出众多目标特征,对ISAR雷达的干扰信号必须高逼真地模拟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和运动特性。从弹头目标电磁散射机理出发,分析了干扰信号生成流程,提出二维成像干扰的实现方案。针对虚假目标特性模拟问题,提出基于一维距离像模板合成欺骗干扰信号的算法。算法采用距离像模板与实际宽带ISAR信号的卷积调制处理,生成的干扰信号能较好地反映目标的电磁特性。通过多个脉冲的模拟,生成的干扰信号也能够准确反映目标的运动特性。仿真实验对暗室测量数据和HRRP模板数据进行成像效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对二维成像干扰机的工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舰船电力网络绝缘监测装置进行支路电阻测量与故障支路判断时的需要 ,设计了采集漏电流信号的大口径弱电流传感器 ,并给出了试验数据 .设计出的传感器已用于实际装置 ,试验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