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0月15日5时2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在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在此地亲切会见了首飞梯队的3名航天员。执行首飞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表示,要聚精会神地做好每一个动作,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10月15日5时30分,身着银灰色太空服的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请示出征。此前,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公开亮相。他们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在  相似文献   

2.
外层空间     
《国防科技》2003,(1):81-81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东方”号载人飞船,开辟了人类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东方”号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载人飞船,由球形航天员座舱、仪器舱和反推火箭发动机组成,重约4.7吨,只能乘坐1名航天员。航天员在座舱内的弹射座椅上着密闭式航天服飞行,最长飞行时间为5天。 1962年2月20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水星6”号飞船,并将航天员约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摘》2024,(8):4-9
<正>2024年1月17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从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升空,并顺利与中国空间站对接,完成了太空送货任务。此前,每个飞行乘组出发前,都会事先发射一艘货运飞船,为即将启程的航天员乘组备好物资。而天舟七号此次送去的物资补给,是可以支持神舟十七号、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执行任务的,因此,“天舟”货运飞船将从每年的发射两次,变成了“两年三发”。  相似文献   

4.
生活眼     
为了明天上太空5月28日,“英雄航天大队”的航天员在“神舟”六号模拟器里进行各种程序训练。据悉,预计在今年九、十月份发射升空的“神舟六号”将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突破,其飞行时间将由1天增加到5天,航天员则由1名增加到2名。(图/江志顺)5月21日,“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和“大鼻涕”胡善辉互相谦让着来到各自的照片前合影留念。当天,他们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上畅谈了“希望工程”对他们人生命运的改变。当年拖着鼻涕的胡善辉已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二级士官,而今年夏天就要大学毕业的苏明娟也联系好了安徽一家…  相似文献   

5.
《军事文摘》2023,(6):4-9
<正>我们普通人的下班非常简单,航天员可不一样,从太空“下班回家”简直是轰轰烈烈:不仅回家时间要提前周密计划,回家之路也被全程跟踪,回到地面后还有很多人搜救迎接……看来,从天上回来的就不一样啊!好吧,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了让航天员顺利“下班回家”,人们都设置了哪些场地、措施,采取了哪些行动吧!  相似文献   

6.
国际空间站美俄宇航员 问候中国航天员 “欢迎到太空来!”“一路平安、愿你成功!”“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太好了。这实在是一个好消息。” 正在国际空间站上居留的华裔美国宇航员卢杰用汉语向首次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致以问候。  相似文献   

7.
“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蒙牛”觉得自己也很光彩。因为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在训练时每天饮用的都是蒙牛牛奶。蒙牛作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生产商,凭借优秀的品质,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保证航天员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航天员  相似文献   

8.
上海军工人是骄傲和自豪的,十多年间,他们一同精心打造了一艘艘神舟飞船。神六飞行,上海军工人做到了殚精竭虑,精心打造,为航天员营造一个可靠舒适的“一室一厅”空间之家,确保了航天员的生命安全,确保了航天员在飞船内正常的生活工作,确保了航天员五天后能安全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进了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他的办公室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您需要什么用具?”爱因斯坦回答说:“我需要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对了,还要一只大废纸篓。这很重要!”工作人员问:“为什么要大的?”  相似文献   

10.
幽默点滴     
上帝与乞丐一天,上帝想救助一个乞丐,就问乞丐:“如果我给你一千块钱,你会怎么用?”乞丐说:“我会买一部手机。”上帝问:“买手机做什么?”乞丐说:“有了手机好与那些要饭的同伴联系。”  相似文献   

11.
2003年10月16日清晨,杨利伟搭乘“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经过21个小时环绕地球飞行后顺利着陆走出返回舱,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参加航天员选拔之前,曾在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工作生活了4年,是该部正营职领航主任、一级飞行员、四种气象飞行员、四机长机,曾安全飞行1149小时33分。1996年8月,杨利伟从这里被确定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人选,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中的一员。10月14日下午,当记者得知杨利伟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位遨游太空的航天员时,立即驱车赶往成都军区空军驻渝航空兵某部采访。曾经和杨利伟生活、工作和飞行过的战友向记者讲述了杨利伟在成为航天员以前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飞船既然是航天员的家,就要有家的安全和温馨。戚发轫带领飞船设计人员为航天员精心设计布置这个特殊的家:智能化设计和多媒体技术让航天员利用荧屏、灯光、语音,通过视觉、听觉多渠道获取信息。飞船座舱装修得挺讲究,舱内仪表是黑色的、走电线的内壁呈铁灰色,而坐椅的四周贴上了乳白色的阻燃布。飞船座舱里的“墙壁”颜色、灯光效果、“家具”布置、物品摆放等等都请航天员组成的用户评审组进行过鉴定。  相似文献   

13.
“神舟六号”于北京时间10月12日9时整成功发射,17日4时33分,神舟六号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中部草原成功着陆。2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五天的太空探索中,始终佩戴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飞亚达航天表进行太空探测。究竟,神六航天表凭借怎样的技术优势完成任务,其又是怎样配合航天员进行工作的呢?近日,中国航天表首席设计师孙磊,终  相似文献   

14.
和你们军人一样,不打无准备之仗。——神六航天员费俊龙在结婚前问妻子王洁:“当飞行员的妻子难着呢,你准备好了吗?”王洁如是回答。那一瞬间,我仿佛在电视里见过。——一准军嫂这样叙述她和穿军装的男友在站台从相见到相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工业》2004,(1):33-33
成功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人身保险 2003年7月18日,新时代集团公司所属新时代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和综合实力,通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中国航天基金会的严格评审,获得了为中国航天员提供保险经纪服务的资格,开始为参与“神舟五号”发射的所有候补航天员及家属提  相似文献   

16.
我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相继问天,并圆满完成了交会对接任务,举世瞩目。在成功的背后,正是信息技术用一双无形的大手托举起“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文摘》2023,(10):22-25
<正>小编的话:1986年1月28日,人类航天史悲剧的一天。就在这一天,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冲入云霄,可短短的73秒后,航天飞机变成了炸开的云,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人类航天的发展,从来都是挑战和风险并存,是无数人用生命、汗水和勇气换来的。下面,再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空难,缅怀一下那些牺牲的航天英雄吧!  相似文献   

18.
《兵团建设》2012,(12):44-45
20世纪末至今短短十几年来,航天飞船从无人到有人、航天员从一人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3759米、4027米、5000米、6671米……中国神舟的每一次飞行、"蛟龙"号的每一次探海,都在刷新着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记录,报告着中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喜讯。请看本刊根据新华社、《人民日报》相关报道汇集的——  相似文献   

19.
正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并安全返回,13天的时间内创造了6项新记录,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又掀开新篇章。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升空到6月29日10时许安全返回,在这13天的时间内,中国航天创造了6项新记录: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首次将女航天员送上太空。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发展简况把活动领域从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太空一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1957年10月4口,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Vostok)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962年2月20日,美国航天员约翰·格林乘“水星”(Mercury)飞船也实现了轨道飞行。在60年代,前苏联发展了“东方”号“卜升”(Voskhod)号和“联盟”(Soyuz)号三个系列的飞船,美国发展了“水星”和“双子星座”(Gemini)二个系列的飞船。通过飞船的轨道飞行试验,前苏联和美国已掌握了人在太空中生活,工作,完成各种科学实验以及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在此期间,美国还实施了举世闻名的“阿波罗”(Apollo)飞船的载人登月计划。1969年7月16日,美国航天员乘“阿波罗”-11飞船,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在月面上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