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以飞行器反雷达隐身为基础,介绍反雷达隐身原理与技术,反隐身技术途径、国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2.
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国外几种典型隐身飞机隐身机理的分析和隐身效果的对比,阐明隐身的必要性及其关键技术,并介绍当前用于隐身性能计算的几种数值解法及其特点.分析隐身飞机RCS减缩的局限性,说明雷达反隐身的可能性,并阐述当前隐身和反隐身技术的实现途径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隐身技术在军用飞机上的广泛应用,反隐身技术成为赢取未来高技术战争必须研究的课题.以F-117 A和B-2飞机为例,分析了现有的飞机红外隐身技术措施,对红外隐身前后系统作用距离进行估算,重点阐述了未来反红外隐身飞机的技术措施,对飞机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雷达反隐身技术是克服目标隐身的核心技术。结合雷达方程、电磁散射原理及隐身目标RCS分布具体分析了雷达反隐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雷达反隐身的基本特性从空域、频域、极化域等角度详细介绍了雷达反隐身常用技术。最后,提出了雷达反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一种新的雷达组网反隐身模式。  相似文献   

5.
隐身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跟踪和攻击的技术。1989年12月19日凌晨,美国使用6架F-117型隐身战斗轰炸机组成双机编队入侵巴拿马,标志着隐身飞机进入实战应用阶段,同时也将隐身与反隐身斗争推向一个新阶段。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在长期的较量中相互抗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二者之间必然还会有一番生死较量。  相似文献   

6.
7.
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已从战争辅助保障手段发展成为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作战武器;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序幕与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进而决定战争进程和结局.在分析舰空导弹武器面临的典型干扰目标威胁环境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舰空导弹武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隐身目标的空域、频域等特性,论述了雷达反隐身的各种技术途径;重点分析了双(多)基地雷达组网最佳检测和准最佳检测模式的检测特性及其在雷达反隐身中的应用效果,为防空系统实现雷达反隐身提供一条重要的有效 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复合式双基地雷达组网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性能,基于双基地雷达探测目标的判定式,通过实时采集典型目标的RCS,计算出复合式双基地雷达组网模式下对该目标的探测范围图和最大预警距离,结果表明合理选择布站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潜能,为复合式双基地雷达网用于作战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航空集群协同反隐身探测盲区的识别判定问题,在多种编队构型下的集群协同探测仿真结果的基础上,运用属性的0-1分辨矩阵方法进行识别,对于连通的区域,建立相关模型,求得允许目标通过的最小宽度,将建立的模型应用到模拟作战中,仿真结果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结论表明,航空集群协同横向探测盲区可视为探测区下的保护区;纵向探测盲区则视为连通区域;斜探测盲区的判定,则依据通道倾斜角、通道长度和宽度的比值而定。  相似文献   

11.
隐身技术与隐身对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兴华  钟华 《国防科技》1996,17(1):31-48
隐身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军事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它的发展及用于战场对战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被称之为目标的低可探测技术的隐身技术,它包括雷达隐身、红外隐身、电子隐身、可见光隐身及声波隐身,并探讨了对付隐身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飞机隐身技术及其雷达对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表明,隐身飞机已成为雷达防空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给雷达的生存和探测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文章通过分析隐身飞机的发展情况、雷达隐身机理和作战特点,阐述了它对作战样式和防御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讨论对隐身飞机进行雷达对抗存在的困难和可能性,并从研发新式反隐身雷达、利用新技术改进现有雷达和运用战略战术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雷达反隐身能力进行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3.
超宽带雷达反隐身机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超宽带(UWB)/冲激雷达的反隐身机理作了全面的讨论。从冲激脉冲具有的超宽带特性、短时性、信号先兆效应、电磁导弹特性,以及吸波材料的驰豫时间效应和自诱导透明性等方面,分析对比了冲激雷达与常规雷达回波的差异。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超宽带冲激雷达有优越的反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4.
首先提出了改进信息熵的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将作战过程划分为若干作战节点,节点的效能发挥受若干因素影响,并用不确定性自信息量来描述影响的不确定程度。在影响因素选取上,引入了未知因素,有效解决了具体作战中难以全面考虑节点效能发挥的所有影响因素问题。其次基于综合反隐身作战中的信息流关系建立了信息流图,并构建了对应的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计算了不同传感器组合和不同作战方式组合下的作战效能,并得出了结论:反隐身作战中,越多样化的传感器组合和越综合化的作战方式,作战的不确定性自信息量越小,作战效能越大。  相似文献   

15.
多波段隐身兼容是隐身技术发展的方向,但是每增加一个隐身内容或波段,都对隐身兼容的实现增加很大的难度。分析了多波段隐身兼容技术中存在的几个矛盾问题,包括1 06μm激光隐身与近红外隐身兼容的矛盾、主被动毫米波隐身兼容的矛盾、10 6μm激光与8~14μm热红外隐身兼容的矛盾,同时探讨了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军用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海上舰艇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雷达与光电等威胁。各种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如雷达、激光告警设备、红外侦察设备和声呐等相继问世且及其有效,而采用多种先进制导技术的高速反舰导弹又能以高精度使现代化的战舰防小防胜。要提高现代舰船的生存能力,就必须降低目标被探测、发现和摧毁的概率。因此,一种全新的舰艇样式——隐身舰艇应运而生。它通过改变舰船自身的物理特性,以求降低被敌发现的可能性及被敌反舰导弹命中的概率。目前,隐身舰艇已成为世界各国舰艇发展的主流,有的已经开始服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一种冲激雷达实验系统。它是设置在微波暗室内的全空间实验系统,天线、录取电路和数据处理器是专门设计的,能录取各种目标的回波数据,给出实时处理结果。文中讨论了数据处理技术,提出用规则化方法求解目标冲激响应、估计AR模型参数,给出了实际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测量了涂覆RAM目标的回波,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了冲激雷达具有良好的反隐身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防空导弹发展的新趋势──高速高加速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抗干扰、反隐身、抗饱和攻击和拦截高速目标的需求牵引下,防空导弹越来越明显地向着高速和高加速飞行方向发展,特别是中高空防空导弹,这种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因此,解决防空导弹高速和高加速飞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就成了防空导弹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当代海军》1999,(5):19-21
现代隐身技术的应用发展。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到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才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逐渐应用于军事领域。90年代以来,隐身兵器几乎应用在所有的海空武备领域,并在实战中频显身手。毫无疑问,21世纪各国必  相似文献   

20.
太赫兹雷达具有频率高、带宽宽、波束窄的特点,是太赫兹军事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介绍太赫兹雷达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太赫兹雷达发展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太赫兹雷达发展现状,并对太赫兹波雷达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太赫兹波是电磁波谱上亟待人类开发的最后一个频段,抢占太赫兹雷达技术高地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军事能力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