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战略支点。这一科学论断,对推动科研院所科研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研文化既是科研院所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科研力生成的沃土。科研文化建设与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相互交融,对指导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凝聚军心、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2.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杜会和谐,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相似文献   

3.
《兵团建设》2007,(11):101-1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军事领域,文化虽然不是直接杀敌的武器,但它能催生强大的战斗精神。因此,各部队都非常重视发展军营文化。然而,一些基层单位存在把"文化"当成"文话"的现象,认为军营文化仅仅是几句口号或者一些新鲜的理念,把军营文化建设工作仅仅理解为宣传工作。比如,一些单位总是希望找出能振奋人心的口号、标语,或者一句话、几句话来表现自己的单位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谈及推进祖国统一问题时曾鲜明指出:"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它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作为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牢固纽带的巨大凝聚作用,扼要阐明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基于此,解放军出版社近期推出了由温宗仁主编的大型文图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8.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环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既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源泉,又是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蔚蓝色的星球旋动着跨世纪的曙光。 广袤的中华大地盛开着瑰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当时代的巨轮扬帆驶进21世纪的港口时,蓦然回首,追溯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无论过去和现在,民族精神的火炬始终照耀着自强不息的华夏大地。 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活动特点和一般的社会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文化不仅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更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一五以来,兵团宣传文化系统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积极适应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好地实现和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1.
军营文化既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军队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是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历史经验表明,军队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就必须紧跟时代脉搏,大力加强军营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不断满足广大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2.
军工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孕育形成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是军工文化的核心。在新的时期,深入学习航天精神,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对于推动军工文化建设,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0年来,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航天精神孕育而生;航天精神的培育和形成,反过来又为航天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航天精神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  相似文献   

13.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泱泱五千年文化,文字作为一种文明的象征,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传承着古代文化和文明。只需一盅清水,一杯淡墨,一支毛笔,就谱写了那么轰轰烈烈的历史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书法艺术的真正魅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盛的精神支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必然能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助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之时,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创造的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基因,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熔铸,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精神瑰宝,是无数中华儿女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红色文化丰富发展、不断充实红色文化的底色内涵。新时代,红色文化是党带领人民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能够延绵5000年的优秀文化。这个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样也是我们治国安邦的文化法宝。在考察中华文化时,应重点注意研究儒家文化,因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政治方略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给予了我们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作为如此强大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地加强文化建设。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华北民兵》2005,(9):20-20
60多年前,英雄的燕赵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他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表现出来的赤胆忠心、报效祖国,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以弱胜强、敢打必胜的精神风貌,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战斗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能力等浓缩升华的伟大精神力量;更是我们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大力弘扬抗战精神,既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础,又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