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03,(8):37-38
为国防输送人才 实现较高就业率 2003年,是国防科工委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人,与2002年相比净增67万人,增幅高达46.2%。在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时期,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干扰了包括委属高校在内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委属各高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向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再创新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居全国高校前列,全面实现了“两个确保”(即确保完成向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任务,确保实现较高就业率)的目标。“高校之窗”栏目将分两期编发文章,介绍各高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2.
《国防科技工业》2003,(9):33-33
2003年国防科工委加强了对委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加大了对此项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全面完成了两个确保(确保完成向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的任务,确保实现较高的就业率)的目标。 今年委属高校毕业生共计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党员进入社会后的言行不仅反映了其所在高校的整体党建水平,也关系到其自身未来就业与发展的前景。因此,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党建工作,努力培养出综合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党员,让他们在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其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国家建设积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4.
2003年,国防科工委委属各高校努力克服非典型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影响,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全力帮助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求职条件,并通过适当简化毕业生签约程序、及时办理签约手续等各种方式,实现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止至6月5日,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2.5%,其中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8.9%。目前,国防科工委委属各高校正继续努力帮助未签约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周铁)国防科工委委属高校2003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周铁  相似文献   

5.
《国防科技工业》2003,(8):40-40
多年来西北工业大学培养学生以“三实一新”即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和具有创新精神的鲜明特点,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多次受到国防科工委和陕西省的表彰。 总结近几年学生就业工作,面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西北工业大学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提出了就业工作的新观念和新举措。就业工作的新观念 第一,就业工作是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业工作不能简单地就就业抓就业,而应放在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全面地去抓。 第二,就业工作不…  相似文献   

6.
肖玉国 《国防》2005,(7):50-51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官兵具有较高的素质。然而,随着国家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批量征集高素质兵员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出现高素质兵员难征集问题的成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不适应:一是可征兵员日益缩小的现实不适应征集高素质兵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连年扩招,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不断提高,使可征高中毕业生数量日益减少。2004年黑龙江省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除升学、复读和就业的以外,剩余人员不足征集任务的50%…  相似文献   

7.
传媒点击     
人民日报助推大学生就业4月13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的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周在北京启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总参谋部等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参与解答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这是有关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的又一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疆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上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人才匮乏是其中重要的影响性因素之一。地处西北边疆地区的新疆,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除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内地高水平人才以外,还要鼓励新疆高校培养的内地毕业生留疆就业。新疆高校内地生源留疆就业,对新疆的稳定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鹏 《国防》2002,(9):47-47
据悉,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每年都达200万人以上,而且数量逐年增加(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达275万人)。目前,4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如果能征集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入伍,既能全方位促进兵员素质的提高,又可缓解国家安置大学生和非农业退伍兵的双层压力。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出台一个齐全配套的、操作性较强的征集大学毕业生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2月14日,农五师八十一团16名高校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该团政工办负责人告诉笔者:"2012年,八十一团以公益性岗位的方式在全团职工子女当中招聘了一批高校毕业生,他们将以文化管理员的身份充实到基层文化建设当中。"这只是该团在"十二五"之初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职工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八十一团通过实施"春风行动"、公益性岗位、一连一生等途径,增加就业岗位。饶慧鹏就是受益者之一。2006年,饶慧鹏毕业于石河子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由于当年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和新技术的背景下,市场供给和岗位需求之间的偏差造成了就业单位“用工荒”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双向困境。文章通过梳理缓解就业压力的演变路径和教育培养现状,呈现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然表征状态;从高校供给侧的引导性、事业需求侧的对接性、政府及党委的领导性和毕业生的主动性四个方面探寻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3届毕业生共有8138名,是有史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截至7月底一次就业率已超过91%,其中研究生100%、本科生92%、高职生57%,并且超额完成国防科工委下达的向国防系统输送毕业生的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必须直面市场,把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了“走出去,构建立足本系统、面向全国、以稳固的就业基地带动就业市场,以广泛的就业市场促进就业工作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新疆师范类毕业生目前就业困难的现状,从社会、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本人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就业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新疆师范生就业的对策。要解决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就业环境,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同时高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布局,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的工作任务,基层就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为深入了解兵团高校大学生赴到兵团基层单位就业的状况,以石河子大学为个案,通过分析和梳理石河子大学毕业生到兵团基层就业情况及存在问题,尝试构建高校毕业生到兵团基层单位就业新机制,以期更好的为兵团基层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然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却逆势上扬,尤其是机械电子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等特色专业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定",毕业生就业呈现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双高"局面,这骄人成绩得益于学校多年来一以贯之的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针对新疆在校民、汉大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分别制作了不同的调查问卷,本文对回收的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调查问卷结果分别进行分析说明,从不同层面考察新疆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总参动员部和教育部在沈阳市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10年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研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的具体措施,安排部署了2011年度工作任务,为切实抓好2011年度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国防科技工业》2003,(9):34-34
信息化的社会,开展就业工作要以信息为基础。今年北京理工大学在开展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学校从2001年开始就建立了就业工作信息网.在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全面更新了学校的就业工作网站。现在,用人单位在该网站注册、审  相似文献   

19.
谢秋云 《国防》2006,(3):59-6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征兵工作遇到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应征青年基数不大。新形势下,适龄青年参军的热情逐年下降,过去那种踊跃报名参军的火热景象很少见到,2005年湖北省不少地区适龄青年自觉报名应征率达不到10%。据了解,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中,70%以上通过各种途径上了大学,落榜的青年部分选择复读高中、部分选择外出打工经商(其中只有少数人回乡报名应征),就是在家待业,愿意报名应征的也不多。武汉市45所高校,经深入动员后,只有586人报名,政治、体检合格的仅几十人。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由此显得极为重要。小组工作是一种多元化的工作方式,它作为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社会团体中,以其高效性和实用性广受好评。将这种方法运用于就业指导中,整合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的优势,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它将为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提供全新的视角和广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