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正>习主席指出,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天职。各级党委作为党领导军队的组织支撑、部队建设的领头雁和主心骨,必须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思战、研战、练战、领战,努力锻造全面过硬的打仗型党委班子。一、在主动思战中牢记胜战使命军队存在为打仗,军人生来为胜战,抵御风险、战胜敌人是军队永恒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深入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着眼南海使命特点强化官兵战斗精神培育,必须在使命牵引中坚定为国而战、誓卫海权的崇高信念;在练兵备战中锻造敢于亮剑、寸海必争的勇气胆魄;在传统感召中增强英勇无畏、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在环境熏陶中催生强军胜战、勇当先锋的雄风锐气。  相似文献   

3.
林林 《中国民兵》2020,(2):20-22
“加油,加油!再快点……”冬日的济南寒气袭人、寒风阵阵,但山东省军区某野外训练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练兵景象。1月2日上午,山东省军区召开开训动员大会,动员广大官兵和民兵树立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决扛起练兵备战使命担当,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训练作风,切实让训练纪律严起来、训练作风实起来,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相似文献   

4.
随着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和部队练兵备战纵深推进,各级干部面临的风险考验更加直接严峻。为此,各级干部要清醒看待形势、主动担当作为,围绕“四力”,突出思战、谋战、务战、研战,以奋发昂扬的练兵热情投身备战打仗。  相似文献   

5.
任龙 《政工学刊》2023,(7):20-22
中国共产党是以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政党,并以民主集中制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天然地具有适应“战时”的特点和优势。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后,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呈现工作头绪繁多、备战任务紧迫、动态分散频繁等新的特点,给各级党委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习主席把强党之责与强军之盼、党建之忧与胜战之问统一起来,强调要把备战打仗作为第一要务。我们必须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把握联合作战内涵的新拓展,全面检视各级党委领导备战打仗的短板弱项,努力把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要求“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对军队院校来说,归根结底表现在教室与实验室。军队院校要立起练兵备战的指挥棒,加快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教战耦合,坚持办学育人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更好地为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陈章贵 《政工学刊》2002,(11):57-58
后方仓库战时保障地位突出 ,使命任务艰巨 ,政治工作必须强化官兵“为打赢”意识 ,夯实“保障有力”的思想根基(一 )强化“打后勤战”的思想观念。未来战争不仅使武器装备的消耗量成倍增长 ,其战争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亦空前巨大。面对战争对后勤保障的巨大需求 ,后方仓库能否做到高效、快捷、安全的保障 ,将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因此 ,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仓库的使命任务和上级党委的保障意图 ,运用战前动员、誓师大会、板报、墙报、广播等多种形式 ,讲清现代战争“打后勤、打物资、打供应”的实质 ,教育官兵深刻认识后勤保障在现代化战争中…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少数官兵备战打仗观念有所淡化;综合国力、军力的日益强盛,少数官兵打仗思想有所弱化;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少数官兵畏战怕苦思想有所抬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扭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具体来说要做到“六靠”。  相似文献   

9.
<正>习主席强调,“着力解决各级党组织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抓备战打仗能力、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军分区党委紧紧扭住练兵备战这个重心,发挥领战督战抓战功能,全面提升抓备战打仗能力,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大抓练兵备战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导向越来越鲜明,加快了推进打仗型国防动员转型建设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党委领导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带头破除和平积弊,增强统战谋战抓战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努力提升国防动员系统在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
预备役部队作为战时首批动员对象,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挑战,要履行好肩负的使命,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基层建设质量,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预备役部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吕联渠 《国防》2014,(9):73-73
近期,江苏省围绕宾现“为战、能战、胜战”目标,着眼加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后备力量建设,军地合力打造“柳堡二妹子”品牌,成建制组织扬州市“柳堡二妹子”女子民兵连赴某集团军机步某旅进行为期20天的强化训练。一是突出实战训练。  相似文献   

12.
“组织国防动员前沿问题研究,持续加强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建设,扎实开展国防动员潜力统计调查,完成与战区、军种动员需求对接……”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军区党委扩大会上,一份国防动员工作成绩单成为热议话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新年度要着眼广东地处特殊区位和担负的职能使命,充分发挥广东经济、信息、科技等方面优势,按照“聚焦备战抓准备、改革创新理机制、紧贴规划抓建设、开拓进取求突破”的思路,紧前推进、狠抓落实,推动新年度国防动员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3.
<正>习主席对基层官兵高度关心、对练兵备战高度关切,多次强调“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激发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是增强基层内生动力的主要方面,直接决定着官兵练兵备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近期,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情况进行调研,旨在摸清问题表象、找准原因症结、理清思路对策。一、存在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政治引领不断强化、打仗重心重新归正、军人待遇持续改善、基层风气日益纯正,基层官兵练兵备战内生动力呈现稳步提升、积极向好的勃发之势。但调研发现,少数官兵也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从军意志不够坚定。在某部开展问卷显示,官兵的信仰认同得分普遍高于行动趋向得分,说明从信仰到践行的转化有差距。备战意识不够紧迫。少数官兵备战打仗的使命感有弱化,表现在缺少“三心”:缺少思战的忧心,缺少备战的决心,缺少练战的恒心。练兵精力不够集中。  相似文献   

14.
1月2日,习主席签署中央军委2020年1号命令,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要求做到“五个突岀”,其中在“突出打牢基础”中强调,要抓好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铿锵动员令,为下一步基层练兵备战指明了方向。军队的使命,就是打仗和准备打仗。  相似文献   

15.
葛凤臣 《中国民兵》2010,(11):49-49
民兵预备役遂行抢险救灾任务是履行使命、赢得地位、树立形象的重要体现。县(市、区)人武部平时要结合当地形势和任务要求,充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确保遇有紧急情况,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古往今来,人们对失败的研究却不多。最近看到一则消息,说美军在战史教学中十分重视对败战的研究,至今他们还在反复研究越南战争,探讨美军当初为什么会一步步陷入泥潭,以至国家军事学院已把“越战研究”定为学员在校的必修课,部队组织对抗演习时,一改过去结果总是“己方”获胜“敌方”失败的传统做法,变“己”胜“敌”败为“敌”胜“己”败。读后,觉得美军这种善待败战的举动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议战议训制度是团级以上党委和基层党委一项重要工作制度,是党委组织领导练兵备战的重要体现,是确保中心居中、主业主抓的制度设计。党委议战议训的质量,关系单位能否有效履行使命任务,关系强军兴军事业,影响军事斗争准备进程。《中国共产党军队委员会(支部)工作规定》调整充实了团级以上党委和基层党委的议战议训制度。落实好这一制度,提高党委议战议训质量,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慎战”是孙子军事思想中层次最高的战争决策思想,其理论主要包括不战思想、重战思想、善战思想和善后思想。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孙子的“慎战”思想启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兵者,国之大事”的观念,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制定正确决策,“先为不可胜”;要以“非危不战”为原则,遏制犯罪,维护稳定,努力创造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依据“胜于无形”,认真处理国内民族及其他矛盾,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9.
应对美军“空海一体战”空军财务保障,在指挥方式上,要按照“统一领导、按级负责”的原则,实施战区战时财务保障统一指挥;在指挥协同上,要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和前进指挥所内分别成立由战区空军、海军人员组成的财务协同联络小组;在力量编成上,要组建基本保障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和地方动员力量;在力量运用上,要采取基地保障、伴随保障、定点保障、机动保障和信息化网络保障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帝四经》既述治国之本,亦言兵学之要,可视为一部兵书.在战争观上,它认为战争性质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主张慎战重战、不得已才战;在战争指导上,提出了兵法三道、 “王术”制胜、因时秉宜等有价值的观点;在战争准备思想上,主张“政胜为先”.全书还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