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最近的巴以冲突中,以军频繁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巴勒斯坦目标进行打击。其中有以色列海军的一支精锐部队,俗称“蛙人”,其正式名称为海军第十三突击队,担负着以色列海军特种作战任务,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初期,是以色列历史最为悠久的特种部队之一。 组建于1948年的这支特种部队曾多次参与重大特种作战行动,1973年2月21日,突袭了的黎波里和黎巴嫩的巴解游击队基地;1973年4月9日,突袭了位于贝鲁特市中心的“黑九月”和“法塔赫”的司令部;1980年,潜入黎巴嫩,在巴解组织总部发信号指令,为以色列海军的导弹  相似文献   

2.
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在一起汽车炸弹袭击中身亡。这位坚决反对叙利亚军事占领黎巴嫩的强人之死一时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同时,这个自1975年至1990年内战结束以来一直被叙利亚军事控制的国家与其"主子"叙利亚的关系骤然紧张起来。黎巴嫩反对派纷纷呼吁发动"和平起义",要求"叙利亚现在撤军"等。国际社会担心叙黎两国间可能爆发军事冲突。人们纷纷推测,黎巴嫩有能力与叙利亚展开军事较量吗?  相似文献   

3.
1969年8月,黎巴嫩贝鲁特的黑夜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地中海吹来的海风,温暖而柔和。一辆蓝色的跑车驶过市街,沿着海边的马路飞驰。驾车的人是黎巴嫩空军中尉穆罕默德·马特。不久,他在一所私宅前停了车,这是马特以前的教官哈桑·巴达维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自从2006年的黎巴嫩战争之后,以色列多次抱怨,虽然联合国1701号决议禁止向真主党提供武器,但是叙利亚和伊朗继续向他们提供武器。以色列方面表示,这艘船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达米埃塔港前往地中海上的拉塔基亚港,这里在叙利亚以西,黎巴嫩以北,军火将从这里运到真主党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牛江 《当代海军》2009,(9):62-63
在1983年底,刚服役的“宙斯盾”巡洋舰“提康德罗加”号和“新泽西”号战列舰来到黎巴嫩外海执行武力威慑任务。在1984年,埃及一架客机遭到劫持时,正在附近海域的“提康德罗加”号参与了监控任务。虽然该舰在1984年4月被调回美国东岸重新测试,但美国海军部长对该舰在此次任务中的表现仍给予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两伊冲突使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之间的关系更趋紧张。在以色列的挑拨下,叙利亚国内发生了“穆斯林兄弟”之间的血腥屠杀,连叙利亚的正规军也卷入了残酷的战斗。黎巴嫩的局势和叙国内围绕黎巴嫩问题的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叙利亚在黎巴嫩驻军并不是一件  相似文献   

7.
黎巴嫩位于西亚南部地中海东岸的中心.处在亚,非.欧三洲的交汇处.扼守东西交通要地。东部和北部与叙利亚交界.南部与以色列为邻.西濒地中海。从20世纪70年代起,黎巴嫩南部地区就成为阿以冲突的前沿阵地.战争导致这个地区几十万人伤亡.上百万人逃离家园。1978年.联合国安理会做出决议.向黎巴嫩南部派遣联合国维和部队。目前这支部队分别来自中国、西班牙、印度、加纳.法国、波兰、瑞典等20多个国家。  相似文献   

8.
2008年12月27日,以色列空军突然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目标发起猛烈空袭,当天就造成几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是自2006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色列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也被外电称为巴以冲突60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天。以军的这次行动是典型的”闪电战”,一扫两年前黎以战争期间以军的”窝囊”形象.重现以色列军队作战迅猛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江平 《环球军事》2009,(10):24-25
2006年7月13日,以黎冲突爆发,以色列政府决定立即从海上对黎巴嫩各个港口和部分海岸线实施封锁,并将此任务交给了以色列海军。接到命令后,以色列海军立即派出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巡逻艇占领了预定水域。事后看来,以色列海军司令部对于执行这次封锁任务有些盲目乐观,根本不相信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会装备什么先进的反舰导弹。但是,这只是犯错误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张彰  杨斌 《国防科技》2004,(8):90-92
纵观人类战争史,似乎首先使用高新技术装备例来是强国的专利,但对于1987年8月巴勒斯坦突袭以色列却是个例外,巴勒斯坦不但成功使用轻巧的动力伞翼机隐蔽地从空中进人以境实施偷袭,而且开创了单人飞行器应用于实战的先例。出奇招黑鸟出世1987年8月,巴解组织领导人与苏联协商后,得到了一批当时较为先进的新型伞翼机。这种单人飞行器宽达12米,并装备一台轻巧而又推动力大的摩托车用内燃机。这使得它驱动的螺旋桨足能在高空或低空中飞行3个小时以上,时速最快可达60千米。有了这种新式装备,巴解组织便可以实施报复以色列人血腥镇压的复仇计划。他…  相似文献   

11.
历险黎巴嫩     
2005年我承担了以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中国蓝盔》的摄制任务。2006年,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使包括中国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在内的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身陷战火之中。我认为,纪录中国军人在维和行动中如何面对炮火硝烟理应是《中国蓝盔》不可或缺的内容。于是,在责任和使命感驱使下,黎以冲突硝烟未尽,摄制组便来到了满目疮痍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2,(6):5-5
“黎巴嫩应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保卫自身在本地区的利益,黎巴嫩应当保护自己免受威胁。黎巴嫩的安全和稳定与本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息息相关,伊朗的政策是促进地区国家的集中以及加强地区安全和稳定。” ——伊朗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2826日说、加强黎巴嫩军队的实力是伊朗的战略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军事纵横     
无人驾驶靶机曾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中被用来诱骗敌方防空系统。1982年黎巴嫩危机爆发时,本来是可以使用这种诱饵飞机的,但当时并没有使用,结果在一次袭击贝卡谷地时损失了两架战机。它们是被叙利亚导弹击中的。于是,人们认识到了这些诱饵飞机的潜力,以及如果不加以利用可能会造成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地图上,以色列东临叙利亚、约旦,西绕地中海,南连埃及、北比黎巴嫩,中间是因一而二的巴勒斯坦地区,至今仍然战火纷飞。不管领土争端的结果如何,以色列总是处在战争力量的中心,既使是被挤压的中心,甚至是生发战争的中心。作者个人认为,自然界力的关系总是同步产生作用力与  相似文献   

15.
和平,和平!这是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很容易忽视的字眼。身处战乱中的黎巴嫩人,将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倾注到中国维和官兵身上……今年2月,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工兵营是28年来驻黎维和部队中最出色的维和分队之一!"联黎部队副司令尼赫鲁将军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营’为联黎部队在黎巴嫩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6.
辛夷 《环球军事》2013,(14):1-1
上个世纪20年代,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开罗《新月》杂志发表了一篇散文诗《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一℃可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爱国主义的情怀以及对民族觉醒和进步的翘企渴盼。“你们有你们的黎巴嫩及其难题,我有我的黎巴嫩及其瑰丽”;“你们的黎巴嫩是一位手捋胡须、蹙额皱眉、唯能自怜的朽躯,我的黎巴嫩是耸立如塔、微笑似晨、念人如己的青年。”纪伯伦以战士般的冷峻、强烈对比的手法.画出了两个迥然有别的家国形象。他所厌恶的黎巴嫩是解不开的“政治死结”,是“宗教领袖、军队司令的棋盘”,是“形形色色的教派和政党”,是无休止的“谎言”和“论辩”,是垂暮般的暮年老朽。而他心目中的黎巴嫩,则是“悠远的思想…‘炽热的情感…‘黑鹂的鸣啭”,是“朴素而袒露的真理”,是“攀登岩石、追逐溪流”的青春少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3日,两天前在贝鲁特北郊遭枪击身亡的黎巴嫩工业部长、前总统和长枪党主席阿明·杰马耶勒的儿子皮埃尔·杰马耶勒的葬礼在首都贝鲁特举行。全世界的电视画面上再次出现了那么令人熟悉的画面:数以千计的黎巴嫩人聚集在覆盖着国旗  相似文献   

18.
自1983年大学毕业参军以来,27年的军旅生涯中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经历了2006年黎以大规模武装冲突……2006年3月,我国第一次向中东派遣维和部队。我先后受命担任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第一批、第二批维和部队指挥长、指挥部党委书记,工兵营营长、党委书记。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带领部队成功经历了黎  相似文献   

19.
黎斌 《环球军事》2005,(8):24-25
最近一段时间来,黎巴嫩 前总理哈里里被炸身亡引发的 政治波动愈演愈烈。在美国等 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下,叙利 亚被迫同意从黎巴嫩展开历史 性撤军行动,这不仅对叙黎关 系而且对整个中东形势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与叙利亚关系密 切的黎巴嫩真主党同样面临着 严峻考验。该组织长期以来 一直被美国视作恐怖组织, 其武装派别真主党游击队曾 多次与美国利益发生正面冲 突。据报道,3月中旬美国总 统布什已明确要求真主党放 下武器、"接受改造",但遭到 了该组织的严词拒绝。在"反  相似文献   

20.
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我受命赴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UNTSO)担任军事观察员。初次踏上以色列的国土,看到完善的道路、桥梁、机场、街道等基础设施以及万里晴空之下造型独特的海滨凉亭和大片的天然海水浴场,我感觉像是到了欧洲国家。但是,担任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可不像旅游度假那样轻松。在耶路撒冷的UNTSO总部报到后,我被分配到黎巴嫩观察组,来到了曾经枪声炮声不断的黎巴嫩南部地区。 我们这些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平时驻扎在以色列北部一个名叫纳哈里亚的小镇上,每次上哨时则开着漆有硕大“UN”(联合国)字样的白色汽车穿越以黎边境,到黎南部固定的辖区观察和监督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和以色列军队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