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3.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4.
《我与<中国民兵>》征文开栏以来,编辑部收到大量来稿。作者们回忆与《中国民兵》杂志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一段情、一次感动、一种收获……述说着读刊用刊过程中,政治上的成熟、思想上的提高、业务上的进步、综合素质上的加强。其中,许多作者用充满深情的笔触和过硬的事例,讲述了在中国民兵这支队伍中,在《中国民兵》杂志的帮助启示下,自己成长进步和事业成功的故事,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心声:“《中国民兵》杂志——成才路上不能没有你!”在此,我们谨选用几篇,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河北区何兴庄街武装部下辖十二个基层武装部,三十七个民兵连队,订有《中国民兵》杂志四十二份。近两年来,他们把《中国民兵》杂志作为指导和推动民兵工作的有力工具,坚持在广大民兵中开展学刊、用刊活动,使《中国民兵》杂志成为广大武装干部和民兵的良师益友,在民兵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刚任福建连城县委书记并兼任人武部党委书记时,对民兵工作不熟悉,我借助权威刊物——《中国民兵》杂志,指导工作。例如,我上任后,为民兵工作现场拍板解难题近百件,就是从《中国民兵》杂志上学习和借鉴来的。《中国民兵》杂志指导我县民兵工作上了三个台阶,还受到了省、地的表彰。我还十分注意《中国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兵》教我以武为本邓州市人武部张继伟我很想对《中国民兵》杂志说说我的心里话。我1985年从野战部队补充到人武部搞民兵训练工作之初,感到不知从何处下手。一次,我在《中国民兵》杂志上看到了“训练参谋”专栏内刊登的指导文章,边看边琢磨起来,发现民兵训练与野战部队的训练有相同之处外,  相似文献   

8.
在共和国50华诞盛大庆典中,我作为一名受到江主席和全国人民检阅的首都女民兵,能参加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座谈会,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在这里,我代表参加受阅的首都民兵,代表《中国民兵》的全国广大读者,对《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和取得的累累硕果,表示衷心的祝贺! 15年来,《中国民兵》杂志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新田县把《中国民兵》杂志订阅工作当作全民国防教育和提高民兵素质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共订阅2000年《中国民兵》杂志500份,突破了往年订阅《中国  相似文献   

10.
希望办得更有特色编辑同志: 我们是《中国民兵》杂志的热心读者,看了1987年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很受教育和启发,给我们增长了不少民兵工作知识。我们认为今年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广大民兵的国防观念,传递各种信息,指导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年前,我从作战部队调到山东省庆云县人武部当参谋,工作一时无从下手,好在《中国民兵》杂志创刊,从此她便成为我无言的老师。工作之余,我从头至尾认真阅读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摘录整理,系统地学习到了民兵工作的政策法规、搞好民兵工作的方法和  相似文献   

12.
8年前我退伍回老家,和几位退伍战友做起了水果生意,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信息,生意赔了个底朝天。一次乡里进行民兵整组,我平生第一次邂逅了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良师益友--《中国民兵》杂志,顿有一种"一见钟情,相见恨晚"的感  相似文献   

13.
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就经常想起《西南民兵》的好;看到自己取得的一个个进步,就经常记着《西南民兵》的好。提起《西南民兵》的好,还得从15年前说起。1990年底,我从野战部队调入军分区工作。刚到时,对民兵预备役工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工作显得非常吃力,甚至还闹过张冠李戴说外行话的笑话。工作不久,我第一次看到《西南民兵》杂志,看着上面登载的有关民兵工作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和其它单位开展民兵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我如获至宝。从此以后,《西南民兵》杂志就成了我工作上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友。通过《西南民  相似文献   

14.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之前和进行期间,广大民兵、人武干部通过《解放军报》和《中国民兵》杂志,呼吁把加强国防教育和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写进《企业法》。这是一种正当的要求。《解放军报》、《中国民兵》杂志和出席人大的军队和人武系统的代表充分反映了这一要求。会议和《企业法》起草机关认真考虑了广大民兵和人武干部们的意见,对《企业法》作了适当修改。在已经通过和正式颁布的《企业法》第42条中,加进了对职工进行国防教育的内容。我们要很好领会这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从野战军转到青海祁连县人武部工作,初到人人武部困难的确不少,主要是不熟悉工作。后来我在《中国民兵》的帮助下,学会了做民兵工作。我下乡搞民兵政治教育,参照《中国民兵》杂志上介绍的典  相似文献   

16.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民兵》编辑部的新老同志们深情怀念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民兵》杂志的关怀。 就在邓小平同志80华诞前夕,他在百忙中为即将创刊的《中国民兵》杂志题写了刊名。这不仅对《中国民兵》编辑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而且对整个人武战线和民兵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人民战争过日寸”和“民兵无用”等论调,使得一些民兵不愿再当民兵,一些武装干部不愿再做民兵工作。当日寸还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沂军分区坚持把《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订到每个民兵连。2003年订阅《中国民兵》杂志已经超过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湖北恩施军分区选拔大学毕业生到基层武装部任职,从小崇拜军人却没当上兵的我,毫不犹豫报名到建始县景阳乡武装部任干事。部长黄正岳给我上的第一课,就是学习《中国民兵》杂志。我一看便着了迷,从此,《中国民兵》就没有离开过我。我部充分借鉴《中国民兵》刊载的外地民兵工作经验,狠抓民兵基层建设,很快就抓出了成效,景阳乡武装部被评为省级民兵基层建设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初,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人武部针对民兵政治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效果难落实"的问题,作出了"民兵政治教育以《中国民兵》杂志为主要内容的刊授教育"的决定,较好地解决了民兵政治教育的"三难"问题,其做法得到了总部首长与机关的高度评价。1986年9月,总部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联合在该县召开了全国民兵刊授教育现场会,并向全国推广了他们的做法。从此,《中国民兵》杂志成为全国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刊授教育的基本教材,被称为"刊授教育的好教材"。近2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以《中国民兵》杂志为基本教材的刊授教育不失为落实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刊授教育经验,按照总部有关规定,在订刊用刊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推进民兵、预备役人员刊授教育的落实,为"打得赢"、"不变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86年初,江西省清江县(今樟树市)人武部针对民兵政治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保证、效果难落实”的问题,作出了“民兵政治教育以《中国民兵》杂志为主要内容的刊授教育”的决定,较好地解决了民兵政治教育的“三难”问题,其做法得到了总部首长与机关的高度评价。1986年9月,总部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报社、中国民兵杂志社联合在该县召开了全国民兵刊授教育现场会,并向全国推广了他们的做法。从此,《中国民兵》杂志成为全国民兵、预备役人员进行刊授教育的基本教材,被称为“刊授教育的好教材”。近2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以《中国民兵》杂志为基本教材的刊授教育不失为落实民兵、预备役人员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刊授教育经验,按照总部有关规定,在订刊用刊上下功夫,与时俱进地推进民兵、预备役人员刊授教育的落实,为“打得赢”、“不变质”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