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比亚战争爆发已一周年,其国内安全形势没有随着“利比亚全境的解放”而好转,不同武装为争夺利益而发生的武装冲突一直没有停止,受伤的平民随时都会因得不到医治而死亡,利比亚过渡政府的控制力依然赢弱。利比亚战事已经成为过去,但其混乱的态势将会持续。  相似文献   

2.
“后卡扎菲时代”,这是欧美媒体及其战略界针对利比亚局势最新变化杜撰的一个新名词,其内涵既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局势的某种乐观估计,或者说包含西方对利比亚前景“单相思”般的热切期待。然而,客观并不等于可以乐观,“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依然荆棘丛丛,局势如何演变,依然存在种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自3月19日美英法联军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1个月,卡扎菲政权并没有轻易被推翻,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之间交替占据着上风,战事有胶着、僵持的趋势。美英法联军内部也是“城头频换大王旗”,先是美军交出了指挥权,法国有些意外地当起了“带头大哥”,接着英国又率先宣布向利比亚派遣“军事顾问”或“联络官”,大有与法国争当急先锋的意味。  相似文献   

4.
张坚 《环球军事》2011,(7):12-13
3月19日18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率先展开对利比亚政府军的空中打击。与此同时,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也向利境内发射了百余枚“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利比亚20多处防空设施。这场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标志着利比亚的局势正由一场内战逐步向多国部队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战争演变。面对强大的西方联军,曾有“北非雄狮”之称的利比亚政府军的实力到底如何?能否经得住美英法持续的猛轰滥炸?  相似文献   

5.
2011年3月19日,在美军发动伊拉克战争8周年的前一夜,北约部队对利比亚实施了“奥德赛黎明”的空袭行动,一场利比亚内乱演变成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针对利比亚政府军的战争。从战争发展的进程来看,此次战争已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但不论是在作战指导、作战样式,还是在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上,都有许多新的耗电,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高华 《环球军事》2011,(10):20-21
北约从美国手中接过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已经1个多月,空中打击非但没有使卡扎菲屈服,反而使利比亚局势更加复杂和严峻。空袭不仅造成几千平民的伤亡,50多万难民的逃离,还有2名西方记者不幸遇难。这与北约实施军事干预所选择的行动代号“联合保护者”,显得有些名不副实。目前陷入僵局的利比亚局势,使得北约进退维谷。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被抓并遭杀害,意味着持续7个多月的利比亚战争基本“尘埃落定”。表面看来,卡扎菲之死似乎意味着西方获得全面性胜利。然而,动辄使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决定了这场战争对西方的负面效应远远多于正面效应,西方赢得的只是眼前好处,输掉的却是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8.
25年前,美国采用“外科手术”式打击方法对利比亚发动了代号“黄金峡谷”的大规模突袭行动。25年后的今天,当利比亚出现内战风暴时,美国又在蠢蠢欲动,不过这—次——  相似文献   

9.
赵利 《环球军事》2011,(11):18-19
5月16日,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莫雷诺-奥坎波在海牙正式向该法院提出请求,要求对利比亚当局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儿子赛义夫以及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塞努西发出逮捕令。“一石激起千层浪”,国际刑事法院要求通缉卡扎菲等人的举动在国际政治中已经引起各方强烈反响,使国际舆论的注意力再次聚焦到国际刑事法院上。究竟应当如何看待此事,为此,我们特约采访了国际法教授盛红生博士。  相似文献   

10.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09,(21):63-63
印度国产冲锋枪装备陆军;俄“铠甲”-S1防空系统正式亮相;巴西售泰ERJ135飞机;巴基斯坦明年接收首批F-16C/D;利比亚将购买俄苏-35等战机;俄称明年4月前不交付印核潜艇;  相似文献   

11.
龚天宁 《环球军事》2011,(23):50-51
狙击手对于现代战争的意义,通过利比亚的苏尔特争夺战让全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卡扎菲在最后的时刻困兽犹斗,重金招募狙击高手“压阵”,一度让占尽优势的利比亚反动派寸步难行。狙击手没有改变利比亚战局的终点,但却拉长了到达终点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阵风”、“幻影一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这是继1986年美军发动“黄金峡谷”大规模突袭行动后,利比亚再次遭到西方的军事打击。军车被炸、建筑毁坏、平民伤亡……一已然动荡的利比亚,在轰炸中面临新的战火与危机。  相似文献   

13.
于祥森 《环球军事》2012,(3):32-33,40
2011年3月19日,110枚巡航导弹从地中海中的舰艇上发射,飞向利比亚的20多处目标,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北约军事行动就此拉开的序幕。与此同时,法国出动“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空袭了利比亚境内的多处目标,炸毁了卡扎菲部队的多辆坦克和装甲车。  相似文献   

14.
自2011年3月发生大规模反政府抗议以来,叙利亚国内的动荡局势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在此期间,巴沙尔·阿萨德不仅顶住了穆巴拉克下台、卡扎菲被毙带来的严重冲击,而且接连拔掉反对派武装的重要据点,基本上稳住了阵脚。虽然叙利亚远景尚难预料,但从目前看,叙利亚重现“利比亚模式”的可能性不大,巴沙尔政权短中期内仍将继续维持统治。  相似文献   

15.
聚焦卡扎菲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据英国政府透露,布莱尔首相和布什总统将会见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签署销毁利比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协议。据英国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披露,会见将在今后几个月内进行,地点将选在一个“中立国”。西方国家一直将卡扎菲视为疯子、坏蛋和恶人。经过35年紧张的关系后,卡扎菲却要成为西方国家的新朋友了。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德国、荷兰称要密切监控利比亚化学武器,以防卡扎菲使用芥子气,这是因为前卡扎菲政府内政部长尤尼斯在4月曾发出强烈警告:“如果卡扎菲身处绝境,他一定会使用芥子气。”  相似文献   

17.
10月12日,利比亚执政当局“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始国防部副部长穆罕默德·提那兹向媒体证实,当局武装人员当天在苏尔特抓获了卡扎菲四子穆塔西姆。当局武装已完全控制苏尔特市,目前正在清剿城内的卡扎菲残余势力。苏尔特作为卡扎菲的老家,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里发生了怎样的激战?后卡扎匪时代的利比亚又将走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18.
1986年3月23日深夜。 美国一支庞大的特混舰队,先锋为“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从地中海南部直向利比亚北部的锡德拉海湾纵深进发。上百架舰载战斗机和各种支援飞机纷纷起飞,十几艘军舰列队巡航。美军方面宣称这是一场“军事演习”。 24日下午,这支强大的海空军立体部署直逼利比亚大门,几架战斗机早已冲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宣布为“死亡线”的北纬32度31分的警戒线。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东北非局势始终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一动荡多难的地区,再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持续了一年的"阿拉伯之春"依然汹涌,"中东波"已经先后使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发生了政权更迭和"三十年未有之变局"。按照联合国的最新统计,叙利亚延续了9个多月的国内危机,已经造成5000多人死亡。随着利比亚战事的结束,世人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其东北部的这个在中东地缘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国家。美俄等诸大国围绕叙利亚问题将如何对弈?叙利亚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吗?多种力量绞合下的叙利亚,又将走向何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于2011年10月20日被俘身亡,持续半年多的利比亚战争基本结束。 在多国联合军事力量打击利比亚行动中,空军武器装备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