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一次科研试验公差,探索一门农业新技术,学习一项致富本领,曾经是河南省社旗县民兵坚持的科研奉献行动,如今已成当地农民趋之若鹜的追求和致富秘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河南省农科院研究黄牛胚胎体外受精繁殖。喂有8头黄牛的民兵赵庭军主动承担了养殖试验任务。结果,试验成功后。他不但迅速繁殖了一批个体大、生长周期短的优质黄牛,而且学习掌握了先进的牲畜体外受精技术,成了名震一方的“养牛大王”。几位与赵庭军类似的民兵专业户的相同经历给农民群众极大启示:致富要走科学路,参与探索是捷径。 于是,民兵利用国家农业科研部门和  相似文献   

2.
郭希龙,湖南省双峰县华国乡双华村退伍军人,今年28岁。别看他貌不惊人,语不出众,却是腰缠万贯的富裕户。他土法提炼胆红素的事迹在《中国民兵》等报刊介绍后,热心传授生产技术,两年半时间,带出的徒弟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有300多人成了当地的富裕户。  相似文献   

3.
靠种养殖业、运输业致富的四川省武隆县核桃乡大河村青年民兵吕万足,实现了他致富不忘扶助乡亲,多为村民办好事的心愿,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核桃山上的活雷锋。1992年秋季,本村四社吕万锋学习成绩虽好,但因家贫困而辍学。吕万足得知后主动承担了吕万锋在学习期间的生活费、学杂费等,并鼓励其认真学习。吕万锋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建国乡圳江村民兵姜崇,胸有国际市场意识,充分利用地方柳编工艺资源,三闯“广交会”,将产品打入了欧美市场,为当地农民特色致富创出一条新路。 26岁的姜崇,擅长于当地特有的柳条编织工艺,1999年他创作了一套园林装饰柳编工艺产品,各方评价不错。当他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广交会”的报道后,眼睛一亮,决心出去闯一闯。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三穗县台烈镇基干民兵张应怀,因家庭贫穷,没读完高中就辍学了。他到40公里外的剑河县农牧局果木站学习果树栽培技术,回家后,专门从事园艺、种植果业。1989年经县科委、县果木站考核,他被评为农艺师;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成  相似文献   

6.
1996年,上级有关部门举办农村致富技术学校开设的养鸡专业技术培训班,镇里实行经济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青年民兵吴华和爱人商量后参加了学习,从事养肉鸡这个家庭副业,他们一边和畜牧公司联系,一边筹建鸡舍,在此期间,他们俩参加了镇辅导站举办的致富技术培训班,使吴华加深了解了养鸡这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养鸡的实用技术,从而使他加强了靠实用技术致富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日前,湖北省监利县人武部政委张燕明将一块"民兵科技率带示范户"牌子送到了该县养殖大户彭建兴的家里,表彰他在当地致富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近年来,监利县人武部提出"科技率带"号召,今年28岁的汪桥镇龚港村民兵连长彭建兴积极响应,自费向水产专家学习科学养殖黄鳝技术。学成后,他大胆投资搞起了黄鳝养殖,获得了丰厚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省邻水县梁板乡清水村,有一位被当地群众称赞为“致富一方的领路人”,他就是民兵连指导员秦文轩。 1997年,秦文轩被选举为该村的村主任并兼任民兵连指导员。为群众找富路,是秦文轩上任后的工作重心,秦文轩认识到:要致富,群众看干部,自己得首先富。于是,他自己开了碎石厂二个、副食品摊销店一个,同时,他为村民找技术、跑项目、筹资  相似文献   

9.
被当地农民誉为“鸡司令”的辽宁省建昌县巴什罕乡戴杖子村基干民兵张树军,带领玲垅塔、石佛等10个乡镇的100户农民依靠养鸡走上了致富的道路。1996年民兵张树军看到养鸡也赚钱,投资3万多元,建起了鸡舍,购进2000只鸡雏。很快,他的鸡发展到8000  相似文献   

10.
包头市固阳县下湿壕乡农民康二,自打穿上这身绿军装,他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更足、步伐更快、行动更自觉了,被当地乡亲们亲切地誉为“致富路上‘领头雁’”。  相似文献   

11.
在陕西省绥德县石家湾乡,当地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从心眼里佩服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女民兵——张菊林。 十几年前,张菊林偶然从报上看到种植蘑菇的报道后,认为养菇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于是,她只身奔赴山东、北京农科院学习实践。回乡后她一边钻研技术,一边采来野蘑菇在窑洞试种。由于种蘑菇在当地尚无先例,不少村民怕她栽跟头,劝她别冒险了。可她却说:“认准了的事,风险再大也要干!”1993  相似文献   

12.
在川陕革命老区的四川省阆中市金城乡,有一位闻名全省的农民“土博士”。他就是阆中市最大的土地经营企业之一、民兵科技小分队队长——曹仁伟。1994年以来,他大胆在农业技术、科技承包、业主经营、带民致富等方面努力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荣获第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1999年获“第二届四川  相似文献   

13.
民兵连长胥永光种植平菇3年总收入近10万元的喜讯,在四川高县麻柳乡村民中传颂着。人们都夸他是科学致富的标兵。去年他被聘为省科协会员。胥永光起初想靠孵小鸡致富,因不懂技术,遭到了失败。1983年他从报刊上获知生产平菇可以致富的信息,决心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科学技术入手。他用卖猪的100多元钱,到外地学习12天平菇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莒县桑元乡是一个偏远的山乡,传统的观念,安于现 状的保守思想,使山里农民一个“穷”字演绎了几十年、数辈人。 然而,一个专武干部的出现,带动了一个年纯收入上千万元的产 业,使这个穷山僻壤的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就是桑元 乡原武装部长、现任峤山镇武装部长秦治晓。 1997年,秦治晓刚任桑元乡武装部长时,看到群众生活的困 顿,他几夜没合眼,如何带领农民闯出一条发家致富的路子,成 了他日夜冥思苦想的大事。帮扶农民致富,就要帮助群众找到一 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王保义 《国防》2006,(11):29-29
为更好地发挥民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组织民兵开设帮贫致富信息服务,要求在乡与外出民兵广泛收集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信息.依托地方有关职能部门信息渠道适时“差转”给广大群众。从而加快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新宁县宝丰园艺场场长、民兵营长田正清是一个致富奇人,他以独特的手段带领乡亲们致富,先后获得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和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殊荣。他的口头禅是:“致富要走创新路。”2000年,田正清外出考察时认定今后广东香芋好销售,便动员村里种植香芋。乡亲们不敢承担风险,他不厌其烦地发动民兵带头,承诺垫付所有香芋生产资金,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并宣称如生产失败补偿种植户每亩稻谷250公斤。乡亲们被他的诚心游说所打动,全村迅速发展香芋150多亩,很快成为当地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让周边的橘农走上共同致富路,他成立实用技术培训中心,经过培训的1000多名青年民兵成了致富领头雁。他投资研究脐橙套袋栽培技术成  相似文献   

17.
在黑龙江省拜泉县,人们一提起离休干部、原县人武部政委刘殿荣,谁不伸大拇指称赞他。为啥?只因他办了一份《民兵致富信息报》,牵动了众人的心。民兵欢迎,农民也抢阅。2月份创刊以来,发行量一增再增,直到二万五千份,还供不应求。去年3月,刘殿荣离休后,跑遍了全县二十三个乡、镇,看到一些民兵想致富,因缺乏科学技术信息而苦恼和走弯路,便决心办一份立足本县实际,  相似文献   

18.
群仙过海     
熊惠生植树造林技术高湖南湘乡县中沙乡民兵熊惠生,1978午从部队退伍后,利用所学的造林技术,帮助那些田多人少的山区农民植树造林。由于他甘于吃苦,技术好,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仅6年时间,他个人获纯收入8万多元。(成书林)  相似文献   

19.
某电视台的农村节目有这样一个画面:一位农民面对记音的镜头说:“过去是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现在是庄稼活靠科学,一天不学摸不着”显而易见,这是他通过学习科技知识、运用科技知识致富后的切身体验 话很朴实,但朴实中渗透着深刻的哲理,也表达了这位农民对  相似文献   

20.
在出产“红河”名烟的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一谈起县烟草公司经理、州烟草公司副经理梁华荣关心武装工作和国防建设的事,县人武部的同志无不亲切地称他为“武装工作的贴心人”。 梁经理是一名退伍老兵,1973年退伍返乡后,他以军人特有的察质和气魄,走上了村委领导岗位,从此成了当地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