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蔚蓝色的星球旋动着跨世纪的曙光。 广袤的中华大地盛开着瑰丽的精神文明之花。 当时代的巨轮扬帆驶进21世纪的港口时,蓦然回首,追溯中华民族历史沿革的轨迹,人们不难发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灿烂文化、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从而造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无论过去和现在,民族精神的火炬始终照耀着自强不息的华夏大地。 什么是民族精神呢?民族精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活动特点和一般的社会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不仅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且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芳  刘浩 《政工学刊》2005,(9):17-19
民族精神对战斗精神形成和发展的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培育部队战斗精神的酵母和内在基因,也是军队战斗精神不断升华发展的强大动力。民族精神是军队战斗精神的直接来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形成的群体性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在不断发展、整合过程中,经过系统地提炼和升华、丰富和更新,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本民族特有的表现相对稳定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品质。它代表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人格追求,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也是人们为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鞠躬尽瘁、…  相似文献   

3.
战斗精神培育中的心理机制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精神是一种高级心理现象,在其确立和实现过程中,认知、情感、意志及自我意识等个体心理和民族精神等社会心理发挥着指向、推动和制约等重要作用。运用心理机制分析原理,指导战斗精神培育实践,必将有力地推进部队战斗精神培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代道德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革。把握当代道德教育的现实走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学习和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无疑对加强和改进军校道德教育会有诸多裨益。(一 )应对信息化、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等当代社会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当代道德教育呈现出以下五种新的走向。其一 ,弘扬和培育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稳定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激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的动力源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级各类学校都重视本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注重民族文化传统 ,寻找自己的“根” ,已经成为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和…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深刻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不久前发生的抗雪救灾中,有一种自觉行为令我们感动着,有一种民族精神让我们震撼着。它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鲜活可爱的新雷锋,又一次看到了光芒四射的雷锋精神!它像催征的号角,激励着我们践行雷锋精神;它像和谐的乐章,回荡在我们华夏儿女的每一个人心中。雷锋精神的价值又一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得到了延伸,在理念与灵魂的触动中得到了升华。  相似文献   

6.
邹勇  康慷 《政工学刊》2002,(8):47-48
中 华民族从古至今 ,涌现出许多铁骨铮铮、一身正气的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 ,他们受到人们的敬仰 ,激励着人们自强不息。所谓正气 ,指的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气概、“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坚贞气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 ,一个政党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 ,批判地吸收了民族传统的精髓 ,形成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无不受到他那博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之基本精神——忧患意识的驱动.邓小平的优患意识与中华元典开其端绪的忧患意识这一民族精神保持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追求中华民族居安思危,自强不息,挫而复起,穷且弥坚的精神动力.所不同的是,邓小平的忧患意识具有新时代历史变革的实践高度,充溢着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才略,在忧患的运作及其价值实现方面达到了空前未有的自觉.忧患意识乃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给与积极的精神诊断,并以危机感为基础,以加快历史进程为主题,对现实存在进行辩证的否定、批判、怀疑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它表达了知识分子、政治家和一切爱国者对民族历史的进化与提升所给与的终极关怀,从而成为爱国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常常自以为是地认为,广东省军区政委蔡多文将军第6部作品《人生悟语》的深层主题就是:回家。出家和回家,可能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宿命。出家,既是一种文化冲动,也是一种生命欲望,年少时我们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回家,即是我们永远在奔走的路上,把自己的心存放在过去的某个地方,那里叫心灵的故乡。《人生悟语》就是"回归之作",回归传统的真实的民族文化,回归这个文化中始终没有流失的精神,回归国家和民族永远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我们在经历着一场文化还乡,遥远模糊的故乡逐渐清晰起来,乡音掠过的山岗那片金灿灿的稻浪,让我们眼里和心里溢满滚烫的泪水。  相似文献   

9.
<正>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但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导,同时,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确保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健康运行.党的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一种精神作支柱.而大力弘扬敬业精神,正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长征,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也是一座象征和传承民族风骨的历史丰碑。今年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上下正以不同形式纪念着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自己创造的人间奇迹。一个历史悠久、历经磨难而又生生不息、品质高尚的民族,必然重视弘扬和培育愈久弥新、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必然重视民族文  相似文献   

11.
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均成为法定假日。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军队要抓住国家调整法定假日的有利时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积极搭建利用传统节日搞教育的平台,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在激发官兵爱国情怀、提升官兵人文素质、构建和谐军营、培养高尚情趣等方面的独特教育功能,使传统节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国防》1999,(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实质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健全的国防观念是一种精神力量,能体现全国军民守土卫国的爱国意识,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灌注到军事上会转化为战斗力。它是遏制敌人战争行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历史表明,国防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现代化国防必须要有现代国防观念。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就无法实现,而如果丧失了国防精神,国防现代化的建设就会失去内在的动力。英国是一个标榜“个人主义”和“思想自由”的资本主又国家,但它对关系到国家利益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是从不放松的。每年的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  相似文献   

14.
气贯长虹     
导弹司令杨业功的先进事迹,释放着人民子弟兵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范,“壮士挺剑,气激白虹”。 气,指的是精神状态,气质风格,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支撑力和推动力。人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主动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自身对社会的贡献,甚至创造出各种世间奇迹,靠的往往就是一种气。文天祥的《正气歌》,吟唱至今,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献身。《共产党宣言》这首高亢的正气歌,一经面世,就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搅得“浑天寒彻”。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在不同时期写下了正气歌的时代篇章。今天,将军杨业功负历史之重托,承民族之精魂,以撼天动地的浩然正气,谱写了当代军人的《正气歌》。军委主席胡锦涛近日号召广大官兵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1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通过思政课这个龙头实现。要上好思政课,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发展。精神是民族之脊梁,因此思政课不仅要传授科学的理论,更要提振大学生的精神。2023年是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第70周年,缅怀志愿军烈士、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课堂有着重要价值,对大学生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精神成果,是中国人民应该不断传承的精神财富。在思政课中讲好历史故事,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对于在新时代培养有担当的青年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和升华,是推动民族繁衍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的繁荣富强,有赖于本民族主体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弘扬.邓小平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通过继承、改造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从而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一、对自强精神的高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出灿烂夺目的文化,曾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邓小平为了实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夙兴夜寐,殚精竭虑,指引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自强之路.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关键.邓小平深知,要使中国富强起来,必须迅速发展生产力,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是从中华民族的这一根本利益出发,把进一步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是喝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奶水成长的一代伟人。他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道德文化,哲学文化等各方面的优秀传统精神都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和继承,并在这种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中国文化优秀精神同马克思主义有机融合,创造了新的民族文化。我这里着重讲的是毛泽东选择和批判地继承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主要讲十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进行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军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冲突和挑战。因此,对军人道德冲突的发生要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为什么会有道德冲突?道德冲突,作为众多社会冲突中的一种,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面临道德选择时遇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相互矛盾的一种处境和状态。每当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人种大迁移、民族大融合、社会变革时期,总要伴随着一场剧烈的道德冲突。在我国目前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20.
<正>新冠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又是一场必须决战决胜的总体战和阻击战。对于总体战,人们或许并不陌生。正如《总体战》作者鲁登道夫所说,总体战的本质是要靠民族的总体力量,因为总体战的目标是针对整个民族的。这次疫情防控总体战事关国家命运,只有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每一个人都不遗余力地抗"疫",才能最终打赢这场人民战争。当今时代,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呈现多发高发突发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