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走进杜润民的办公室,书柜中醒目地摆放着《中国民兵》《现代兵器》等杂志。与这位关中汉子谈起武装工作,能明显地感受到他浑身洋溢着一股爱军兴武的豪迈之气。  相似文献   

2.
地方大学毕业分配到人武部从事民兵工作,许多方针政策、基本知识不清楚。心急火燎的我走进崔政委办公室向他求教。“这些问题,你找统帅部……”政委的话让我糊涂了。政委见状笑了:“让你看看《中国民兵》的《统帅部信息》专栏嘛!”“明明搪塞我嘛!”我很不满,转身回到办公室,赌气似地翻开一本一本《中国民兵》杂志,映人眼帘的一串标题顿时吸  相似文献   

3.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的一天,科长捧着一本《西南民兵》走进办公室,嘴里直嚷嚷:“莫川,你上了一篇头版头条呢,真不错!”我先是一愣,尔后是一阵激动涌上心头,“真的吗?” 这是真的,今年的《西南民兵》第2期“开卷有益”栏用了我的拙作《有一种情怀》,难以名状的激动和喜悦化为几个字:谢了,编辑老师!  相似文献   

5.
永城县广播站增设“《中国民兵》摘编”专题河南省永城县广播站从今年5月起,在每月5日、15日、25日的《民兵节目》里,专门开设了“《中国民兵》摘编”专题,介绍新出版的《中国民兵》主要内容。县人民武装部,将每期《中国民兵》杂志及时送到广播站,并协助广播站做好《中国民兵》的摘编工作。目前已播出《中国民兵》的主要稿件有:第三期刊登的《赵紫阳同志说:就是不能干巴  相似文献   

6.
走进河南省汝南县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崔喜成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桌面上摆放整齐的《中国民兵》、《黄河民兵》杂志。他痴心爱武装、真情注国防,使该县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跨入全省先进行列。他本人也连续两年被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表彰为"支持国防建设十佳人物"。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大山深处的乐丰乡有一位年轻有为的民兵指挥官,他就是乡党委书记——朱友吉。 30多岁的朱友吉,虽然一身文气,却对武装工作情有独钟。他自担任乡党委书记的那一天起,为了做武装工作的“明白人”,不当“瞎指挥”,把《中国民兵》、《中国国防报》、《西南民兵》、《国防时报》等国防刊物作为自己的教材、民兵的“课本”,很快实现了从门外汉到内行、再到“导演”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8.
地处祖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民兵冯显宗靠养鹿、养羊、种亚麻打“特色经济”品牌致富,说起来还是《中国民兵》帮他打开了通向小康之路的大门。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兵》越办越活了,越办越好了,这是我们和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普遍反映。报刊征订期间民兵们说:“可别少订了我们喜爱的《西南民兵》。” 《西南民兵》不仅版面设计新颖、大方,给人以美感,通过“开卷有益”、“典型经验”、“风流人物”、“武装干部之星”、“民兵生活”、“探讨与思考”、“基层生活”、“双拥工  相似文献   

10.
我去县人武部找“扶贫部长”杨云飞,临别时,他赠我5本《西南民兵》,并鼓励我多写稿。我非常感谢,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西南民兵》成为杨部长送我的生日礼物。我爱不释手地看起期待已久的《西南民兵》,被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所吸引。读罢《苗岭千里摆战场百万民兵铸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对《中国民兵》格外偏爱。《中国民兵》内容丰富、政治性强、知识面广,而且生动、实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广大民兵十分理想的政治读物,也是人们学习国防知识、掌握民兵  相似文献   

12.
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民兵》编辑部的新老同志们深情怀念邓小平同志对《中国民兵》杂志的关怀。 就在邓小平同志80华诞前夕,他在百忙中为即将创刊的《中国民兵》杂志题写了刊名。这不仅对《中国民兵》编辑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而且对整个人武战线和民兵工作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人民战争过日寸”和“民兵无用”等论调,使得一些民兵不愿再当民兵,一些武装干部不愿再做民兵工作。当日寸还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3.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要不是走进预备役部队,我或许不会认识《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爱好、写作的追求,我就不可能去读《西南民兵》;要不是我在岁月中渐渐成熟长大,也许我就不会读懂《西南民兵》。 人生就是一本书,而《西南民兵》是一份不需要太多付出,就能够给予启迪、指导工作的好刊物,每月都从不同方面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们。  相似文献   

15.
满载着丰收的喜悦,我们迎来了《中国民兵》杂志创刊20岁生日。 1984年10月,在中央军委和总部的亲切关怀下,《中国民兵》杂志在普天同庆国庆35周年的日子里正式创刊了。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民兵》杂志题写了刊名。从此,我国亿万民兵、预备役人员有了“自己的刊物”。 20年来,《中国民兵》杂志,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辱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兵》到了……”民兵们争先恐后地到收发室拿《中国民兵》杂志,管理员老陈被员工围得直喊“不要挤,不要挤,人人都有……”这是7月18日浙江省温州市森马集团有限公司分发第7期《中国民兵》杂志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8.
蓦然回首,《中国民兵》杂志15岁了,我们为她的生日祝贺,祝她今后越办越好! 1999年10月29日下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办公室和《中国民兵》杂志社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中国民兵》创刊15周年座谈会”。会上,来自总部机关、国家新闻出版署、各大单位的领导同志,为《中国民兵》杂志的创刊和成长壮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领导、老编辑以及基层专武干部、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代表,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用饱满的热情,真诚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对《中国民兵》杂志的祝愿和期盼。这里,我们选编其中几篇,与读者共勉。 我们即将跨入新的世纪。在新世纪中,中国的人民武装力量在“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的基础上必将全面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的国防现代化,离不开“常备军的精干”和“后备军的强大”。《中国民兵》将为促进中国后备军的强大作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新人新事     
政委带头征订《西南民兵》 云南澜沧县人武部政委赵尊聪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西南民兵》征订工作,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基层武装部、民兵营连和一些企事业单位、学校,纷纷征订本刊。 (张向党) 开展创建“学习型”军分区活动 四川内江军分区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契机,向全区发出创建“学习型”军分区活动的号召,以此营造讲学习、爱学习的浓厚氛围。 (郑荣华)  相似文献   

20.
金鸡报春,春风春雨春光明媚。2006年,《西南民兵》将迎来创刊20周年的日子,站在春秋岁月走过的门槛,回眸放映《西南民兵》走过的足迹——当南疆战火的硝烟还在弥漫的时候,在大裁军的大背景下,“两区”(成都军区、原昆明军区)合并,《西南民兵》“亮相”大西南,成为成都军区机关指导西南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刊物,一本本散发着油墨之香的《西南民兵》,邮寄到军地党政机关领导的办公室,进入城镇、乡村民兵的视野。他们惊喜:“我们民兵有了自己的刊物啦!”淡淡发黄的《西南民兵》一本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