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1月12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 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京联合召 开“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纪念钱 学森同志归国50周年座谈会”。全国政 协原副主席朱光亚、国防科工委副主任 金壮龙、解放军总装备部副政委李栋 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 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殷兴良以及十 余位知名航天专家参加座谈,钱学森夫  相似文献   

2.
今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钱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身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精神、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11月10日,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在"钱学森科学精神研讨会"上,深情追忆了钱学森同志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从"爱国、创新、求实、包容、人本"5个方面,系统总结了钱学森科学精神的丰富内涵。曾和钱老一起工作多年的中科院院士谢光选,也专门撰写文章,回忆了钱老对他影响巨大的几件事,以表达对钱老的怀念和敬意。当前,国防科技工业正在大力开展军工文化建设,学习和继承钱学森同志的伟大精神,既是对钱老的纪念,也有助于推动先进的军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怀念钱学森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是我们十分敬仰的科学大师,此时,我们格外想念他。从1957春到1966年秋,我有幸在钱学森的指引下工作,我把自己的点滴回忆和感受付诸文字,以示对他的纪念。钱学森同志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他以敏锐的政治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和理论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不朽的传奇     
"民族脊梁: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辉煌,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如今,手捧《钱学森故事》,心情如大旱逢甘霖。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走过了一个世纪,他创造了一个时代,他矗立了一座丰碑,他的英明将永垂史册。邓小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设计师,在浓墨重彩勾画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宏伟蓝图的过程中也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精心设计。为了缅怀邓小平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亲切关怀,深情追忆他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所建树的丰功伟绩,8月18日上午,国防科工委在机关召开了“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国防科工委领导及国防工业系统的各方面代表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一些老领导、老专家及军工集团公司和委属高校的代表在会上做了发言。国防科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云川同志在会上做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夺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新胜利”的发言。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使各单位能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旗帜,开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新局面,现将张云川主 任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6.
两年前,在南京理工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我有幸结识了原四系老主任、抗日老英雄姚云峰同志,得知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经长期在冀中平原打过游击战,而且是定新(定县和新城)两县的游击大队队长。这个偶然的发现,自然使我联想到了数十年来心目中的银幕英雄——李向阳。最近,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将有关采访资料整理成文,准备发表。不幸的是,老英雄姚云峰同志前不久突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谨以此文向姚云峰同志表示诚挚的哀悼和追念。  相似文献   

7.
1996年6月17日,钱学森会见一位从事科普创作的同志时,谈了他对科学普及工作的一些看法.钱老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指出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着重说明,科普工作关键是让人喜欢看,听得懂.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这么重要.这就需要科普,需要科技人员做科学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英海军分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于5月23日至24日在黄浦区政协召开。由于今年五月适逢原“重庆”、“灵甫’’两舰接舰归国50周年,“双庆并举”,比往常年会开得更为隆重热烈。共有来自国内外、海内外的148名同学及夫人出席了会议。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瞿世镜、顾问袁随善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会长辛元欧、留美海军分会会长陈国庆等领导和贵宾应邀到会祝贺。大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7年多来,他的音容笑貌常在我脑海中浮现。小平同志逝世前后的情况我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50年创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中国航天事业走过了50年的辉煌历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个经济、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具有世界水平的先进的航天事业。先后发射近百颗卫星和6艘飞船,将几十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有幸于1960年留学归国即投身中国航天事业,参与和主持过所、院、部和总公司机关的工作,与广大航天战线的同志共同渡过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  相似文献   

11.
《解放军生活》2013,(3):20-22
今年3月,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们特别组织了专稿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2.
8月18日,国防科工委在京召开“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与会同志深切缅怀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亲切关怀和历史贡献.深刻领会了他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精辟论述.深情追忆了他为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包国俊 《国防》2008,(6):F0002-F0002
3月21日上午,在全军军事科研中心——军事科学院迎来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以及军委其他领导同志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军事科学院,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军事科学院成立5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在听取了军事科学院领导关于院庆情况的汇报后,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09,(11):18-1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钱学森同志,因病于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11月6日,钱学森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相似文献   

15.
刘勇 《国防科技工业》2004,(8):42-42,4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是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我们厂——中国衡阳铀厂选定厂址。 20世纪50年代,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发展中国核工业的伟大战略决策。要发展核工业,就必须建设铀水冶厂。作为中国核工业的第一个铀水冶、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军科军史部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学术座谈会,会议开得很好。在座谈会上,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体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的新水平。   昨天,在首都各界举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5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意义,作了精辟而全面的阐述,是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学习、研究和宣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经验的指导性文献。今天的座谈会,可以说是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交流会。   在这次座谈会上…  相似文献   

17.
李加富作为旅居越南华侨,1947年出生在越南,18岁时就在越南加入了民兵组织,多次在民兵训练考核中获奖,并担任了民兵班长。后来,中越关系恶化,他带着全家与同村的侨民一起,踏上了归国的征程。1979年1月,我国政府把这批归国侨民的一部分安置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国营勐库华侨农场,他留在农场当上了一名民兵班长。从此,他把一片真情注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  相似文献   

18.
拳拳赤子心耿耿爱国情─—忆父亲陈寿全陈玉珊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不由得更加怀念我的父亲。我的父亲陈寿全是爱国归侨,1918年3月5日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个华侨家庭。抗日战争时期归国抗日,1943年留重庆冶炼厂工作,毕生报效祖国,于1...  相似文献   

19.
难忘小平同志对核事业的关怀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想起了他老人家对我国核事业的关怀和期望。为了发展我国的核事业,小平同志和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呕心沥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终于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相似文献   

20.
《军事文摘》2023,(16):42-45
<正>小编的话: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回国后,马上全身心投入到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中,为新中国的航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历经磨难,钱学森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6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