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宁称之为中国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1021—1086),于1069年被宋神宗任命为参知政事,次年又擢升为宰相。他力图扭转赵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危局,积极推行变法。这次变法,是北宋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发展的产物。王安石针对当时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其军事改革围绕着富国强兵这一中心,紧密联系政治、经济诸环节而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下了很值得研究的经验教训。第一,反对屈和,以战“和戎”。要改革军事,必先更新观念。照王安石的话说,即以“变风俗,立法度”为急务。自宋太宗开始,便把守内虚外、重内轻外作为传统国策,认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王安石的军事思想,主要包含于他的变法理论和实践中。他对北宋国情的分析和对兵农关系的认识,对富国强兵、力争实现民族统一所提出的战略和策略,为加强军政国防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为变革北宋兵制所作的长远考虑等等,都不但表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改革家的本色,而且表现出一位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和气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浅析李直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北宋王朝面临西北羌族政权西夏的严重军事威胁情况下,为维护北宋王朝的统治,呕心沥血,治边安邦,抗敌保国。并在军事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  相似文献   

4.
战国时代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伟大变革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是新兴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打击和扫荡,是地主阶级运用政权的力量自上而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最终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建立起封建集权的政治体制,从而解放了生产力,赢得了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在这场社会改革中,军事改革独树一帜,兵学理论和军事改革措施异彩纷呈,展现出勃勃生机。综观战国时代各国的军事改革,虽然措施不尽相同,程度深浅有别,时间先后、长短不一,但总的指导思想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实行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的逍遥与张居正的悲剧──读史札记鼓劲北宋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张居正,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两个著名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目的都是为补救当时千疮百孔的朝政。北宋王朝传至神宗赵顼,已历时108年,朝政日益腐败,官僚机构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残酷吸食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6.
被列宁称为“中国 11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 ,从小就有慨然万里的青云之志 ,泽加于民的济世之心。特别是后来他在做地方官的日子里 ,目睹了北宋王朝积弱积贫的局面 ,看到了“日射地穿千里赤 ,风吹沙度满城黄”的情景 ,不禁发出了“贱术虽工难自献 ,心忧天下独君王”的感叹 ,毅然选择了一条变法图强的道路 ,设想能够抑止兼并 ,稍宽民力 ,以固国本 ,挽回岌岌可危的江山社稷。但遗憾的是 ,他腰悬相印 ,主持变法以后 ,对于善于吹捧他、迎合他的吕惠卿之辈 ,以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邓绾之流倍加器重 ,致使一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之徒 ,借拥护新…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自食其果傅家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王安石,从小就产生了一种慨然万里的青云之志,泽加于民的济世之心。他考取进士后,曾任十多年地方官。当时,土地兼并剧烈,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并引起国家的财政危机,1069年神宗任王安石不参政知事,次年为宰...  相似文献   

8.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军事经济保障力量增加,军事人力迅速增长,以及战争形势发生急速变化时,党中央及时提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军事经济战略。这一战略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文运用翔实的资料,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秦的勃兴和秦王朝的骤然覆灭,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从军事经济的角度分析了秦王朝兴亡的最主要原因,认为秦的勃兴,得力于商鞅变法以来的军事经济措施,而其骤然覆灭,根本原因亦在于秦统一后所实行的军事经济措施上。首先,它没有在战后及时地把战时经济复员为平时经济;其次,与此相联系,为满足其军事消费和其他消费,它对劳动者的剥削大大突破了由劳动者必要劳动确定的界线;再次,它对民力的征调使社会经济陷于崩溃状态。文章还结合历史实际,论述了经济复员中的一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夺取政权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最大量、最主要的实践,是领导革命战争的实践。在这一实践中,他对革命战争的军事经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形成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适合于中国革命战争特殊规律的战争经济思想体系。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战争经济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时间跨度大致从1927年到1934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对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毛泽东积极参加了武装斗争的理论准备和具体实践。他在“八七”会议上,就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同年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中国家,没有一个军人政权不是通过中断正常的政治过程而面世的。因此,从权力更替的形式看,军人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不合法的。按照政治发展的观点,如果军人政权比它所取代的上届政府好,那么它可能会重新取得某种实质上的而非形式上的合法性。这意味着军人政权必须在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尤其是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巨大努力。正如不少学者指出,军人政权的精英人物和同盟者多为早期发展经济学的信奉者,在他们推行的各种旨在建立军事政治合法性的经济政策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论偏好和价值取向。一、偏执的经济增长观大概没有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12.
军事经济学发展史,最早可追溯到16、17世纪西欧的重商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争经济保障方面的经验教训,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大大地推动了军事经济的研究。但在我国真正开展军事经济学的研究是近10年的事情。1985年我国第一次军事经济学术讨论会召开,标志着我国军事经济学从此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军事经济研究》由此应运而生。近10年来,杂志以扶植军事经济学的发展为己任,力求为促进社会主义军事经济学科体系的完善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事实上,翻阅《军事经济研究》各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军事经济学科基础理论从建立、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轨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社会主义军事经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转轨变型时期,军事经济如何发展?理论前沿何在?有哪些热点问题?这为广大读者所关注。有鉴于此,在杂志发刊100期之际,我们组织了一个小型笔会,请军内部分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作出分析和展望,并集于一栏。这也是作为我们的一份小小的礼物章献给多年来支持和关心杂志的读者。笔谈中有的从军事经济学科总体进行论述,有的从军事经济的某一方面作出分析。无论宏旨论述,还是专题分析,都是军事经济学研究现实的客观反映,是近一个时期来,军事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栏排名以内容为序)。  相似文献   

13.
心宽如海     
人们称那些心胸宽阔的人为心宽如海。古时候人们把那些有度量、有涵养的人称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典故源自北宋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取美丽漂亮的18岁少女姣娘为妻。王安石国事繁忙,经常夜不能归,年轻貌美的少妻因耐不住寂寞便和王安石的家人私通了。王安石得知后,不是责罚姣娘和那个家人,而是责怪自己没有尽好丈夫之道,还送姣娘和那个家人三千两纹银让他们到外地谋生。别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夸王安石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似文献   

14.
自郑成功收复台湾始,为满足反清的战略需求和解决经济的日渐困窘,历代郑氏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军屯。郑氏政权不仅将诸镇分派各地屯垦,还颁布屯田八法等法规性文件,从制度上确立军屯在台湾军事、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军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郑氏军队军需粮饷供应难题,并较好地保持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台湾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从而有效地抗击了清军,维持了郑氏政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和翰林学士丁度等人编写的《武经总要》刊印问世了,全书分为前后两集,每集各二十卷。同既往的兵书相比,《武经总要》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包容了丰富的军事技术内容,从而成为我国官修的第一部兼有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综合性兵书。在前集的第十至十三卷中,用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的形制构造,而且也是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成果的缩影。更为重要的是《武  相似文献   

16.
宋朝的冬天     
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应了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冬天的诗句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陆游笔下的《初冬》。而王安石更有独到之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朝的冬天刚刚开始,便酝酿了一场让人争论不休的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让寒冷的冬天变得热烈。  相似文献   

17.
晚清崛起、长期盘踞于甘宁青三省的诸马军阀集团是近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北不能忽视的重要军事政治势力。国民党南京政权建政初期,无力西顾,甚为轻忽诸马的实力及其影响力。随着政局趋稳和对西北内部复杂情势的了解,尤其是通过1933年至1934年诸马联合兵拒孙殿荚屯垦青海事件,使国民党中央政权进一步认识了诸马军阀的“利益边界”及其在西北政.治军事格局中的作用和影响,从此国民党中央政权与西北诸马军阀关系初步定型。  相似文献   

18.
军事经济学院是全军唯一的一所培养军事经济管理人才的院校。学院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军事经济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学院在军事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学院华诞50周年之际,作者从一个军事经济工作者的角度和视野对我国军事经济学科建设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谨以此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军事经济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围绕着发展军事经济力这一主题,创立了科学的中国军事经济理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确立了军事经济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军事经济的发展道路;制定科学、民主的军事经济政策,体现了人民军队军事经济的新特征;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培育了军事经济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着眼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特殊性,科学分析了军事经济诸矛盾的相关性,准确地把握了军事经济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出军事辩证法的勃勃生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理论创新的科学成果,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指南。  相似文献   

20.
唐王朝建立之始,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军事财政体制。这种财政体制,保障了军事需要,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史之乱,使国家财政收支失衡,军队吃“皇粮”的基础被严重削弱,唐王朝由盛转衰。唐代末年,藩镇割据,中央政权军资供给奇缺,军事财政保障由统一被迫走向多元,军队吃“皇粮”制度彻底崩溃,唐王朝最终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