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东省单县时楼乡时楼村小学教师许福荣,在丈夫常年瘫痪在床、婆婆重病在身、家庭负债近万元的情况下,竭尽全力支持4个儿子安心部队服役,报效国家。 许福荣今年54岁,1963年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34个春秋。她和丈夫时维操都是老民兵英雄的后代,为把祖辈保家卫国的传统延续下去,先后把大儿子时圣利和二儿子时岩送到部队。1992年3月的一天,丈夫时维操不幸患脑溢血致全身瘫痪。面对厄运,许福荣坚强地挺住了。1993年、1995年又将三儿子时冠军、四儿子时振送到部队。从此,家庭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小姑计     
女民兵小兰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从小兰怀孕那天起,全是婆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谁知,等小生命呱呱落地,婆婆一瞧是女孩,嘴里嘟嚷着:“现在主张只生一个好,这不叫我家断子绝孙吗?”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医院。小兰的小姑子小英,刚新婚不久,在纺织厂工作,担任民兵连长,十分精明能干。第二天早上,小兰婆婆刚起床  相似文献   

3.
当她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模范烈属”的光荣称号时,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的丈夫原是南京陆军学校的教员。为了支持丈夫安心工作,她在做好工作的同时,挑起了家务的重担。在她的全力支持下,丈夫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1984年,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儿子正战斗在老山前线。她没有把这  相似文献   

4.
在丈夫突患脑溢血、卧床不起的同时,她本人又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为给丈夫看病,她拖着带病的身躯,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家当。但为了不影响儿子安心服役,她始终没有把家中的实情告诉正在部队服役的儿子,也不愿给政府找麻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光荣的“军属之家”。她就是河南省平舆县万金店乡李湾村军属陈小洁。陈小洁之子李雪兵1995年12月从河南省平舆县  相似文献   

5.
15年如一日,她用不离不弃的爱照顾病残丈夫,用细致入微的爱赡养婆婆,她就像一朵纯美的“雪莲花”,绽放在鲁西大地。  相似文献   

6.
婆婆哭了     
铁牛从县里体检回来带给全家人期待已久的消息:身体全面合格,等待后天到乡政府领取换军装的通知。全家人好高兴哟,几代人的军人梦就要在铁牛身上实现了。尤其是婆婆那高兴劲儿简直无法言表。她端详着孙子那稚嫩又充满虎气的面庞;宽宽的肩膀;厚实的胸膛和魁梧的身材,她看得孙子有些不自在了,铁牛嗔怪婆婆说:“婆,你看得人家脸发烧了呢。”婆婆脸上早巳悄然漾起了笑容,她高兴地说:“铁牛儿,我现在又舍不得你走了呢!一去就是几年!”说着,婆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8.
于秀英是人民教师,丈夫是部队汽车司机。这对恩爱夫妻,每月都在“两地书”中畅谈工作和生活,给对方以精神鼓励和安慰。然而,1973年6月以后,于秀英却再也没有收到丈夫冯石头的来信。她焦躁地等待着,心中忐忑不安。终  相似文献   

9.
出生在“大刀记”故乡——山东省宁津县张学武的一个小村庄的孙荣英,从小受到拥军光荣传统影响,是听着唱着革命歌曲、看着军人打仗的影片长大的。在以后的20多年里,她含辛茹苦,先后支持3位亲人服役。丈夫在部队她是好军嫂,儿子当兵她是好妈妈,老人常年卧床不起她是好媳妇,用时间和行动诠释了一位普通  相似文献   

10.
日前,山东省巨野县决定,为“韩素云式的好军嫂”陈凤芹办理农转非户口,并安排到乡政府工作。这是该县拥军优属工作的又一实际行动。 陈凤芹是巨野县陈集乡人,1995年被巨野县和荷泽地区评为“十佳军嫂”。她为了支持丈夫安心部队建功立业,含辛茹苦,积劳成疾后,仍用单薄的身躯顽强地支撑着多灾多难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  相似文献   

11.
那是1981年夏初,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南麓的苏北赣榆县,一个叫管各布的小山村里,管相善夫妇正在村西田间锄草,突然,丈夫管相善一个跟头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妻子皮秀英一见赶紧扔下手中锄头,跑过去俯下身子把他抱在怀里,哭喊着:“醒醒……”她知道,管相善在入伍前体格强健,因在部队搞国防施工,长期水中作业,留下了病根。此时,皮秀英一阵紧张呼唤后,见丈夫仍昏迷不醒,只好匆忙找来一辆板车,把他扶到车上,然后拉着他一溜小跑来到八里外的城头镇医院。经医生诊断:为脑血栓。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瘫痪或死亡。医生告诉地:需要住院并先交住院费800元。此时,家中上有70多岁的公公,下有一个3岁的儿子,经济十分拮据。为给丈夫治病,她东挪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14日,山东省长清县委、县政府召开大会,授予赵长菊“模范军属”荣誉称号。越长菊,这位子弟兵的母亲,在1987年5月至1990年2月,不到3年时间里,相继失去了两个儿媳和丈夫三位亲人。为了让在部队的儿子安心服役,她将巨大悲痛埋在心里,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承担起抚养  相似文献   

13.
天晴的日子,在贵州省天柱县兰田镇街头,总会见到一个中年妇女用小推车推着一个四肢肌肉严重萎缩的男人在转悠。女人是男人的妻子,叫杨桂贞。1976年冬,她与丈夫杨广煜携手走进婚姻殿堂。1977年冬,她就鼓励丈夫报名参军。1979年在南疆自卫反击战中,他光荣负伤,被确诊为第五颈椎中枢神经断裂,从此瘫痪在床。那年,她去云南看到了分别两年多的丈夫,他躺在病床一动也不能动。她说着,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四天四夜,杨桂贞吃不下睡不着,她不敢在丈夫面前流露出哪怕一丁点难过,眼泪只有在黑夜里一个人慢慢体味。丈夫瘫痪后,不愿拖累她多次劝她改嫁。杨桂贞拉着丈夫的手坚定地说:广煜,你才26岁,我不能让  相似文献   

14.
李新平 《兵团建设》2013,(20):22-23
不足一米五的个头,一身的疾病,不到50岁时就满头白发,但就是这样一个妇女,撑起了一个困苦的家。在命途多舛的生活之舟上,她力举信义之帆,用血汗甚至生命坚守着一条归还借款的感人之路,她就是九师一六七团一连退休职工夏留女。1997年11月,夏留女患癌症的丈夫离开人世。安葬丈夫之后,她回到家中,与年近80岁的母亲、刚成年的儿子、8岁的女儿依旧处在悲伤之中。此刻夏留女心头好像还有一块未落下的石头,那就是丈夫生前治病的借款,再加上连队为其垫付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宣汉县樊哙乡,提起二村二社的女社长、基干民兵排长雷天菊,人们总会赞不绝口地称她为“女强人”。1994年以来,她先后被省、地、县评为巴蜀巾帼扫盲“识字女状元”、“科技当家人”、“优秀基层干部”……面对妻子的荣誉和成绩,她的丈夫唐仕兴坦诚地说——  相似文献   

16.
董建亚  武胜乾  丁宅铮 《国防》2002,(10):61-61
春去秋来,但今年春天那个特别喜庆的日子着实令彭新敏刻骨铭心,难以忘怀。那天,在一阵阵响亮的鞭炮、喧天的锣鼓声中,她从邓州市人武部领导手中接过一面绣有“爱国拥军模范”的锦旗,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军属的骄傲和自豪。 平凡中蕴含着伟大。在邓州市陶营乡戴营村的乡亲们眼中,彭新敏可是个了不起的“女能人”,她用那柔弱的双肩支撑起一个苦难的家庭。1998年12月,彭新敏的儿子全学义应征入伍,随后一连串的不幸接踵而至:丈夫全海朝突患  相似文献   

17.
在沈阳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人们传颂着军人妻子单颖的先进事迹。单颖一家四世同堂,上有三位老人,下有孩子,丈夫在部队,她成了家里的支柱。她有繁重的本职工作,经常加班加点,有时还要跟班到深夜。态了使丈夫安心服役,她既照顾好老  相似文献   

18.
她平凡得像一朵山茶花,朴实无华。她是一名军嫂,结婚20多年,分居近12年之久,随军到部队以后,她心系丈夫国防事业,心向绿色军营,任劳任怨挑起家庭重担,全心支持丈夫工作。甘心当好家庭的贤内助,成为战士的“知心人”。她就是黑龙江省某预备役高炮团政治委员朱连春同志的家属边芳。  相似文献   

19.
在燕赵大地宁晋县,传颂着深明大义、支持儿子安心服役,而自己却用柔弱的肩膀承受着家庭的不幸,用一腔纯朴的真情为国家、为军队分忧的战士好母亲荣淑坤的事迹。 1994年12月15日晚上,宁晋县边村乡南及桥村的荣淑坤家不幸祸从天降:全家靠借贷1.5万元钱筹办的泡花碱厂锅炉爆炸,四邻房屋被炸塌,丈夫当场身亡。此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让荣淑坤赶快把在部队服役的儿子召回来,支撑这个破碎的家。面对乡亲们的好心劝说,荣淑坤心里非常感激。可是,她不能让军队和国家利益来服从家庭利益。 荣淑坤在料理完丈夫的丧事后,便收到了儿子贵锁从部队发来的信,询问家里及厂子的情况。荣淑坤不识字,不会写信,她让人模  相似文献   

20.
情系国防     
她把全部青春献给了丈夫所从事的国防事业,已连续9年被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她,就是河北省三河县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赵俊华。赵俊华,今年42岁,丈夫华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