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侵华日军第5师团是日本在明治维新 后最早组建的6个师团之一,是日军的精 锐,原驻广岛,1937年7月27日奉命调入 中国,直属日本华北方面军,先后编入华南 方面军第21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关东 军等战斗序列,后归日军大本营直辖,侵华 期间的师团长先后为板垣征四郎、安藤利 吉、今村均。该师团杀戮成性,参加过长城、 保定、平型关、太原、临沂、台儿庄、广州、  相似文献   

2.
日本陆军第14师团是日军常备师团之一,原驻日本字都官。关东军成立后,该师团于1909年第一次踏入中国,并于年底因换防回国。1932年4月30日它再次编入关东军,师团长为松木直亮(后为畑俊六),专事"围剿"马占山军和义勇军,1934年奉调回国。1937年8月下旬它又奉调再次入侵中国,9月上旬在塘沽登陆,并被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军,师团长土肥原贤二(1938年6月由井关隆昌接任),参加徐州会战后,于1938年6月17日返回新乡附近,担负新乡、怀庆地区的守备和该地段黄河沿线的警戒。12月29日,该师团编人驻蒙军。1939年9月19日,该师  相似文献   

3.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中国远征军新编第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率领千余官兵,在缅甸西部伊洛瓦底江畔仁安羌油田,一举打破日军第33师团的重重围困,救出濒于绝境的英缅第1师师长斯考特少将以下官兵7000多人,同时解救出此前被日军俘虏去的英美军人、教士、记者572人,打死日军高延隆雄中佐以下官兵  相似文献   

4.
侵华日军海拉尔筑垒地域是根据日本关东军司令官菱刈大将的“关作命第589号命令”,于1934年5月下旬开始修建的师团规模的筑垒地域。这个筑垒地域也是日军在中国东北修建的14个筑垒地域之一。按照日本侵华的总体考虑,日军在占领中国之后将向苏联发动进攻,因此有必要修建一些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基地。为此,日本关东军根据日军参谋本部的计划下达了修建海拉尔筑垒地域的命令。但是对日军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海拉尔筑垒地域的整体条件与日军修建的其他筑垒地域的情况有所不同,对其运用在修建前、修建后更是发生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史斌 《环球军事》2009,(12):56-57
1942年4月,美军名将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受重创,近9万余名驻菲美军沦为日军的战俘。在经历了地狱般的“巴丹死亡行军”后,美军战俘被囚禁在吕宋岛的多处集中营中,受尽了日军非人虐待与折磨。  相似文献   

6.
王宏德 《环球军事》2005,(14):60-61
日本陆军第33师团1939年2月7日在日本仙台编成,属警备专用3单位制师团。3月15日,该部在师团长甘粕重太郎中将率领下,奉命侵入中国,编入在我国华东作战的第11军战斗序列。9月4日,中国派遣军成立后。该部担负江西安义、武宁地区的警备。在中日赣湘会战等战役战斗中,该部对江西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杀戮。为支援日军中条山会战,该部除留下第33步兵团荒木支队在安义地区外,其余部队由继任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带领,于1941年4月上旬到达华北,配属华北方面军第1军作战。中条山会战后,该部又参加了华北方面军1941年治安“肃正”作战。1941年11月6日,该部奉命调往缅甸第15军战斗序列,是最先攻入缅甸首都仰光的日军部队。在仁安羌会战,该部遭中国远征  相似文献   

7.
日本陆军第59师团,其前身是1939年1月14日在日本久留米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该旅团编成5天后即调入中国战场,驻山东济南地区,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主要担负济南周围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经常与此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及冀、鲁、豫军区和国民党鲁苏战区于学忠的部队作战。1942年4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以这个旅团为基础编成第59师团,仍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后归华北方面军直辖。柳川悌、细川忠康、藤田茂先后担任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在华期间,第59师团多次参与了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制造了冀中北疃村大屠杀等惨案。1943年8月,该师团在山东馆陶尖冢镇决开卫河大堤,致使馆陶、临清、曲周、邱县、清河、威县、武城7县受灾,2万  相似文献   

8.
日本陆军第10师团是在第三国干涉还 辽后日本"卧薪尝胆"、加紧备战时期组建 的,原驻日本姬路,日俄战争期间编入满洲 军第4军。关东军成立后,因换防需要(一 般两年换防一次),第10师团先后于1909年、 1925年、1932年侵入中国。1937年7月27 日,矶谷廉介率第10师团调往中国,8月中 旬在大沽登陆,编入华北方面军第2军,沿 津浦线向沧州、保定进攻,1938年6月由筱 冢义男接任师团长,担负济宁、邹县、蒙阴 一线的警备,1939年8月11日调回国内。第 10师团与第5师团号称大日本"皇军王牌", 乃是日本陆军精锐中之精锐。侵华期间,第 10师团转战华北、华中,先后参加了济南作 战、华北平定作战、台儿庄攻防作战、武汉 会战等战役,1942年5月后调至太平洋战场。 1945年1月,在尚武集团(属于第14方面军) 的指挥下,第10师团在吕宋岛与登陆的美军 展开了拼死相搏,遭受毁灭性打击,9月2日 向美军投降。  相似文献   

9.
第16师团是日本陆军的常备师团之一,1905年7月在日本京都编成,立即被派往满洲驻屯至1909年,1919年、1929年、1934年3次,每次两年在满洲驻屯。1937年9月,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率部队在塘沽登陆,纳入华北方面军第2军(后纳入上海派遣军)。1938年1月15日该师团调归华北方面军直辖,后配属第1军,担负高邑、彰德、濮县、临清的警备和警戒黄河沿岸以及渡河点的侦察。7月4日,该师团调归第2军,师团长藤江惠辅中将。12月15日该师团编入华中派遣军第11军。1939年7月,该师团返回日本整编。侵华期间,该师团先后参加了侵占济南、保定、石家庄的作战,上海战役,南京攻略作战,华北平定作战,徐州会战,攻占武汉的作战,是“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二八”事变的随葬品——林大八陆军少将(1932年3月1日毙命) 林大八,日本山形县人;1924年5月后,历任张作相军事顾问、张作霖军事顾问、日军第1师团司令部部附兼特务机关长、第9师团第6旅团步兵第7联队联队长;死后被日本陆军省追赠为陆军少将。  相似文献   

11.
地雷作为一种战术性防御武器,在抗日战争中曾给侵华日军以极大的杀伤。特别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遍地开花的“土地雷”,使日军闻风丧胆,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在正面战场上,两名日本将军踩响地雷、被炸毙命的史实,却是鲜为人知的。这两名日本将军,一名是侵华日军第15师团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另一名是第69师团第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前者是在浙赣会战,后者是在灵宝作战中,分别被中国军队埋设的地雷炸死的。 1942年4月18日,美军为对日军偷袭珍珠港进行报复,派遣16架B—25远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大阪、横滨、名古屋等城市后,其中5架没有返回航空母舰,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州等机场。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调遣侵华日军第13、第11军8个师团,约14万人,于同年5~8月,发动以摧毁供美军使用的机场和打通浙赣线为目标的浙赣会战。酒井直次的第15师团隶属第13军,也参加了这次会战。  相似文献   

12.
刘望安 《环球军事》2005,(12):47-49
日本陆军第18师团于1907年11月13日编成,1925年5月1日被取消番号,1937年9月9日在日本久留米重新编成,编入关东军序列,在九州待机。它是日本陆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兵员来自九州岛的产业工人,以凶顽闻名。该师团10月20日编入第10军战斗序列,11月5日在杭州湾金山卫城登陆。1938年2月14日,该师团编入华中派遣军,为直辖师团,9月19日转隶第21军,1940年2月9日,编入华南方面军。侵华期间的师团长先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苏联关押了大量德国俘虏。对于这些德国俘虏的问题,苏联政府一直保持沉默,而西方媒体宣称苏联在战争期间总共关押了数百万德国俘虏,并指责苏联未按照日内瓦国际战俘公约进行人道对待,他们抓在手里的最大把柄是1944年7月17日斯大林将5.5万名德军俘虏运到莫斯科进行游街。由于这次游街事关苏联政府声誉,因此相关档案从未对外公开,直到最近,俄罗斯历史学家利巴托夫才披露了该事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4.
美英联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被新闻界称为“虐俘门”。在这起事件中,躲在背后的美国情报部门难逃其昝。事实上,发生虐俘事件的伊拉克监狱里面,大都有美国情报部门插手的背景。为了获取情报信息,美国情报机构不惜采取各种残酷的刑讯手段、特别是针对穆斯林信仰的羞辱,来摧毁战俘的心理防线以获取口供。美国情报部门虐待战俘的做法粗暴地践踏了基本的人权,违背了公认的国际准则和日内瓦公约。透过“虐俘门”可以看到美国情报部门不为人所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15.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了相关战俘政策,包括:为战俘营命名、为战俘营选址、设置战俘营规模和管理规定、规定战俘待遇以及战俘营管理月报制度等。甲午战争中日本制定的战俘政策是其后历次战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所制定的战俘政策的原点和基础。日本战俘政策是配合日本长期对外战争舆论宣传的重要手段,为日本在国际上获得了"文明国"的声誉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  相似文献   

16.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境内,距县城西南30公里。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师长、聂荣臻政委带领下,于平型关前的乔沟、老爷庙歼灭日军精锐王牌师——板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多辆,缴获武器辎重一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军“一个月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给予“亡国论”以有力驳斥和回击,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当年重庆“日军战俘营”日本军人有号称至死不屈的所谓“武士道”精神,但在中国战场上,尤其是在武汉大会战中被中国军队俘虏者为数甚众。当时,一部分日俘押解至云南、贵州等地,而大部分别送关在重庆的原巴县刘家湾、鹿角场、土桥等地几处大地主及富豪宅院里。中国方面...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抗战     
抗战第一枪: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夜,在宛平城附近进行演习的日本驻屯军部队,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寇的无理行径遭到了第29军官兵的拒绝,但是蓄谋侵略中国已久的日军悍然向龙王庙和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并炮击宛平城。第29军官兵奋起反击,歼灭日军一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事变发生后,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军方立即制订了派兵方案,获得日本政府通过。日军3个师团立即开赴华北,平津沦陷,全面抗战序幕正式拉开。  相似文献   

19.
康昊 《国防》2015,(2):79-81
1938年2月初,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山东北部的日军,以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和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兵分两路,分别沿津浦线和高密—徐州的公路南下,齐头并进,妄图与从南京一带北上的日军十三师团会师徐州,打通津浦线,将南北两部分日军连成一片。骄狂的日军原本把占领南京后的这次作战当作一次轻松的"武装行军",认为在淞沪会战中精锐的中央军都成为手下败将,第五战区的中国各路"杂牌军"更是不堪一击。出乎日军意料的是,其板垣师团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人看来,二战中最大的战利品是抓到海森堡等德国著名原子物理科学家,这远比俘虏10个德国常规师还重要得多!他们不惜一切代价抢人,将这些“高贵”的战俘用飞机送到英国,拘留在一个叫哈耳的乡下庄园里,视为最尊贵的客人,让这些战俘享受最高规格的优惠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