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国民兵组训是国民政府兵役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抗战前,国民政府就出台了相关法令法规,在一些省市举办了壮丁训练。抗战爆发后,又成立筹划实施国民兵役的机构,并不断对其组织进行调整。此项政策的实施有巩固其独裁统治的目的,但对抗战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命名学、美学的角度,探析了小说《围城》书名和主要人物的命名内涵。同时,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爱情、婚姻、事业的人生悲剧,揭示了抗战初期在国统区、沦陷区大大小小的社会环境这座“有形之城”侵蚀下,那些远离战争的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即“无形之城”。并以“围城”作为个体、家庭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的象征,蕴含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是在没有解放区依托,没有解放军主力为支柱的艰难情况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抗战时期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解放,国民党只统治着南方十多个省份。但是,这些地区物产丰富,历来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国民党在这里的统治比起其它地区的农村控制得更严些。二是南方农村远离广大解放区和解放军主力,是依靠各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积聚力量,才建立起人民武装和游击根据地的。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人民武装迅猛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和前两个时期相比,大气候不同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军抗战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海军的抗战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中,曾经起了重要作用。研究中国海军的抗日作战,对深入进行抗战史和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海军的抗战情况没有进行系统的研讨,成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党开展好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抗战时期,党在国统区开展的宣传工作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夺取抗战伟大胜利做出伟大贡献。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的理论,而且为党在新发展阶段开展宣传工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团结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红岩是8年抗战中中共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所在地,是陪都重庆的特区,是国统区人民心中的灯塔。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周恩来率领一批杰出的共产党人,走进浓雾笼罩的重庆。他们在这里运筹帷握,英勇无畏地顶逆流,历艰辛,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虔诚地再访红岩,从这里走进陪都的“浓雾”里,走进历史的湍流中,走进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由于国民党南京政府实行一系列错误的方针政策,抗战经济动员准备不力,以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方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其教训:一是国民党集中力量内战,致使国力衰竭,对日战争经济动员准备不足;二是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布局不合理,军事工业建设落后,不能适应战争需要;三是战前缺乏一套系统完备的战争经济动员法规,战时仓促应交,导致战时经济陷入混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汲取抗日战争国统区经济动员准备的教训,可以改进我国和平时期战争经济动员准备工作,以适应“两场”需要。  相似文献   

8.
遐迩闻名的海派文化,在14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以其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海纳百川"的城市风范和不懈奋斗的创新品格,展示了上海抗战军民的热血壮举,奠定了上海文化界联合抗战的坚实基础,凸显和提升了上海抗战在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折射出上海抗战文化的特殊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史千年流变,抗战精神永存。在60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凭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取得了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回溯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提出系统的抗战文化思想,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毛泽东阐述了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明确了抗战文化的指导方针、性质、方向和任务,进而提出开展抗日文化运动、建立抗战文化统一战线、组建抗战文化队伍、实施国防教育政策等具体策略方针。毛泽东的抗战文化思想体系,具有先进性与广泛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在毛泽东抗战文化思想的指导下,边区和人民军队的抗战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壮大了抗战力量,宣传了党的主张,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多样性的繁荣的文化局面。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坚定无畏的抗战决心引起世界关注,中国军民生气勃勃的抗战精神引得世界震惊,中华民族顽强抗战的伟大业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因而抗日战争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12.
王健 《政工学刊》2023,(12):42-43
<正>战斗精神是一种政治觉悟,需要牢固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行这种贯注,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它们应有的效力。”强化战斗精神培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还是要从思想入手和灵魂深处抓起,把过硬的战斗精神建立在科学认识和思想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激发革命热情和战斗意志,为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1938年,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全大会",通过了设立总裁制、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和抗战建国纲领等议案,逐步建立了以蒋介石为党政军最高领袖、以国防最高委员会为决策和执行机关、以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民意机关"的战时党政体制。这一战时体制的建构,既造成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与个人独裁,又使各党派获得了建言议政的机会。两者互为矛盾,却又共存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生存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斗争精神,国共合作促发了各界同胞同舟共济的团结热忱,浴血抗战锻造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独立意志,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广大民众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抗战胜利鼓舞了华夏儿女复兴民族的自强信念。  相似文献   

15.
△ 在日本分离华北、夺占内蒙,南京政府开始走向抗日的过程中形成的绥远抗战格局,是蒋介石的有限度的局部抵抗、阎锡山的“守土抗战”和傅作义的“誓保国土、抵抗到底”在当时形势之下的结合体。△ 绥军第三十五军和晋军骑兵军为绥远抗战的主力,董其武、孙兰峰、彭毓斌、孙长胜等部组成为前线的野战部队,晋军王靖国部、李服膺部为第二线部队,中央军第十三军汤恩伯部正向绥远开拨以为支援,但并未直接参战。这是有限度的局部抗战在军事力量体制上的反映。△ 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和收复锡拉木楞庙之战,构成了绥远抗战的基本作战过程,三战三捷,奠定了绥远战争胜利的基局。绥远战争的胜利,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精神,推动了民族战争的步伐,成为全国抗战之先声。△ 绥远当局坚定的抗战决策、战前的充分准备、策反伪军工作的成功、汉蒙两民族的团结对外,特别是在作战指挥上实行积极防御、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战役战斗上外线速决的进攻战、出敌不意攻故不备等等,是绥远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华北民兵》2005,(9):40-45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华北地区涌现出成千上万个民兵战斗英雄和模范。他们创造的光辉战绩和英雄事迹。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更体现了我国民兵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选编了在抗战中涌现出的我区12名全国民兵战斗英雄的简要事迹,以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和学习他们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7.
刘意 《军事史林》2021,(9):23-31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坚持抗战,产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民族英雄.为纪念和铭记这些抗日英雄,激励全民族坚持抗战到底,中国共产党铭记英雄话语体系应运而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政治部的机关刊物《八路军军政杂志》,在存继的3年零3个月当中,每期必刊登八路军、新四军战士的英雄壮举,在其出版的4卷39期所发表590篇文章当中,有39篇悼文,追悼68名英烈;有通讯文章115篇,通过对战役的描述,展现抗日民族英雄舍生取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铭记英雄话语体系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梳理《八路军军政杂志》铭记英雄方面的文章,提炼党铭记英雄话语体系建构的要义,对于阐释伟大抗战精神,以及英雄情怀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英勇的燕赵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华北平原掀起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曾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一代作家,以抗战为题材,创作出一批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集中表现了燕赵大地传统文化中慷慨悲壮、尚武任侠的人文风貌。这种特定的人文精神孕育了一代代燕赵儿女,在艰苦的战争中又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追溯燕赵传统文化,重温抗战文学作品,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指在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中那些相对稳定、影响深远、对本民族具有重要作用的精神。它主要包括民族群体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等。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各民族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近代以来在反对外国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相互交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八年抗战,艰苦卓绝。中华民族之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抗日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战胜一个法西斯强国的战争。最后,大而弱的中国打败了小而强的日本,但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3500万人以上的伤亡,历经14年的时间,这在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国家中独此一家,仅就军事斗争准备方面而言,其经验教训耐人寻味。一、发挥政治优势,建立和巩固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全国性抗战的展开及其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没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没有全国性抗战;没有全国性抗战,没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