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熔炉     
高考那年填志愿时,我的志愿全填写了军校。许多同学问我:军旅是什么?我凝神良久,木讷得不知说啥好。 五年后,我已身居军旅,又遇一老同学问我:“军旅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军旅是熔炉!” 不知从何时起,军旅情愫几乎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空间,且无时不在脑海中隐隐闪现——起床时急促的哨声,饭前嘹亮的歌声,练兵场上班长善意的呵斥,晚上睡觉时床铺间此起彼伏的梦呓和呼噜声——这一切,既亲近又熟悉。  相似文献   

2.
征战(二首)     
军人征战, 有“千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豪迈;有“落日照大旗, 马鸣风萧箫”的气势;有“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银山动地来”的阵容; 也有“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悲壮。 军人生来为战胜。回首军旅征战,不禁感慨万千。遂赋诗两首, 引为纪念——  相似文献   

3.
三军仪仗队头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封面、“军旅标兵”定义:中国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检阅的部队面世:1953年6月29日独门:仪仗刀——“天下第一刀”经典:拔刀、立刀、托刀、撇刀、刀入鞘潇洒流畅的军刀礼  相似文献   

4.
“当兵难”似乎成了许多国防生或入伍大学生步入军营后的感受。他们也许中了某些军旅文学、电视、电影作品的“毒”,它们将征伐、受伤、牺牲等词汇嬗变为胜利、荣耀、成功。当国防生们跨出校门,步入军队时,他们发现自己并没有准备好,感到“当兵难”。  相似文献   

5.
开栏语:一个军人的生日和一本杂志的生日有什么同与不同?相同的是,这个日子的闪亮都离不开时光的淘洗和磨砺;不同的是,一个是文图并茂地呈现军旅人生各色景观的层叠堆积,一个是声情并茂地体悟军旅岁月酸甜苦辣的美丽回望。但这两个日子却有一个共同的命名——解放军生活。2005年是《解放军生活》杂志创刊20周年。这一年,有12个月,12个月有12期杂志,12期杂志将推出12帧“生日金版”。那么,战友们一起来吧,同月生人,月月对应,一场场的“生日聚会”将把咱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军旅生涯是人生的一幅画, 那新兵生活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刚到军营,我一张口谦恭地将老兵们喊“老哥”,不仅弄得老兵脸红,更使我大名远扬,还得了个外号——“大侠”! 这“大侠”可不是影视圈里除暴安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  相似文献   

7.
薛依群 《国防》2006,(2):77-77
在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好搭档和亲密战友——政治委员赵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作为一名“学生官”,在八路军386旅独立团的战斗、生活经历,对今天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好军旅之路,也有一定的启示。剧中,曾经是燕京大学学生并经过延安抗大培训的赵刚,一开始就能很客观地认识自己,谦虚、坦诚地面对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在386旅旅部,他对旅长说:“毕竟(李云龙)是老同志了,带兵经验丰富,我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在日军山崎大队进攻前,他对李云龙说:“我赵刚是你的同志,是你的战友,……我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后来又表态:…  相似文献   

8.
记日记吧     
一支短小的碳素笔,一个袖珍式笔记本,新疆军区某高炮旅每个战士的口袋里都有这两件“宝”——随时随地记录训练、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知所感的事情,军旅日记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1998年2月8日16时42分,开国上将王平在北京逝世.当时,港澳台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纷纷使用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将军”这样的字眼.的确,从大别山区的贫苦农家放牛娃,到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王平的军旅人生就是成长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国将军”的征程.抗战岁月是王平军旅生涯的升华期,是他成为一代名将征程中的艰苦岁月,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轶事.  相似文献   

10.
李志军 《政工学刊》2003,(11):43-44
特招地方大学生的“军人职业适应期”一般要经历兴奋期——冲突期——协调期——稳定期几个阶段。在这几个时期,特别是在冲突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要迈好军旅人生第一步,关键在于针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1.
女兵当了“模特”?听起来有点怪,要不是亲眼所见, 大概没几个人会相信。前不久,笔者到京郊95880部队女新兵连采访时,有幸观看了她们的“军旅时装表演”,眼前不由一亮。“你们觉得军装美吗?你们会为这些完全由军装设计组成的军旅时装鼓掌吗?……”主持人充满激情的报幕之后,动感的音乐便从音箱里飘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08,(12):59-59
天生的英雄 恐怕没有哪个将军不愿意被称为“英雄”的。有些将军的确名副其实,滥竽充数的也不在少数。有趣的是,美国军事史上有一个将军听到旁人叫他”英雄“时肯定受之无愧,因为他的本名就叫”英雄”。安德鲁·英雄,1868年生人,1891年西点毕业时全班排名老八,但这位英雄的军旅生涯却是平静得出奇。他先是当炮兵,后来在西点教过书,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的中国,形势就象示波器上的正弦图形一样,时起时落,瞬息万变。在这样的局势下,处于青春年华的毛泽东有过一段军旅生活。那是1911年10月,以武昌起  相似文献   

14.
营长刘伟个头不高,敦实有力;言语不多,脆响如雷;年刚而立,已是统领一营兵马的“少帅”;军旅生涯不算漫长,却拥有集团军“优秀教练员”、“优秀一线带兵人”、军区“优秀指挥员”、“新型教练员标兵”等众多荣誉“头衔”。也许你想象不到,就是这样一位优秀青年军官现在却仍然是“待字闺中”的“钻石王老五”。刘伟现为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坦克三营  相似文献   

15.
鹊桥仙·两地情电话传情,飞鸿传书,喜逢休假已批,风尘仆仆一相逢。胜却花前月下无数。甜甜蜜蜜,举家团聚,忍顾时间飞逝。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65659部队75分队张宝锋  相似文献   

16.
随感青春要用正步来丈量/大地要用前扑去亲吻/时光要用子弹去追赶/人生要用橄榄绿来点缀。——8752部队政治处关维龙见证太阳见证,我们携手巡视边关哨卡, 月亮见证,我们深夜潜伏岿然不动,风霜见证,我们身手敏捷与猿媲美;雨雪见证,我们军旅人生无怨无悔。亲爱的战友,无论你在天涯海角,我都用“真诚”作邮递员,带去对你的祝福……——65148部队操龙武  相似文献   

17.
他没有当过兵,但却有着军人的果敢与智慧;他没有经受过军旅生涯的磨炼,但却深深理解军人的奉献与艰辛;他的岗位不在国防建设第一线,但他的心却与国防建设始终紧紧相连。他上任3年来,在全面盘活开原市经济的同时,更是倾心竭力为武装工作办实事、解难题,使开原市武装工作3年迈出了三大步。人武部正规化建设名列省军区百个人武部第三名,被辽宁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被沈阳军区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马建军 《国防》2006,(1):43-44
军旅影视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当年《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高山下的花环》等影视作品曾感染了几代人,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影片在给观众带来娱乐的同时,也使国防观念深入人心。近些年军旅影视作品虽然很多,但称得上精品的却很少。有的缺乏生活基础,没有时代特征,与真实的军营环境相差较大,引不起人们特别是军人的共鸣;有的缺乏“兵”味,通过增加“感情戏”讨好观众,失去了自身特色,唤不起人们对军营的神圣感和荣誉感;有的心态浮躁,不能潜下心来深入部队挖掘素材,通过翻拍老…  相似文献   

19.
1981年,战士张锦禄告別军旅,回到了他的家乡——河北省内丘县东沟村,被分配到地区矿上工作。张锦禄虽然捧上了“铁饭碗”,但他想到在人多地少的山区,还有许多困难退伍兵。张锦禄心想丘陵地带地层的深处蕴藏着原  相似文献   

20.
本刊今年第7期发表“告别军旅后”报告文学有奖征文《万言上书者》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好的反响。《万言上书者》主人公——石峰,最近喜获鞍钢公司的一套奖励住房,乔迁新居。《万言上书者》反映鞍山钢铁公司电修厂工人石峰.关心企业兴衰上书万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