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巴以冲突局势犹如填满的“火药桶”,大规模战争可谓一触即发,充斥街头的报复和仇杀让世界都悬起了心。人们都在焦急的祈盼和平的曙光能早日降临地中海岸边那片多舛的土地。前不久以色列宣布紧急征召3万名预备役军人。这是自1982年第5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最大规模的一次征兵。世人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到以色列这个国家和它的战争动员体制上。  相似文献   

2.
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科技动员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祥  向科元 《国防》2005,(10):42-43
信息化战争主要是科技力量的对抗。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的科技动员,建立与信息化战争形态相适应的科技动员体系,对打赢未来战争具有重大意义。(一)信息化条件下的科技动员任务重、时效性强,要求建立快速高效、反应灵敏的科技动员指挥体系。一方面,信息化武器装备构造复杂,精密仪器多,技术含量高,易损率和维修率高,战时科技动员保障任务重;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节奏快、时间短、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科技动员保障时效性强。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预先动员大量民间机械修理技术人员和高级技术专家组成若干“移动修理所”,实施战地巡回抢修,在战争的…  相似文献   

3.
动态     
以黎战争促使以色列新型侦察机提前飞向战场在不久前的以、黎冲突中,以色列临时决定将其最新型的侦察机——"沙威特"(Shavit)投入作战。在作战中,该侦察机在未离开以色列安全领空的情况下从黎巴嫩及其周边地区收集、处理了大量的电子信号。事实证明,以色列启用该机的决定虽然有些仓促,但效果却极为成功。"沙威特"侦察机是这次以、黎冲突中少数让以军感到惊喜的装备之一,该机是一架装备了埃尔塔公司远程传感器及侦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了向外扩张并压制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对埃及等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阿方被迫实施反击。战争中,由于以军先发制人,实施空中突击,致使阿方损失较大,失去了战场主动权。8月至11月,埃、约、叙先后同意停火,随后阿、以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1970年,双方实现停火。这场战争,以方亡约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辆、飞机40架;阿方亡4300余人,损失坦克约960辆、飞机440余架。第三次中东战争…  相似文献   

5.
孙树安  窦瑞国 《国防》2004,(6):57-57
伴随着信息化战争的来临,信息动员正在成为一个全新的动员领域。正确认识信息动员的本质属性,科学界定信息动员的基本概念,合理规范信息动员的基本内容,是创新发展信息动员理论与实践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以求抛砖引玉之效。信息动员是信息时代战争发展的客观需求。动员起源于战争,战争需求决定着动员的性质、规模、特点和内容。在农业社会的徒手作战和冷兵器战争中,物质资源包括人的体力资源是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以木料加工、铜铁冶炼、火药配制等为主体的物质生产是动员的主要内容。在工业社会的热兵器战争和机械…  相似文献   

6.
朱茂群 《国防》2002,(2):8-9
所谓精确化动员,就是在高科技信息的支持下,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精确的分析方法对战争动员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和指导.具体来讲,指战争双方通过科学预测战争规模、准确评估对方战争实力,确定己方需动员转化为战争实力的战争潜力,尽可能使战争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需求与动员转化的供应之间接近或达成一致.既节约了资源,又满足了战争之需要.  相似文献   

7.
周涛 《国防》2005,(9):38-39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战争形态与作战方式。新的战争形态与作战方式需要与其相适应的战争动员,从而带来动员领域一系列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动员准备效能化动员准备以动员实施为目的,以动员复员为归宿,是动员实施的根基。动员准备的强弱决定动员实施的效果,并影响战争的胜负。它包括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和介质准备。物质准备是指人、财、物等准备;精神准备是指心理、文化、意识等准备;介质准备是指介于物质与意识之间的信息、体制、法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战争动员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同时又为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服务。毛泽东继承了马列主义关于战争动员的思想,集古今中外战争动员之精华,把唯物史观更加自觉地运用于军事领域,通过长期艰苦的实践和理论创造,给战争动员赋予了新的极其丰富的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动员思想。  相似文献   

9.
武器装备动员是在战争即将来临或已经来临的情况下,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由平时状态转入动员状态,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动员大量武器装备及生产能力,以确保战争对武器装备的需求的一系列活动。一、武器装备动员工作面临的形势在现代战争中,战争持续的时间短,战争的突发性、隐蔽性增大,动员的速度对战争的进程,甚至对战争的结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战时武器装备动员的目标主要是:①动员速度要快,要实现快速反应;②动员武器装备要多;③动员的生产能力要大;④动员的武器装备要符合战争的需要。因而动员工作结果在战时、战…  相似文献   

10.
邝家旺 《国防》2006,(6):73-73
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联军挥兵50余万突袭以色列,企图收复第三次中东战争失去的土地并一举消灭以色列。当时以色列只有兵力11万人,武器装备也远远少于阿拉伯联军,但由张皇失措到仓促应战再到控制战争局面,以色列只用了18天时间,便迫使阿拉伯联军签署了停火协议。由于当天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阿以赎罪日之战”。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以色列虽然是个袖珍小国,却蕴含巨大的作战能力,能够以小制大。这里面除了有美国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上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皆兵”…  相似文献   

11.
战争必须辅以卓有成效的宣传战才能打胜,这是最近加沙战争中以色列重视舆论宣传战的主要原因。在战前动员、战中和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方面,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以色列媒体严格按国家战略意图,或冲锋陷阵,或信息封锁,力求传播自己,同时压制住哈马斯的声音,有力地引导舆论服务于战争目标,朝向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路秀儒 《国防》2014,(1):37-39
正多年来,以色列一直把预备役部队作为国家战略资产,大力加强其质量建设,并将其打造成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常态使用的重要力量。同时,以色列还构建了平时以少数精干的常备军为骨干、战时以预备役部队为主体的平战结合的动员体制。在历次中东战争和巴以冲突中,以色列预备役部队都发挥出重要的克敌制胜作用和强大的威慑作用。当前,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研究借鉴以军做法,对于推进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8年,以色列出现在世界政治版图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联的外交支持。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的国家,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斯大林和克里姆林宫领导层,计划将以色列纳入自己在中东的战略势力范围,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又一成员。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反对英国托管期间,在1948年5月14日正式开始的第一次阿以战争期间,根据苏联领导人的命令,一批批现代化武器从捷克斯洛伐克输入到以色列。  相似文献   

14.
董文韬 《国防》2005,(3):28-3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战争力量形成的方式和途径,作战要素的简单相加正被“综合集成”所替代,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作战样式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动员样式,从而使一体化动员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所谓一体化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把诸动员单元和动员要素有机连接起来,整合并统筹配置战争潜力资源,实施全维综合保障,以满足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需要。目的是实现动员保障与战争需求的“高度匹配”。一体化动员反映了一体化联合作战对战争动员的基本需求,是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争动员的基…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国防军始建于1948年,它为保卫国家参加了5次重大战争,是世界上身经百战的武装部队之一。以国防军目前的安全目标是:保卫以色列国的生存、领土完整和主权;威慑一切敌人和制止威胁日常生活所有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强化和平安排;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协调以确保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总体安全;在以色列国土内及跨国界的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中奋勇当先,以及保持一种防止爆发战争的威慑能力。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以国防军采取了防御性的战略原则和进攻性的战术原则。鉴于以色列领土缺乏纵深,在必要时,以国防军必须采取主…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由于受"和平宪法"的限制,其战争实力受到很大制约,但却非常重视战争动员建设和准备,具备强大的战争动员潜力.现有法律体系虽然没有突破"和平宪法"的约束,但在有关法律中对战争动员体制机制进行了明确,为战争动员提供了法理依据;人口众多、国民素质较高,坚持寓兵于民,具有丰富的人力动员资源潜力;通过建立"隐军于市"的国防工业体系,大大增强了整个工业体系的国防动员能力;经济和科技实力雄厚,可以为战争动员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以色列在陆军装备技术研制方面拥有很强的实力。在战场C~3I系统、国土防卫系统、火炮系统、装甲车辆、扫雷系统以及单兵装备方面,以色列飞机公司(IAI)、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拉斐尔公司(Rafael),塔迪兰系统公司(Tadiran System)等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此起彼伏的、各种强度的冲突和战争为以色列陆军装备的研制提供了明确的作战需求和有益的实战检验。本文将系统谈及近年来以色列陆军装备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支援前线动员,简称支前动员,是国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支援前线部队作战所进行的活动。它是战争动员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动员人民群众为军队运送弹药、给养和其他物资;抢救、运送伤员;修筑与护卫工事、道路、仓库、机场、码头等军事设施;筹集和提供生活物资、施工器材、运输工具;在后方参加为战争服务的其他各种勤务。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之间,苏联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阿拉伯国家,从军事上广泛地支援它们抗击以色列。关于这些人们早已熟知,但对于苏联直接介入阿、以之间的武装冲突或战争却鲜为人知。本文根据刚解密的苏联档案,详细介绍了1970年苏联空军援助埃及、与以色列在苏伊士运河上空发生面对面对抗的一些内幕。 解囊相助 1967年第3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摧毁了埃及80%的作战飞机,占领了西奈半岛,加剧了与埃及的矛盾,使得相互之间“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各种形式、规模的冲突和战争成了“家常便饭”。埃及的飞机经常进入西奈、甚至以色列本土上空,袭击以方目标。然而,由于力量处于劣势,他们想“雪洗耻辱”,结果往往被以色列“反咬一口”。这样,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少得可怜的战斗机也折损得差不多。埃及空军的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以色列的飞机可以在埃及上空“走马行空”。到了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就开始肆无忌惮地反攻埃及,轰炸开罗和其他一些城市周围的军事设施,给埃及政府“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国战争动员的演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国防》2005,(7):74-75
冷战结束后,美国从1991年到2003年,先后发动了多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战争动员在经历了多场局部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已初步完成了从冷战时期的大规模全面战争动员向冷战后局部战争动员的演变。海湾战争之时,处在全面战争状态的战争动员,尚不能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而在12年后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战争动员就与其“快速决定式”作战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美国的战争动员演变,是在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又是经过自海湾战争以来的一系列调整改革后实现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战争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