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抗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本文在回顾这场战争的基础上,从军事斗争准备、边疆管控、边疆建设、军事斗争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对当前做好军事斗争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东北的抗日前沿阵地上,活跃着一支英勇的国际纵队——韩国抗日武装。他们蒙受亡国灭种之耻辱,肩负抗日复国之重担,英勇战斗,为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为世界特别是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1931年以前,东北韩侨抗日武装独立自主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复国的军事活动;1931年以后,中韩实现联合抗日,予日本侵略者以更大打击。本文以1931年为界,对东北韩侨1931年前后的抗日军事活动作一考察。  相似文献   

3.
《解放军生活》2012,(3):9-11
这是一支诞生于鄂豫皖,为中国革命立下特别功勋的红军部队;这是一支首战平型关,挺进冀鲁豫,坚持苏北抗战整五年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这是一支纵横大东北,驰骋下中南,把胜利之旗插上镇南关的部队;这是一支跨过鸭绿江,连打五战役,与美军八个师交过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他创造了"红军长征最先到,八路出师最先胜,挺进东北最艰苦,首战歼美最多""四最"。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北海军苏小东中国东北海军是在国内军阀混战中由奉系军阀组建和发展起来的。其全盛时期,共编有3支舰队:海防第1舰队,驻青岛,执行远海防务;海防第2舰队,驻长山岛,执行近海防务;江防舰队,驻哈尔滨,负责松花江、黑龙江防务。3支舰队共有军舰2...  相似文献   

5.
辽沈战役是东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与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革命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进程.辽沈战役的胜利,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战略决战的军事思想,蕴含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统治时期是清王朝最强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时期,清王朝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边防政策。 一、外御列强、立约定界。清灭明统一中国后,外国殖民主义侵略扩张势力开始不断地对我国领上进行蚕食。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康熙时期沙俄对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的侵略和乾隆时期英国唆使尼泊尔廓尔喀部对我国西藏的入侵。  相似文献   

7.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清军在此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战争的最终结局却是清廷屈辱议和,故历来史著教材皆称这场中法战争,是中国“不败而败”与法国“不胜而胜。”笔者认为,综合当时双方的战场的军事形势和战略目的进行客观辨证地认真研究分析,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并非如此了。  相似文献   

8.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统一战线是东北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由东北抗日联军同各抗日武装、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它是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东北抗日战争的发展和夺取中国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东北党组织把马克思主义的策略原则同东北抗日斗争的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血沃白山黑水──东北剿匪斗争述评丛文胜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的白山黑水、林海雪原中,展开了一场长达4年之久的剿匪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夺取全国政权过程中,与国民党军在东北作战的“第二战场”。它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在东北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它的胜利对...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清军陆战战术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惟目前的研究未及深入,以致形成一种普遍看法;落后便要挨打,挨了打的自然落后。对清军战术立足于一个“批”字。可历史并不这样简单。人们发现,清军在反抗外国入侵的战斗中,并不总是失败者。即便是失败的战斗,每一次战术优劣,水准发挥也都有所不同。事实上清军在落后挨打的同时,其战术也经历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至20世纪初年,基本上建立起一整套近代战术体系。真实再现清军战术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点,指出它与近代战争胜负的关系,仍将是一项重要而有价值的工作。本文正是为此而作,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同行们的教正。  相似文献   

11.
仅以此文献给伟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以此纪念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中国东北抗日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2.
东北因其独特的战略位置 ,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抗战胜利初期 ,国共两党围绕着东北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整个斗争过程中 ,国共两党的斗争策略有明显的区别 :一、国民党对苏判断失误 ,行动迟缓 ,依赖“外交”争夺东北的企图破灭 ;共产党高瞻远瞩 ,决策果断 ,行动迅速。二、国民党政策微调 ,重心偏向“军事接收” ;共产党艰苦作战 ,阻敌进犯 ,顽强坚持东北斗争。三、国民党战略重点不定 ,对东北问题转为消极态度 ;共产党面对新情况 ,不失时机地制定新方针 ,因势发展。由于共产党斗争策略的正确和灵活 ,最终挫败了国民党占领东北的企图。  相似文献   

13.
在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至1860年)中,清军与英法联军在大沽口(今属天津市)前后发生3次战斗.清军先败而后胜,最终仍以大沽炮台被攻陷告终.一个半世纪后再回首这场大沽口之战,清军的表现究竟有何得失?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通过提供贷款和军用物资、派遣军事顾问参与作战指挥、组建志愿航空队直接参战和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等形式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打破了中国孤立无援的境地,鼓舞了抗战斗志;增强了中国作战实力,阻滞了日军侵略步伐,推动了抗战胜利进程;有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止国民党反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敌后战场抗战,缓解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5.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智力支撑,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精神引领,是夯实作风建设的有效屏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动力导向。因此,要在关键群体上树勤俭节约之风;要在宣传引导上扬崇俭抑奢之气;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强执行保障之力;要在畅通人民表达上聚各方群众之智;要在久久为攻上巩固戒奢以俭之果,方能更好地把勤俭节约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所进行的抗日游击战是极其艰苦和顽强的。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同志曾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仲是红军出征后南方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支具有红军血脉的正义之师,她诞生于南昌起义、平江起义、赣东北起义,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等历史时期,走过了漫长而峥嵘的岁月;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胜利之师,战争年代,南征北战,足迹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及朝鲜、越南北半部,转战17万余公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就建立一个新中国还是旧中国展开的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生死搏斗,首先从争夺东北开始.1945年8月至11月,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及有关指示,各解放区共抽调11万部队、2万干部奔赴东北,为中共先机控制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中清军败北原因探析王楚良,施渡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较量,清政府便无力再战而被迫求和。清朝泱泱大国,何以如此之快地败在“蕞尔小邦”日本之手?这是值得深思的。诚然,中国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20.
郑磊 《军事史林》2013,(11):35-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即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至1933年1月,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及东蒙先后宣布脱离国民政府,并建立了伪政权。此后,日寇便开始策动清废帝溥仪到东北建立伪中央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