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规定防御战略、进攻战略、联盟和合作战略及其对象的选择凡是摧毁腐朽统治的战争,本质上都具有进攻性,按照战争主体的政治要求,本应选择以先发制人为特点的进攻战略。  相似文献   

2.
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该草案在核武器使用原则和程序方面与以前的版本有所不同。它允许作战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草案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世界各大报纸纷纷发表评论,探讨美国的核政策。美国一些战略学家和军控问题专家也从核武器使用、发展以及防扩散的角度发表评论,分析该文件带来的影响.美国修订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并企图把核武器作为“先发制人”的手段,这一动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11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报道,美国国防部已经起草并提交了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草案允许战场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授权的情况下,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主义分子集团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同时还允许使用核武器“先发制人”地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库。该消息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联合核作战条令》是一个什么样的文件?新版《联合核作战条令》草案有哪些新的内容,又会对国际安全产生哪些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美国反恐出狠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华盛顿邮报》9月11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已起草了一份调整有关核武器使用原则的文件。文件设想指挥官在获得总统批准后可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或恐怖组织采取“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核武器使用原则草案还包括使用核武器摧毁敌人的核、生、化武器。修改的原则尚待批准这一文件是由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起草的,目前有待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后批准。该文件将修改美国核武器使用的规定和程序,以反映布什政府于2002年12月首次提出的“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当时,美国政府在绝密的国家安全指示中详细地概括  相似文献   

5.
2010年5月27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公布2010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Nationa1 Security Strategy)。报告将军事作为外交努力无效情况下的最后手段,摒弃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由“单边主义”转向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6.
美军大力提高防空压制能力白秀云,刘义学最近,美国空军拟定了一项新计划,综合运用卫星、有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导弹、假目标等,组成一体化系统,力求先发制人地摧毁敌方雷达阵地及目标区中产生热能或其他电磁信号的任何设施。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也在大力加强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先发制人”从1997年7月首次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里“抛头露面”,到2002年9月20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正式确定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到伊拉克战争的实战运用,再到目前许多国家的“纷纷效仿”和联合国拟为其定规则,一时间,“先发制人”战略名声大噪,世人瞩目。然而,从兑现这一战略的伊拉克战争来看,战争的硝烟和恐怖的阴影至今还飘荡在巴格达的上空,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先发制人”战略真的能保安全吗?“先发制人”战略从何来和许多事物一样,“先发制人”战略的出台,也有其特定的环境和根源。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纷纷出笼的“先…  相似文献   

8.
尽管台湾当局今年3月20日强行搞的所谓“公投”无果而终,但台军仍加紧“接战”准备,落实其“军事安全”的重点之一——迅速增强导弹防御和攻击能力。台军为此制定了“早期预警、立即反应、重叠拦截、有效摧毁”的作战原则,逐步建立“由近而远、由低而高、先保要害、次求全面”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  相似文献   

9.
马腾 《环球军事》2010,(4):16-17
1月20日,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出席“国防改革和南北关系展望”研讨会,称如果朝鲜出现对韩国核攻击的“明显迹象”,韩国可能“先发制人打击”朝鲜。 其实,韩国并非首次公开提出先发制人,早在2008年底,金泰荣在出席参谋长联席会议听证会时曾提出对朝鲜核基地实施先发制人打击,遭到朝鲜方面的猛烈抨击。  相似文献   

10.
美国防部最新版的《联合核作战条令》已将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扩展到了核武器“先发制人”使用,并明确规定了八种情况下,美军战地指挥官可以要求总统授权使用战术核武器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或“无赖国家”。  相似文献   

11.
“先发制人”的利剑——俄美战略核潜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先发制人”战略理念开始在一些军事大国走俏。尽管这些国家在公开解释“先发制人”的内涵时都极力淡化其攻击性和主动性,但在背后却无一例外地承认,这一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一支强有力的打击力量。俄、美两国都有世界一流的战略核潜艇部队,作为他们实行“先发制人”战略的雄厚资本和可靠依托。但冷战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与大多数人的看法一样,我认为目前核力量的平衡已经有了一个时期,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第一阶段(SALT-1),协议对不久的将来的核力量的平衡有了保证。此外,我认为目前的核力量的平衡是有两个困素促成的。第一,双方已拥有“制止危机的能力(Crisis stability)”,也就是说,在军事危机中。一方不能依靠先发制人的袭击获得更多的生存概率,从而不会导致发动先发制人的行动。第二,目前核力量平衡也就是“军备竞赛”意义的稳定,也就是说,一方不能很快地获取一种高质量的、新式的武器系统,取得压倒优势的局面,从而对这方面工作也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王方语 《环球军事》2009,(15):24-25
7月15日,以色列国防官员宣布说,以色列过去几天成功实施了对“铁穹”反导弹系统的一系列测试,“铁穹”系统拦截和摧毁了多枚火箭目标导弹。“铁穹”系统由以国有军火企业拉斐尔国防系统公司研发,用于拦截和摧毁“喀秋莎”和“卡桑”等短程火箭弹。这一系统由雷达、控制系统、发射系统和拦截系统构成。以国防官员说,所有组成部分在测试中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4.
现代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无疑是加快了战争的步伐。在未来的高技术战场上,军事家们认识并强调要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来制服对方,指出,“先发制人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内在要求。”然而,东方传统的军事观点一贯认为,作为礼仪之邦,正义之师就应该是“后发制人”。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到底是先发制人好,还是后发制人好,我们期望抛砖引玉,引发大家思考.敬请广大作者、读者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15.
高级弹道再入(ABBES)系统计划是“为了满足三军战略导弹的需要,研制先进再入系统技术,包括突防辅助手段和设备。”更通俗地说,ABRES是一项持久的工作,为陆基和海基的美国弹道导弹提供一种途径,以一定的精度和足够大的有效载荷突破不断改进的敌人面防御和点防御网,确保摧毁各种目标。  相似文献   

16.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3,(20):72-72
美国再次完成反导试验 10月4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再次成功进行了反导试验,试验是4日1时33分(北京时间4日13时33分)左右进行。一枚中程弹道导弹从美军位于夏威夷考爱岛的太平洋导弹试射场发射,朝西北方向的太平洋洋面飞去。“伊利湖”号巡洋舰上的雷达发现并跟踪这枚导弹,巡洋舰上的“宙斯盾”反导系统随即发射一枚“标准-3”型导弹,将其摧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正在装备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并开始部署改进的标准导弹。这样宙斯盾舰就可以从2002年开始保护港口、沿海机场、陆地区域。标准2导弹Block4AA的一枚原型弹于1997年1月24日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基地成功的摧毁了一枚“长矛”导弹,这为下月开始的“国防装备采购局”(DAB)会议做好准备。DAB将确定是否开始该项目的工程及研制阶段(EMD)计划。在白沙基地进行的飞行试验,目的是检验射频(RF)导弹上装备红外导引头不会对下一阶段的研制带来麻烦。Block4A原型弹采用红外焦平面阵导引头,其终端飞行速度为Ma=6,与“长矛”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21世纪美陆军训练方案”的构思和柜架。它由3个平行部分组成:(1)“21世纪战士”系统,即分队施训部分;(2)“21世纪勇士”系统,即院校培训或自我提高部分;(3)“21世纪作战网”系统,即一揽子施训部分。此外,还重点介绍了“21世纪战士”(自动化训练管理)系统的5个组成部分:1)陆军标准化训练系统;2)训练支援系统;3)“塔德斯”(教具、教学器材、模拟器和教学模拟)手段;4)标准化行动  相似文献   

19.
1984年6月10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26分,在太平洋100公里高的上空,美国用一个致命的‘伞’拦截并摧毁了一个飞来的弹道导弹弹头。 弹头是空的。‘伞’是原型的非核拦截弹。将来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要以这种拦截弹为基础。这项导致用一个弹头成功地摧毁另一个弹头的计划就是美国陆军耗资三亿美元的上层寻的实验(HOE)。 HOE的目的是验证在地球大气层外(所以称为大气层外防御)用非核手段拦截弹道导弹弹头的可行性。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为美国陆军设计和研制了这种拦截弹,它又称作寻的和摧毁级。  相似文献   

20.
激光系统为美海军提供了探测、识别和摧毁水中爆炸物的可能。本文介绍了名为“魔灯”的机载式激光探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