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柴宝良从2006年5月开始任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区长以来,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为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擎旗领队,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新华区人武部在兵员征集、民兵训练、国防动员等12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多次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单位。"国动委主任必须当武装工作的第一明白人"——摘自柴宝良工作手记  相似文献   

2.
刊中报     
四川省表彰20名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先进人物 2月15日,四川省隆重举行第十一届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双十佳"人物表彰大会。来自全省各界的10名关心支持国防建没事业的同志被表彰为关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佳杰出人物,10名为国防后备力量建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青县县委书记李新平始终把关心支持武装工作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积极在军民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建机制、办实事、解难题,推进了全县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他先后获得"沧州市十佳人民公仆"、河北省"党管武装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融合书记"。  相似文献   

4.
渤海之滨,大运河畔,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城市——沧州。这个千年古城,在新时期却焕发出了勃勃生机,2008年GDP总量突破1700亿元大关,位居河北省第四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也捷报频传:沧州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人防建设先进城市"等称号,国防动员、人防工程建设、军分区人才建设等17项军事创新成果受到总部和北京军区的肯定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建印 《国防》2013,(7):28-30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富国强军的宏伟蓝图,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指出"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各级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一、确立与强国梦相一致的国防梦  相似文献   

6.
徐辉升 《国防》2007,(4):38-39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支队伍无序组建、任务重叠、组织交叉、一兵多职、建用脱节,严重影响编组质量.因此,要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按照"组织跟着兵员走、工作跟着任务抓、制度跟着组织建"的原则,全面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组建秩序,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各支队伍"编得实、管得住、召得来".  相似文献   

7.
李亚 《国防》2013,(9):36-3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紧紧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谋划,加强领导,不断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呈洲 《国防》2008,(5):19-21
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必须立足市场经济环境,适应现代战场要求,着眼"保打赢、保稳定、促发展"。当前,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唐山市军地领导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践中抓好"四个统筹",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既是实现富市强武的内在要求,也是开拓军民结合新境界的时代抉择。他们坚持把后备力量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谋划,国防动员纳入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国防设施纳入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范筹,官兵素质培养纳入全民教育培养体系,支援部队跨区机动纳入社会化保障体系,军地联合建立健全了多项法规,保证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健康发展。唐山市"四个统筹"的做法,既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注入了不竭动力,又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实现了军地互利双赢、融合发展,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走开了一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谭玉龙 《国防》2005,(8):31-32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是我国军事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方面,其创新性发展,不仅是丰富和发展我国军事科学的需要,也是深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改革、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整体水平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理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用创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当前,必须抓住影响和制约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及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力量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如何适应现实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实…  相似文献   

11.
王贺文 《国防》2006,(6):10-12
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各项建设,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充分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各个领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重点抓…  相似文献   

12.
专胡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效益的高低.要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大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就军分区系统而言,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加强基层武装部部长队伍建设“三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江平 《国防》2011,(12):30-31
乡镇(街道)武装部是政权体制和国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使用后备力量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织保证。基层武装部部长处在后备力量队伍"兵头将尾"的位置,是党管武装工  相似文献   

14.
陈红海 《国防》2012,(8):36-38
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新形势下,要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按照"战时应战、急时应急、平时服务"的要求,坚持科学统筹,勇于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调整改革. 一、坚持任务牵引,调整改革国防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 编组和管理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要坚持任务牵引,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深化后备力量编组和管理调整改革.  相似文献   

15.
徐辉升 《国防》2006,(6):18-20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一、深化思想认识,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各项改革和建设的自觉性。(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正拉萨位于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近年来,拉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需要,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目标,着眼建立巩固和强大的边防,在打牢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基础、狠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着力增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方面下工夫,全市国防动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军地共同努力下,拉萨市六次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在素有兴武报国历史传统的沧州,在美丽的南大运河畔,有一位以支持国防建设为己任,立志兴武、情注国防的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他就是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区委书记田金昌。自上任以来,田书记想武装、爱武装、解难题、办实事,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创新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后备力量建设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应以长效融合社会人力建设资源、积极聚合军地装备物资资源、有序衔接国家危机管理资源和科学统筹区位特色优势资源为突破,培育专业常态的国防后备力量组织结构基础,完善多边联供的国防后备力量行动保障体系,搭建双应一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使用平台,形成系统完备的国防后备力量全局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是整个后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对于做好战争的后勤准备,合理使用资源,有效地把后勤保障潜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争取战争的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点探讨。一、国防后备力量后勤建设的界说和内涵国防后备力量从字面理解,是与国防常备力量相对应的概念,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防后备力量,是指除常规武装力量建设之外的一切与国防建设相关的内容。狭义的国防后备力量,特指民兵、预备役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军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一些矛盾和问题影响制约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提升。如何发挥军分区职能作用,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后备力量战斗力水平,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坚持"双轨"并行,建强国防后备力量人才队伍。军分区应充分发挥军地双方人才培养资源优势,采取交叉培训、吸纳储备、拓展编组等方式,不断培养造就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有用人才。利用地方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将现役干部纳入地方干部培训计划;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