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二战爆发后,美英等国为了充分掌握日军的情况,便与中国展开了广泛的情报合作.中国军队借助于美国的部分技术,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美英提供了大量情报,这些情报无疑成为他们后来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战后,关于中美、中英情报合作的秘闻频频见诸报端,但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史实不为人所知,其中中英空军情报合作就有一段鲜为...  相似文献   

2.
日前,被誉为印度“情报之父”的84岁的印度情报界鼻祖纳斯·考在新德里逝世。这个最神秘的人一生充满了传奇。他的名字曾经被载入《世界头号情报人物传记》。他的逝世标志着印度情报史上一段辉煌时期的结束。 甘地总理身边最信任的人 纳斯·考1918年出生在印度北部城市贝纳勒斯,大学毕业后进入印度警界,1947年印度独立前加入了当时由英国人创建的印度情报局,成为情报局中首批印度教官。印度  相似文献   

3.
情报意识指人在认识情报这一客体过程中对空间结构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的觉察、调节或控制.空间结构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在情报意识中,情报工作人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这两种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日,美国迈克斯新闻网站首次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中央情报局提交的一份报告显示,大间谍罗伯特·汉森向苏联透露了美国“保护总统计划”这一绝密情报。美国中情局专为汉森案设立了破坏控制评估小组,目的是评估汉森出卖的情报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失。小组组长由中情局资深情报分析专家保罗·莱德蒙担任。据一位接近莱德蒙的人士透露,这份情报的价值决不是数十亿美元,而是数千亿美元!这是历史上最为昂贵的一份情报。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项计划呢?如果受到大规模的核打击,美国总统及其继任者如何生存?如何确保最高指挥不致瘫痪?这是被列为美…  相似文献   

5.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8):62-63
2011年5月,美国海军士兵布莱恩·马丁因向一名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卖了一批高度机密的文件、照片和图像等情报,被法庭判处长达34年的有期徒刑。事发时,马丁是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一名情报专家,所任工作与美军在阿富汗行动密切相关。马丁一直以为他的间谍行动接头人是一名“中国情报官员”,实际上却是联邦调查局的卧底特工。不知不觉间,他就已经落入了反情报部门挖好的陷阱,最终成了联邦调查局“钓鱼执法”的又一个“战利品”。  相似文献   

6.
近读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被书中主人公的敬业、服从、忠诚、勤奋的品德和行动深深感动。故事中的英雄,那个送信的人罗文,是美国陆军一位年轻中尉。当时正值美西战争(1898年4月至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的战争)爆发,时任美国总统的麦金莱急切地希望得到有关情报。他认识到美国军队必须与古巴的起义军配合  相似文献   

7.
1941年12月7日午夜1点30分刚过,位于华盛顿奉布里奇岛的海军情报拦截站截获了由东京发往日本驻华盛顿大使馆的一份情报。该情报用“紫码”书写。这是日本外交密码中最机密也是最复杂的一种。当时,太平洋地区的局势日益紧张,因此,破解这份密码情报就显得十分迫切。这是过去18个小时中所传送的一系列情报中的最后一份。它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要的消息之一。 他们破译了电文,比日本人在珍珠港投下的第一批炸弹早了5个小时 密码局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破解一组日本外交密码。这并不容易。除了日语本身的复杂性,日方还使用了从1919年到1920年春之间所使用的近12种不同的代码。1921  相似文献   

8.
程刚 《环球军事》2013,(22):45-45
苏联红军包围了柏林。波兰一座集中营接到纳粹总部的密电,一个月内处死所有在押人员。红军战俘地下组织负责人罗夫获取了这一情报,万分焦虑,不是因为死亡面对着他,而是这座集中营里关押着一位重要人物:波兰的一位城市建筑专家。胜利即将来临,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家园,大规模进行战后重建,这位专家是无价之宝。屠杀即将开始,如果找不到那位专家,或者他被杀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美军推进情报转型的如进一步改组战术情报系统的编制,提升部门运行效率;打造情报"扁平网络",提升战术级单元情报感知能力;扬弃传统情报方式,恢复人工情报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等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男人喜欢美女,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男人怜香惜玉丧失了警惕。正是因为这一弱点,世界各国不少情报部门都把招募间谍的聚焦点转向美女,利用一些政府或军队高官因贪图美色而窃取情报,其手法不断翻新,诱惑招法让人难以想像。下面是绝色佳人套取情报精彩片断回放。  相似文献   

11.
韩国情报机关有国家保安部队、警察、总统官邸警卫室情报处、首都警备司令部情报处、国防情报局、外交部情报局等。核心是安全企划部。它拥有“调整、监督情报安全业务”的权力。安企部总部设在汉城市。根据其所在地名市民称它“南山”。 安全企划部长与总理职权相同。安企部权力渗透到所有领域,被称为“幕后政府”。组织编制如下:部长、次长、次长助理,第一至第九局、综合计划局、负责南北对话的南北问题协议局,监察室、情报学校、汉城市及各道地方组织。 各业务局分别负责国内情报、海外情报、言论、反共、对日工作、对朝鲜的工作等,尤其重视从朝鲜叛逃者处获得的情报。一种说法,其正式职员5000-7000人。在政府其他机关中有许多兼职人员。根据安企  相似文献   

12.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天,在塔特家的门前,有位英国海军军官,探头探脑地在张望,他是个年轻的布雷专家。在楼上的塔特一看是英国海军军官,赶快从窗口内跟他招呼,要布雷专家进来玩玩。塔特是个双重间谍,既为德国提供情报,也为英国提供一些情报。他早打定这位英国海军军官的主意,想从他嘴里弄到一些对德国人有用的情报。英国海军军官笑笑,走进了塔特的房里。塔特马上热情招待,拿出烟和咖啡。一阵寒喧之后,塔持问着:“有什么重要消息?”英布雷军官说:“你等着看好戏吧,我们布置了一个新的水雷区,专门等着德  相似文献   

13.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5):62-63
海湾战争期间,阿尔伯特·索姆波莱曾是美国驻德国陆军炮兵部队的一名操炮手。但索姆波莱处在这样一个位置上,非但没有好好操作好手中的大炮来对付敌人,反而将“炮口”转向了自己人。他背叛国家,向约旦和伊拉克出卖情报。而且在出卖情报的同时,他竟然将军事身份证、化学防护设备等部分军品都拿来换钱。  相似文献   

14.
美国情报机构斯诺登披露“棱镜”情报监控项目,让世界知道了美国一项大的国家秘密。“棱镜”情报的监控往往就是入侵它国政府、企业的局域网获取情报  相似文献   

15.
王延忠 《环球军事》2010,(17):60-61
1909年,英国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斯米特·卡明接到命令:成立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对于曼斯菲尔德这个已经50岁高龄且不掌握哪怕一门外语的级别不算高的军官来说,这个担子似乎显得过重了。在一般人看来,这个长着一张倔强小嘴的矮胖老头实在不像是一位能担此重任的人物。但仅过了几年,卡明就凭借着一个小办公室和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费为大英帝国编织了一张全球间谍网。这张大网的工作极有成效,为英帝国多次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6.
预警卫星面临着海量情报数据处理的任务需求,正确地评估其情报处理系统效能对分析预警卫星的探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情报处理系统工作模式,依据效能评估准则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从情报处理能力、目标检测能力、资源运用能力、系统服务能力4个方面构建了预警卫星情报处理系统的效能指标体系,并针对相应的各项指标构建了数学模型,为下一步预警卫星的整体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向上 《军事史林》2006,(11):10-14
李克农、钱壮飞、胡底在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与政治保卫史上,是三个功莫大焉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们就在周恩来等人的安排下,深入龙潭虎穴,与强敌斗智斗勇,在情报史上演出了一幕幕极为惊心动魄的动人篇章,在身份暴露后,他们相继来到中央苏区,以丰富的情报斗争经验,活跃在政治保卫战线,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战略制胜的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势,我们军工企业既要面临国内同行的竞争,也需迎击跨国公司的挤压,在清醒地认知自身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全面了解己知和未知的竞争对手。与国外很多大公司已经建立了自己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并已从获取的竞争情报中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相比,我们的军工企业在竞争情报这个领域尽管也有成功的个案,如近日成飞(集团)公司在对美国波音公司转包生产索赔一案中,由于成飞在谈判前做足大量的证据收集工作并对双方的优势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谈判策略才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此案也暴露出一些军工企业普遍存在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前期情报收集工作还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企业情报竞争力、发展竞争情报研究、监视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就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的重大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9.
彭华 《环球军事》2008,(13):42-44
从上世纪60年代末起,以色列频频遭遇劫机事件。在以色列针对恐怖分子展开的反劫机行动中,最有名的莫过于1972年5月9日的“同位素”行动,这次行动是以色列特种部队第一次成功解救了在客机上被恐怖分子劫持的人质。在参加此次行动的以色列突击队中,不少人后来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他们中出了两位以色列总理、著名情报机关“摩萨德”(以色列秘密情报局)的局长和以军正副总参谋长。近日,俄罗斯《星火》杂志的记者采访了当年参加过这一行动的以色列老特种兵莫德海·拉哈米姆,了解到行动过程中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查伊甘·金,美籍韩国人,在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担任情报分析员期间,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大肆窃取秘密材料,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就为韩国窃取了50多份绝密材料。1996年9月,美国联邦调查局获悉他的间谍行径后,成功将其捕获。与此同时,金的落网还为美韩两国原本铁板一样硬的军事同盟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