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南革命老区永嘉县是红十三军的诞生地。红军时期,这里的人民曾用鲜血染红了红十三军的军旗,以其特有的风采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爱国尚武的优良传统在这块英雄的红色土地上不断发扬光大,涌现出许多心系国防、热爱武装工作的领导干部。现任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谢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3军,是一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诞生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商南、六霍起义的烈火之中。1930年12月,由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一部和红2师两个连以及六霍补充营合编为红1军第3师第7团,共500余人,匡继学任团长。红7团成立后,投入了第1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1月,红1军和15军合编为红4军,红7团改为红军第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肖方任师长,王小亭任政委。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6月,毛正初领导的六安独立团编为红12师第35团。10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第10师第28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部队。所属各师在编入该军建制之前,各有不同的战斗经历。该军第139师的前身,是1930年10月在湘赣边根据地成立的红军独立第1师,师长刘沛云,政治委员谭思聪。1932年10月,该师编入红8军并改称第22师,师长谭家述,政治委员王震。1933年6月,该师编入红6军团,改称第17师,师长由红六军团长肖克兼任,蔡会文任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保  相似文献   

4.
我军最早建立的军团是1930年6月中旬在闽西长汀成立的红1军团。该军团是以红4军为基础并集合闽西和赣西南的地方主力红军合编而成的。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先后转战赣闽边界,进入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3月,赣西南、闽西苏维埃相继成立。4月,中共闽西特委将闽西地区的红军合编,组成红12军。  相似文献   

5.
(一)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是在红4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于1932年11月重新组建的一支革命武装. 重建后的红25军,在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先后取得了郭家河、长岭岗、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歼敌正规军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危害和敌人的残酷“围剿”,根据地的形势仍很严重.红25军是继续坚持老根据地的斗争还是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历史地提到了鄂豫皖省委面前.  相似文献   

6.
赣西南红二十军始末郭继国,王善志赣西南之红二十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永新、吉水、泰和地区的地方赤卫队(特务队)合编而成的一支革命武装。大革命失败以后,赣西南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奋起抗争,举行武装起义,先后建立党的组织和地方政权,组建了...  相似文献   

7.
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红4军参谋长、红7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西征军曾经两次大规模入湘,并同纷起响应的湖南农民群众、会党武装互相配合,共同进行抗击湘军的斗争。对这场斗争的重要意义和失败原因,拙文《论西征军入湘和湖南人民的抗清斗争》①已作了详细的说明,本文论述的重点则是西征期间太平军大队离湘后,即请咸丰四年闰七月初至六年夏秋间,湖南境内人民继续进行抗清斗争的情况和特点;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抗清斗争主要集中在湘南、湘北以及湘赣、湘黔边境地区,本省“土匪”与邻省“股匪”的结合与分离;湘省境内的抗清斗争与整个太平天国西征战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一)西征…  相似文献   

9.
左良玉起家东林集团,在弘光年朋党斗争中成为江南党社倚重的上游军事力量。黄澍入朝事件激化了南京与武昌间的矛盾,促使南京马党加速清洗复社人士,朝中朋党攻讦直趋白热化。复社政治斗争失败令左良玉利用南太子为借口,顺流东下,打出"清君侧,救太子"的旗帜,意图依靠清君侧保持实力、避顺军锋芒,又能顺而打入南京推翻马阮党徒,借江南人望操纵朝政。左良玉依托崇祯早年势力强大的东林集团起家,因东林、阉党斗争与南京朝廷嫌隙日深,最终因弘光元年江南党社政治斗争中失势起兵,他的东林背景、黄澍朝觐与马阮、复社间的朋党斗争是分析左良玉叛乱原因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留在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成立了红二十七军。当时皖西地区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十分险恶。红二十七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打垮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自己,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配合了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其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为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爷爷李翔梧是中共早期中央军事部领导机关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后来曾历任中央军事部副秘书长、红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13军政治部主任、红14军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2.
开展兵运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基本手段是通过派人打入国民党军内部建立秘密党组织、发展党员,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组织哗变或起义。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兵运工作中摸索总结出强调阶级斗争、坚持士兵斗争与工农斗争相结合、坚持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以及坚持组织工作中的保密制度等原则,并形成群众性和实践性的鲜明特点。尽管这一运动在当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但它在削弱国民党军力量的同时发展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开创了人民解放军瓦解敌军工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敬亭在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事实上,高敬亭在红25军长征后,按照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勇敢地担负起全面组织领导鄂豫皖边区党政军民,与凶恶敌人继续斗争的重任,英勇顽强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使大别山红旗不倒。在斗争实践中,他坚持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适时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切合斗争实际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连续粉碎敌人的反复"清剿",保存了一大批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骨干,建立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据点,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他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同国民党当局谈判斗争中,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无产阶级革命坚定的原则性与必要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捍卫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广大军民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相似文献   

15.
古田会议召开之前,红4军领导层内部在军队建设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朱毛之争”。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4军主要领导人都以为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觉悟、大局观念和责任感,进行了积极的思想斗争,还与中共中央进行思想互动,最终不仅消除了分歧,还使思想认识达到高度统一,对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思考与发展     
本期"特稿"发表的是浦传彬、浦一飞的文章《思考波音公司的"军"和"民"》。100年来,波音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亦"军"亦"民"的方针,在"军"和"民"的相互促进中不断发展。如今,全球上空飞着的飞机有一多半是波音公司的,有军机也有民机。波音公司走出了一条既开发军用飞机又开发民用飞机的成功之路、一条既创造军用产品又创造民用产品的双赢之路、一条当代航空工业"军"和"民"融合一体之路、一条由初级经中级到高级的"军""民"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1934年8月7日,由于湘赣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6军团为执行中央赋予的探路先遣任务而离开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其间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纵横5000余里,突破湘赣桂黔四省敌军围追堵截,最终于10月24日与红3军(红2军团)在贵州印江木黄胜利会师。为了这份胜利,红6军团付出了巨大代价,部队从出发之时的9700余人降至3300余人。[1]但是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红6军团的行动不仅完成探路使命,更“保存了有生力量,在四川、湖北、贵州广大地区保持了红军的强大政治影响”。[2]  相似文献   

18.
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兵运工作,发动兵变组织武装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我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之一。"两当起义"是我党策动国民党军阀部队整建制兵变,举行武装起义,开展武装斗争的成功范例。为党领导陕甘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经验教训和宝贵启示,促成了陕甘革命斗争从组织武装暴动,发动兵变建武装,转变到兵变与农民武装暴动相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武装割据,走井冈山道路上来。以"两当起义"为标志,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地方革命领袖开始了创建渭北、照金、南梁等苏区根据地的探索和实践,陕甘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当起义"为陕甘边根据地最终形成与建立,奠定了思想上的基础,提供了斗争指导方针转变的条件,对陕甘边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古田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思想,并把纯洁官兵思想、端正价值追求作为当时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我们要以古田会议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开拓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子,为强军兴军伟大实践提供坚实力量支撑。一、坚持把铸牢军魂作为基础工程,不断夯实官兵矢志不移的核心价值根基古田会议提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确立了我军的军魂。  相似文献   

20.
<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创建和领导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起初叫工农革命军,后模仿苏军也叫红军,1930年后逐渐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红军来源有三:一是全国各地近百次起义、暴动保留下来的武装,二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兵运工作成功策反的武装,三是整合、改造的农民武装。据考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出现了35个军的番号,其中有成长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朱毛红4军、湘鄂西红3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