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60、70年代,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为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三线建设的酝酿与决策、部署与实施、调整与改造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为加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促进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在三线建设的酝酿与决策、部署与实施、调整与改造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50年代末至70年代,我国曾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巨额投资,进行了一项浩大的战略工程——三线建设。对我国实施的这项战略工程到底应该如何评价,当前应如何搞好三线建设的调整,我国还要不要继续进行三线建设,目前还存在意见分歧。本文试从现代战争的一些特点出发,谈点一孔之见。一、三线建设的方向和成就必须充分肯定我国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及时对三线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围绕三线建设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的三线建设中,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三个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努力建立中苏两党、两国团结关系,争取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是研究制定了以备战为中心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三线建设要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三是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一系列会议,指导实施三线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5.
重要的战略地位使陕西地区成为中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陕西三线建设企业具有沿陇海铁路线、沿渭河与汉江及沿秦岭山区分散布局的特点。这些三线建设企业涵盖了航天、航空、兵器、机械、冶金、化学、能源等重工业部门。其中,以航天、航空、兵器、电子、核等为主的国防工业是陕西地区三线建设的重点。三线建设提高了陕西工业生产能力,奠定了陕西省工业基础,使陕西形成以机械工业为主,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重工业在内的、门类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在“分散、靠山、隐蔽”的布局方针下,陕西三线建设企业沿陇海铁路线和秦岭山区分散布局,从根本上调整了陕西工业主要依托于西安、宝鸡、咸阳等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推动了汉中、渭南、韩城、铜川等一批工业城镇兴起,带动了陕南和陕北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七五”重点课题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战略研究总课题组同陕西省三线建设调整规划办公室联合举办的“三线军工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1987年12月20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从全国180篇征文中选出的79篇论文的作者,课题组部分成员,以及国务院、国家经委、计委、有关部门、  相似文献   

7.
始于60年代中期的三线建设,为四川省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潜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三线改造,又给予四川省经济发展以直接的带动力、推动力,并使之走向外向型发展道路。由此观之,三线建设与改造对全国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三线建设与改造,以进一步发挥三线军工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党中央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这对地处我国中西部腹地的三线企业,特别是三线军工企业,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为以“调整改造、发挥作用”为指导方针的三线调整工作提出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发展新机遇,三线企业和国防军工单位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革创新,迎接挑战,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三线军工是西部 大开发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经过建国以后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三线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线建设历史背景与缘起的分析和对三线建设决策和实施进程的探究,总结了三线建设的成就贡献、历史局限、当代影响与现实启示,为践行"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研究积累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鉴于国家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作出了加强战备、调整工业布局、进行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三线建设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上的重大事件悄悄地迈开了其坚实的步伐.时至20世纪90年代,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被提上国家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议事日程,三线建设作为备战时期的西部大开发开始为学者关注.2012年5月6日,由上海大学历史系主办的"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上海圆满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等单位的数十位学者和研究生,首次就三线建设的诸多问题展开深入的对话.日本东京大学的有关学者也提交了论文.原上海小三线后方基地管理局党委书记王昌法、局长王志洪等三线建设亲历者应邀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