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关于甲午战争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即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俄英美等国对甲午战争的影响、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与评论。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决策评议张一文1894年(清光绪二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的惨败而告终。清军战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战前多年来国防发展战略的失误,也有作战指导方面的失误。而在作战指导方面,则既有前线将领作战指挥方面的原因,也有清廷中枢...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期间,外交官宋育仁曾提出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如果他的奇袭计划能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或许会是另一个样子……宋育仁(1858年至1931年),清末著名维新思想家、活动家,时人誉之谈新政最早,治经术最深,著作等身,名满天下,其思想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出版、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1886年,宋育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在反思和批判洋务运动基础上,宋育仁于1891年完成《时务论》的写作,全面阐述其维新变法主张。  相似文献   

4.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5.
许华 《军事历史》2016,(5):53-57
120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东亚地区战略格局的形成及其后续发展,均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结合海权理论,从政治、经济、工业技术和海军海防战略等四个方面,对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失败结局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军事上而言,清朝军事改革不彻底,战争准备不足、战略指导混乱无方、战术战法不当、军队战斗力低下等,是酿成甲午惨败悲剧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其教训极为沉重,给当今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杨杰在《国防新论》中写道:"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根据全国人力、物力、文化力的总和来决定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武力之战,也是两国的"文化力"之战。武力之战让我们看到的是舰船、大炮和热血,"文化力"之战则让我们感受到思想、观念和灵魂的力量。"文化力"不足,散而不聚焉能不败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8.
徐平  王子钰 《军事史林》2014,(10):28-33
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以往国人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从中日两国甲午战争期间军事领导机构设置、领导成员配备等情况看,中国明显处于劣势.这也可以看做是最终导致中国战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军事史林》2014,(12):36-39
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最终以中国惨败而结束.总结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许多人都认为首先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其次是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再是中国军队经费不足,装备落后,指挥不当.事实上,北洋水师完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纪松弛.而北洋水师军纪松弛,就是从洋顾问琅威理离职以后出现的.说起北洋水师的军纪,公认以琅威理愤而辞职为分水岭.正是这位洋教头,在近代中国创建海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军事观念的革新是北洋海军创建发展的思想前提。北洋海军的成军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的突出成果 ;其武器装备和海防建设是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实现“船坚炮利”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就 ;北洋海军集中展现了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变革在教育训练、军制变革、作战方式革新方面取得的成就。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覆没同时也暴露了甲午战前中国军事变革的诸多缺陷  相似文献   

11.
高林 《当代海军》2006,(10):74-75
据史料记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直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方面使用的一些重要的军用密码电报,很多被日本破译,致使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失。中方发现密电码被破译后,几经变更密码,同时增设针对日方密码机的改进型截收破译设备,培训了多批高级破译专家。在抗日战争中,破译了山本大将出巡、偷袭珍珠港、南进战略等多批绝密密码电报,给予日本军国主义以致命的打击,为抗日战争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甲午战争清政府密电码日方了如指掌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之所以惨败,除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明治天皇提出了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所谓“开拓”的第一个实际目标,就是一海之隔的近邻中国和朝鲜。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这就是历史上的“中日甲午战争”。优秀历史题材影片《甲午海战》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郑观应的诗歌《大东沟战争感作》,是描写这一历史事件的佳作。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甲午海战乃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一役,然而清北洋舰队自黄海之战后株守蜷伏军港,惨遭全军覆没,严重影响了整个战局。以往史著均将甲午海战的失败归结于李鸿章“保船制敌”的策略,认为这是“避战保船”的失败主义方针,但笔者在认真查考研究了有关史料之后,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尚值得进一步商讨。  相似文献   

14.
日本鱼雷发展简史日本是世界上使用鱼雷较早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海战中首先大量使用了从国外购买的鱼雷,日本鱼雷工业是在1883年购买使用德国“黑  相似文献   

15.
载洵、萨镇冰出国考察海军始末周京南清朝末叶,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积弊日久,已无力对付帝国主义列强的汹汹气势。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更如雪上加霜,使当时中国极为有限的海、陆军事力量损失殆尽。为挽救危亡局面,1909年(宣统元年)清廷重提振兴海陆军之议,于是年5...  相似文献   

16.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强化国家机器,维护发发可危的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仿照西法,编练新式陆军的思想,从而使清末陆军步入了近代化正规化的轨道。现对此作~扼要的述评。一、编练新式陆军思想的产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不但海军惨遭覆没,陆军也屡战屡败,演不成军。这就使不少人开始从制度方面揭露中国陆军的落后和腐败。袁世凯明确指出:“此次军兴,往往易为敌乘,迭见挫败者,虽由调度之无方,实亦军制之末善。”①张之洞认为清陆军有“七弊”,即:人皆乌合,来去无恒;里居不确,良美难分;不论出征驻防,无不缺额;克扣摊…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所经历的最为惨重的一次失败。本文从战争准备、情报收集、战略谋划、指挥关系、战略战术、装备及后勤保障等七个方面对清军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战败暴露出来的晚清三十年军事改革的不彻底性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8.
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述略陈宇由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和海军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纪念甲午战争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8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  相似文献   

19.
陆战是中日甲午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清陆军在甲午战争的表现作负面评价是片面的。清陆军在各次大战前有计划有准备,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阻击战,组织过多次反击战。清陆军将士奋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将永彪史册。清军陆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昏庸腐败,具体体现在战争中无明确的战略方针、战术失误、无视民众的作用和缺乏统一的组织指挥。  相似文献   

20.
日俄战争是日本继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帝国扩张道路上发动的又一场决定性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沙俄以极端轻视日本的姿态投入战争,屡遭败绩,最终不得不承认战争失利。其情报管理能力与情报保障能力水平低下是导致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日本因拥有全面情报战理念并在情报工作中花费巨资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战后一跃跻身世界列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