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散射探测的鱼眼激光告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鱼眼激光告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散射探测的鱼眼激光告警系统的探测模型,推导出系统的目标光斑成像公式及目标光斑到达探测系统的单像元能量公式,最后引用美国休斯飞机公司AN/TVQ-2激光目标指示器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激光传输距离及鱼眼告警系统设置高度与探测器单像元能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地面PD雷达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及其在杂波重叠环境中采用参差PRF组和3/7准则解模糊后对小目标的探测能力,同时与其在压制性干扰环境中对小目标的探测能力进行对比,得到了该干扰信号对雷达目标探测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田武 《国防科技》2004,(1):87-87
在一场战斗中,隐蔽在浓密树林中且覆盖了许多伪装物的一队坦克在敌侦察机飞过后不久,就遭到了轰炸。是谁给侦察机装上了“透视眼”,让其能穿透浓密树叶的遮挡发现了坦克?原来是侦察机装载的合成孔径雷达使侦察机具有了“透视”功能。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新型侦察遥感设备,其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穿透某些掩盖物和识别伪装。在空中、空间侦察与监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机载侦察雷达主要使用合成孔径雷达,如美国的TR-1A高空战术侦察机、U-2R战略侦察机等均装有合成孔径雷达,“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也装有这种雷达。在恶…  相似文献   

4.
U-2是一种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或战术照像和电子侦察任务的高空侦察机。这种飞机是由于1960年5月1日美国飞行员加里·鲍威尔驾驶的一架U-2型间谍飞机在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被击落而出了名,直至今天仍有20余架在美国空军服役。冷战时期,U-2飞机还由美国飞行员和台湾国民党的飞行员驾驶在中国大陆上空飞行,从事间谍活动。从1962年9月~1965年1月,相继有入侵侦察的5架国民党空军的U-2C型飞机被中国空军地空导弹击落。这篇登在美国《空军杂志》的文章记录了U-2发展历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小片断,以便读者对这种传奇式的间谍飞机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5.
用于空空导弹发射及制导的地空信息支援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空信息支援是指地面雷达探测本机和目标的信息,实时传输到飞机上;飞机利用地面探测系统传送的信息,在显示设备上显示目标,再控制导弹的瞄准发射和制导。介绍了这种信息传输方式的特点及对现有系统需进行的改进措施,分析了信号传输的最佳路径,进行了精度分析,论证了它的技术可行性。最后得出结论:该方案可行,满足导弹的瞄准发射制导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当今美军已实现了海、陆、空、天“四位一体”多途径间谍网络体系。美空中就拥有庞大的“空中间谍”侦察飞机家族。每个成员性能优越,都曾显赫一时。 声名狼藉的“黑寡妇” 早期的U-2飞机由于技术性能不甚过关,在执行任务期间曾多次被苏联、中国等侦察对象击落,再加之全身漆黑,专门从事秘密的照相和侦察活动,因而得了一个“黑寡妇”恶名。U-2于1966年开始研制,1968年正式装备部队。美军服现役的12架U-2R飞机航程为1.06万公里,飞行高度可达2.1万米,最高速度为80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超过10小时。它能在1.5万米高空,4小时内,拍下宽780公里、长4300公里范围内地面景  相似文献   

7.
于天涛 《现代军事》2009,(12):41-41
U-2侦察机是美国空军的传奇,因此当2006年美国空军提出了在未来5年内将U-2飞机全部封存的建议时,美国国会和情报机构都大吃一惊。美国空军预定的U-2退役最后期限是2013年.因为那时美国空军将获得第一批9架“全球鹰”无人飞机.这种无人机是为了替代U-2的侦查任务而特别定制的。  相似文献   

8.
战术系统的有效概念论证和训练模拟需要一个能提供真实的、对抗的战术形势的威胁环境。本文采用一种灵活、模块化的方法来设计这一自动威胁环境,以满足需要。 本文的整个威胁模型提供了一个敌对军事力量,其中包括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地面武器系统、无线电探测和定位设备。所有这些威胁元素均由C~3I(通讯、指挥、控制和信息)模型协调,并能用做进攻性作战。来袭飞机沿着选定的巡航路线飞行,使用地形匹配技术,直到探测到潜在的目标。这时来袭飞机可以对目标进行攻击,也可以继续沿航路飞行。地面系统按特定的方式搜索目标,当探测到目标,并且目标处于武器有效射程之内时,武器就开火.雷达阵地和无线电测向阵地试图锁定目标位置并警戒其它威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七十年代的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利用光电技术的最新成果,研制成了一种新型角速度轰炸系统,装备在A—4M和AV—8B飞机上。其实角速度轰炸是一个老概念。在水平轰炸时,我们知道在真空中的瞄准线角速度公式(1)式见图1:  相似文献   

10.
引言由于地面反射能量淹没了飞机反射的能量,使得常规脉冲雷达难以发现低空飞行的飞机。早在二次大战期间,人们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就促使人们研制多卜勒雷达,这种雷达根据飞机相对地面速度产生的多卜勒频率差分离目标信号与地杂波信号。最早的多卜勒雷达是连续波雷达,由雷锡恩公可首创,用在麻雀和霍克导弹系统上(接着被美国海军和苏联采纳)。后来,许多承包商把这些技术基础应用到多卜勒雷达上,因而后者兼有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作战飞机主要利用雷达探测和跟踪飞机、导弹等威胁目标。但雷达以主动方式工作,容易暴露自身位置,这一缺陷在现代作战环境下尤其明显,并严重影响到载机的生存。相比之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nfrared Search andTrack System,简称IRST)则通过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进行搜索和跟踪,相当于一种“被动式雷达”,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可以避免载机在电子  相似文献   

12.
休斯飞机公司刚刚公开了用于美国陆军光纤制导反坦克导弹FOG-M的新式红外自动导引头。这种“革新式”自动导引头配有首次(在一枚导弹上)采用单片电路的一个红外探测器。这种焦平面矩阵包含有65536个探测元,它们在掺有硅化金的一块片子上被排成256×256个元的一个镶嵌光电阴极。该芯片多路传送每个探测元的信号,以构成被瞄准目标的完整图象,然后被转换成视频信号(用光纤传输),从而在屏幕上得到显示,使射手可在发射前、后进行探测并给导弹指定目标。这种电子扫描式(无反射镜)单片固态探测器的技术使探测器大为简化,较之常规自动导引头,减轻了重量,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军电子战系统的采购预算(198~1987) 经费(百万美元)财政年度 序号 计 划 名 称 1985 1986 1987 战斗机 2 B-IB少量预先采购(0.01)6 5 一 4 F-15C/D/E少量预先采购(0.01)18 19 18 6 F-16C用少量预先采购(0.of)24 28 30 飞 机 29 TR-1/U-2少量预先采购(0.2)34 69 22 战略飞机的改进型 31~33 B-52G,FB-111,B-IB(0.15)70 72 132 ·不断改进的ALQ-117 B-52G Pave A4int ·B52H的 ALQ-172电子于扰 ·提高箔条/曳光弹的电子战训陈功能 ·提高*r皿二A的电子…  相似文献   

14.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大约动用了50多颗卫星在太空助阵,其中两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引人注目,这种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种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上的关键设备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它能克服云、雾、雨、雪和黑夜等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侦察,其探测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是普通雷达所不能比拟的,素有“雷达慧眼”之美誉。  相似文献   

15.
作战飞机的任务是打击敌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目标在哪里?武器往什么地方打?机载雷达即承担此项重任。但近年来遇到了电子千扰和隐身技术等诸多挑战,传统的雷达技术已难以应付。历史证明,采用新技术的雷达体制是提高探测能力的原动力,在单脉冲跟踪体制未获使用以前,圆锥扫捕体制的雷达很难对付敌方施放的角度欺骗干扰,没有相参体制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就无法发现藉着强大的地杂波掩护的低空人侵的飞机和导弹;没有频率捷变体制的雷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固定波束裂开自动跟踪雷达,由雷达回波的地面反射导致的雷达目标跟踪误差已经计算出来。此篇论文中的分析和结果应用到均一照射抛物面反射器上,此反射器在3cm波长上波宽为1°。很明显,经典的传播理论充分地说明了地面反射误差。当地面反射系数大约为-0.4目标仰角接近0°时,理论和试验均表明跟踪误差为±10 '。在目标仰角5°时跟踪误差为±1',甚至在较大范围的仰角上,这将是控制当今精密雷达目标跟踪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一简单计算峰值误差公式已列出,其准确度可至仰角为0.5°时。放在反射点的反地面反射屏对跟踪给出了实质性改进。对所有可能的目标方位角,屏设计足够宽以避免任何源自目标影象的大量辐射,目标乃绕着屏的垂直边缘绕射。因此,大多情况下,屏是无效的。符号一览表λ=波长(3cm)△h=地面不规则垂直高度α=相对于雷达目标真实仰角β=俯视掠地角θ=参考天线极化图角f(θ)=天线极化图函数F=方程4左侧项T=常量,用以这次试验的天线为159.5ρ=地面反射系数h=接收天线超出地面的高度E=由地面反射引起的跟踪误差E_(max)=跟踪误差曲线的最大值B天线波宽P_T=天线接收总功率P_0=自由空间的接收功率φ=直射和反射线间总的相移差A_1和A_0=增益控制器中设置的最大和最小能量值H=目标超出地面的高度 R=雷达目标间距离S'=雷达与目标影象间距离d=接收机与源之间水平距离K=2π/λα_R=雷达测到的表面仰角δ=雷达极化图的半波裂开角  相似文献   

17.
雷达目标的微多普勒特征在雷达目标探测与识别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在成为目标探测与识别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介绍了一种基于调制谱的空中目标识别方法,根据空中目标回波、综合时域的幅度信息、时域的相位信息和频域的微多普勒信息,将空中目标分为直升机类目标、螺旋桨类飞机目标和涡扇类飞机目标,利用实测数据对结论进行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对这些目标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8.
作战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会遭遇来自空中、海面或地面的各种威胁,包括雷达对飞机本身的探测及侦察设备对机载雷达的无源侦察,极大威胁到载机的生存。提出了一种仿真分析方法,考虑飞机平台雷达散射面积的各向差异性及机载雷达天线的方向性,将探测或侦察范围中心从传统的计算方转移至作用方,形成"被探测区"或"侦察暴露区",使指挥员能更客观地判断航路点处的威胁情况,辅助后续筹划,效果已经得到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9.
雷达对地面目标的搜索效能是直升机对地作战效能评估的基础,建立雷达对地面目标搜索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几个因素对发现目标概率的影响,以及提高目标发现概率的方法,进而提高直升机的作战效能.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雷达探测地面目标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对于指挥决策部门和设计单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超小型制造工艺的最新发展,可能制造出使用在毫米波频率(30—300GHz)的器件,从而现在有可能研究小型的空对地终端制导导弹雷达。直到目前为止,一般的微波雷达因为尺寸限制,以及达不到从地面杂波干扰背景中探测目标要求的高分辨力,而没有被使用在这一应用中。在最高频率上工作的雷达,可以允许使用宽带发射波形来获得高分辨力,甚至于象在自然的地面杂波干扰环境中的装甲车这样的小目标也一样得到高信杂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