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新军事变革浪潮,我国空军转型建设必须加大投入,加速实现空军整体技术水平由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跨越,整体作战能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跨越,作战范围由航空领域向航天领域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航空兵部队是空军战斗力的主体,按照军委新时期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战略决策,空军部队正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航空兵部队着眼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苦练精兵,不仅提高了飞行训练强度和难度,而且在培养全天候、全时空战斗员训练方面加大了力度,尤其是夜航作战训练。因此,搞好航空兵部队夜航参训人员夜餐保障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民兵、预备役部队支援配合空军作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运用。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土防空、抗美援朝和一些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广大民兵积极支援配合空军进行要地防空、保卫机场(阵地、仓库),执行“三抢”(抢修、抢救、抢运)和技术勤务保障等任务,曾创造过辉煌的战绩。历史实践表明,空军虽然作战在空中,但基础在地面,离开地面的指挥、引导和技术勤务保障,就不可能夺取空战的胜利。因此,认  相似文献   

4.
杨忠 《国防》2007,(3):53-54
空袭与防空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样式,空军是遂行防空作战任务的主体力量,空军民兵是空军遂行作战任务不可或缺的支援、配合和保障力量.面向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加强空军民兵建设,提升空军防空能力,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郭成良 《国防》2001,(10):30-31
军委江泽民主席为空军的题词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人民空军而奋斗."江主席的题词,指明了空军新世纪发展的前进方向,标志着人民空军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壮大,进入了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转型"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空军实际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空军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转型"建设的需要,把后备力量队伍、装备物资动员储备和动员组织领导体制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空军现役部队和后备力量的协调发展,实现空军整体"转型"建设的历史跨越.  相似文献   

6.
空军第三飞行学院成立60年来,为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培养了大批飞行员,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一是培养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战功卓著;二是培养的飞行员中涌现多名试飞英雄、功勋飞行员和航天员;三是培养了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  相似文献   

7.
早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就提出“战略空军”的构想,其核心是将空军建设成为一支航空与航天一体化作战部队。目前,韩国正在按照《战略空军建设发展规划》组建自己的战略空军。“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在2010年建立由侦察卫星、侦察机、地面预警雷达组成的独立、完整的战略侦察、监视及预警系统,把预警距离扩大达1000公里,预警时间提前4~8分钟;重点发展高性能的空军武器装备,使空军具备以首都首尔为中心、在半径2500公里空域范围内执行各种战斗任务的能力,为远海防空和保护海上通道提供空中支援;加强防空力量建设,提高本土防空能力。一、采购…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军在韩国的战略收缩以及韩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崛起,韩美联合的空中作战体制受到挑战。原来那种主要担负支援陆军固守防御作战任务的韩国空军已不能适应其所肩负的作战任务,于是为了适应"空天一体战"的需要,韩军开始积极推行"自主型国防"计划,明确提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要由"本土防御"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由此,韩国空军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重点提高防空防天、侦察预警和空中攻击能力,减少未来作战中对美军的依赖,加速打造"自主型"空军。  相似文献   

9.
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空军“攻防兼备”的作战要求 ,将空军的武器装备分为作战力量装备和保障力量装备 ,并按进攻和防守两种主要的作战样式对空军的武器装备体系进行了作战效能分析 ,探讨了分析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的方法和思路 ,为建立空军武器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兵家素有“海上无掩体”之说,空中优势对于渡海登陆、对敌发动毁灭性打击意义重大。台湾军方一直把防空作战能力列为发展重点,近年又提出“战略持久,拦截第一,有限反制,保存战力”的防空作战方针,加紧研制和购买先进的防空武器装备,提高防空作战能力。2004年4月1日,台军还成立了新的防空导弹司令部,该司令部将掌管所有属于陆军和海军的陆基导弹部队。由此可见。台军的地面防空力量是台湾防空作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单分析台军地面防空武器装备的配置特点、性能局限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