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6月9日受控飞离月球,经过77天的飞行,8月25日23时27分,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太阳与地球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  相似文献   

2.
资讯     
嫦娥二号深空探测突破2000万公里 2月28日10时18分,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公里,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目前,嫦娥二号卫星状态良好,各项飞控事件执行正常,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相似文献   

3.
嫦娥二号,承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光荣与梦想,不断开拓创新试验任务,创造并刷新"中国高度",实现了中国月球及深空探测领域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2012年12月13日,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一个月之际,我国深空探测征程再传佳音——嫦娥二号卫星在距离地球700万公里外的深空,精确实现与图塔蒂斯小行星擦身而过的飞越探测。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如一缕艳阳穿透凛冽的冬日鼓舞着坚守在探月一线的航天人。  相似文献   

4.
眼下,嫦娥二号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突破7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它用矫健的身姿,绽放出生命的绚丽——依然向前翱翔的嫦娥二号,是我国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它在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取得了大量的科学和技术试验验证成果,突破了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开创了我国深空探测任务新模式,系统性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成为具有国际水准与特色的深空多目标、多任务探测器和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中国也因此成为国际上第3个飞入拉格朗日点、第4个开展小行星探测的国家。创造性的跨越,让中国深空探测的臂膀伸得更远。  相似文献   

5.
嫦娥二号探测器还在继续进行它的太空长征,而中国的太空长征才刚刚迈出第一步,今后将不断飞向伟大梦想的新高点2012年12月13日16时30分09秒,我国嫦娥二号探测器,在成功完成预定的月球探测任务、拓展完成环绕地日第二个拉格朗日点的探测任务后,经过196天飞行,在距离地球700万公里的深空,首次对运行至此的小行星图塔蒂斯进行了飞越探测,并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去,预计明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月球探测任务完成后的探测器,提出控制其从环绕月球或地球的轨道出发开展多个小天体飞越探测拓展任务。结合月球探测任务完成后的探测器飞行状态,重点分析了逃逸月球或地球的能量需求,以及小天体飞越探测的其他必要条件,如小天体亮度、星载设备能力约束等。研究了小天体目标确定和转移轨道设计方法,针对小天体目标众多引起的搜索空间和计算量大、多目标序列优化复杂等问题,设计了小天体目标多层择优搜索算法。以嫦娥五号为例,搜索得到了多个可行的小天体飞越探测方案,结果表明在给定约束下可以交会最多5个小天体,包括尺寸较大的小行星12923。研究结论可直接用于嫦娥五号拓展任务,并为后续月球和小天体探测任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1月3日10时26分,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漫长飞行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人类太空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壮举。而让人更加自豪的是地处抚顺市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研发生产的产品在实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任务中表现完美,为我国航空航天深空探测事业再立新功。自2007年以来,我国已先后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13日,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嫦娥"与"战神"相会。嫦娥二号卫星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的瞬间,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直接参加"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任务的航天科技工作者,此时此刻,我感到无比激动、十分自豪。"嫦娥一号"卫星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也是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五大系统中最为核心的系统。面对技术难题多、研制时间紧、风险大、队伍新等一系列挑战,我们紧紧瞄准当今国际深空探测技术前沿,高起点设定卫  相似文献   

10.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对4179小行星飞越之后的嫦娥二号卫星的最大限度利用,提出了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计划,研究了相关飞行任务设计。基于嫦娥二号卫星轨道、剩余燃料和测控距离等约束,设计了能量最优的转移轨道,给出了合适的小行星交会目标。研究了不同轨道控制方式下的转移轨道中途修正。基于我国深空测控网分布,分析了嫦娥二号后续小行星飞越探测任务的测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嫦娥二号剩余燃料,合适的飞越探测目标为小行星1997XF11和2005VS,转移过程中我国深空测控站每天可以实现8h以上跟踪,中途修正速度增量小于10m/s。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25日23时24分.当嫦娥二号卫星顺利飞抵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轨道的时候.科学探索的光荣在历史中定格.迈向深空的脚步在寰宇中延伸.中国在深空探测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正>实施月球探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提升国力、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标志性工程。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一年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探月工程一期取得了全面胜利。工程二期主要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探测器软着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工业》2012,(3):24-25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透露.计划于2013年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首选月球着陆点为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表示,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有5个.但综合各方面情况.虹湾地区的地势相对平缓.最适合飞行器着陆。叶培建说,嫦娥二号不久前公布了目前世界上已发布的最清晰的月球全图.分辨率达7米。“虹湾地区飞得低,分辨率就更高。”因此,技术人员对该地区的地表状况掌握得比较充分。“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我们的首选着陆点应该是虹湾地区。”叶培建委员说。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3月1日下午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受控撞月”。静谧、遥远的月球和我国首位月球使者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拥抱。伴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也为我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11月,"嫦娥一号"卫星成功传回我国第一幅月球影像图,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一期——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时隔三年,我国探月工程二期任务拉开大幕。2010年11月,探月工程二期任务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成功传回  相似文献   

17.
嫦娥二号成功绕飞拉格朗日L2点,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之后第三个在这一点上进行空间探测的国家和组织,也是我国第一次进行一次发射、执行多个任务、开展多个目标探测的有益尝试。5月20日,嫦娥二号成功完成对月球两极摄像,实现了高分辨率月图的完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组织召开嫦娥四号任务科学成果交流会。旨在促进嫦娥四号成果交流、互相借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自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在月球背面复杂空间环境与地质条件下正常工作已超过300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不断刷新纪录,累计已  相似文献   

19.
<正>"嫦娥二号"任务是我国实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测,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测。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术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担负着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间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任务实施过程有五大关键点。关键点一:发射──"嫦娥"再次飞天将"嫦娥一号"卫星送上太空的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而本次发射将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工程师李聃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包括"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20.
利用拼接圆锥曲线法设计月球探测器轨道,一般将向月飞行轨道分为地心轨道、月心轨道和环月捕获等几个主要轨道段.分析了探测器在月球任务不同轨道段的轨道特点,给出了主要定轨参数.为方便进行目标对准,分析了建立辅助平面以实现月球捕获的方法.最后利用卫星工具包(Satellite Tool Kit, STK)软件对整个飞行过程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对于今后的月球任务和深空探测任务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