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月16日上午,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发射技术及特种车事业部挂牌仪式在京举行。该事业部是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直属的国有、非独立法人、寓军于民的经营实体,该事业部由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长治清华机械厂和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重组而成, 该事业部在航天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授权下,以航天发射技术为依托,管理和运营特种车和地面设备相关资源。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航天发射技术及特  相似文献   

2.
运载火箭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航天运载器。俄罗斯作为技术领先的航天大国,通过改装洲际弹道导弹、改进现有运载火箭和研制新型运载火箭等措施, 以求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来饿罗斯运载火箭的改进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重大工程,创新难点多、技术跨度大、复杂程度高,集中展示了我国科技创新的努力和成果,对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具备完整的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长期以来,其产品和技术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多个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空间领域的重要力量。在这次”天宫一号”研制发射工程中,航天科工集团取得了多项产品技术突破.为成功发射精准入轨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是俄罗斯航天兵热火朝天的1个月。继中旬在4天内完成3次航天发射任务后,30日又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质子-K”运载火箭,把“快车-AM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质子”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00次发射。而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新一代“联盟-2M”军地两用运载火箭昂首待发,将于近期发射升空……国际社会在关注着“年轻”的俄罗斯航天兵。  相似文献   

6.
正6月25日20时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6月26日15时41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搭载升空的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西南戈壁区安全着陆。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开局之战,实现了"成功首飞"的预定目标,为后续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发射,旨在验证长征七号运载火箭设计正确性和各项性能指标,考核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执行任务能力,检验工程相关系统间的协调性和匹配性。同时,长征七号火箭搭载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等载荷,将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  相似文献   

7.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主要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踪报道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航天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从一次性使用到重复使用1957年10月,前苏联使用“卫星”号运载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揭开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迄今为止,世界各国研制了数十种运载火箭,将5000多个航天器发射入轨。然而除了美国和前苏联的航天飞机以外,目前多数的航天运载器都是一次性使用运载器(Expendable-  相似文献   

9.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各种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永久空间站、空间资源、空间工业、空间运输、空间军事技术、航天发射设施及技术、航天测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技术白手起家,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强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和大国地位。一、运载火箭升空,人造卫星上天,卫星回收成功,中国航天实现零的突破发展航天事业的第一个台阶是“卫星上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把发展国防高科技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19…  相似文献   

10.
《军事文摘》2023,(6):10-11
<正>当我们观看火箭发射电视直播时,常常被那些眼花缭乱的航天术语弄晕。先别急,下面就来为你一一揭秘这些术语的真实含义吧!1发射区发射场内实施运载火箭和载人航天器发射的特定区域。包括发射工位、运载火箭推进剂加注设施、运载火箭瞄准设施及配套供气、供水、供电、消防、防雷接地、摄像、电视监控、通信、废气废液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资讯     
正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2.
资讯     
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民用产业结硕果前不久,由中国运载火箭建技术研究院与西班牙安讯能能源集团公司、西班牙英莎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南通航天万源安讯能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南通公司)生产的首台AW1500型1.5MW风力发电机成功下线。这是该院大力发展民用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此次中西强强联手打造本土化风机品牌,加快了我国风电发展领域设备国产化进程。在下线仪式上,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表示,中国航天要在发展航天的同时,积极拓展新能源产业,要在风机制造、风场建设、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都把载人航天的目标瞄准了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为此,首先要研制出发射深空载人飞船的重型运载火箭。载人登月飞船一般需在50吨以上,而且其奔月时的速度要求为10.9千米/秒,因此必须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60~120吨的重型运载火箭才能发射,发射载人小行星或火星飞船则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重型运载火箭。当年美苏竞争载人登月时苏联之所以败给美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主管主办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主办。杂志定位重点关注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航天战略部署及发展规划;国际现行航天法律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全球航天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及前景预测等;载人航天、探月与深空探测、"北斗"导航系统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的最新进展;航天关键技术及重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运载火箭、卫星、飞船、  相似文献   

15.
正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6.
在年轻的共和国的高技术发展史上,航天发射试验和核试验已有近30年的历史,从1960年的第一次火箭飞行试验,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洲际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相继发射成功,在群星灿烂的宇宙空间,已有27颗中国星在  相似文献   

17.
防务     
正俄研制全球最大运载火箭考察月球俄罗斯国家航天事务集团8月22日确认,该机构决定以苏联航天飞机所用的火箭技术改进现有火箭发动机,在今后5至7年间研制出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60吨的超重型运载火箭,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运载火箭。按照设想,俄未来的首批超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将达120吨,进一步增强推力后能把160吨的载荷发射上近地轨道,为月球考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既是红军长征8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创建60周年。2016年11月,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提升近三倍,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至此,我国由液氧煤油发动机作为基本配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六号、七号全部首飞成功。根据统计数据,国际上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率仅为50%。中国运载火箭首  相似文献   

19.
孔军 《环球军事》2013,(2):30-31
有人将朝鲜成功发射“银河3号”运载火箭对韩国的震动描述为“来自朝鲜的斯普特尼克”。55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当时的美国上下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韩国军队在朝鲜发射前就对其展开了严密的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打捞到了火箭残骸,试图借机窥视朝鲜的远程导弹技术,并为韩国发展自身的军备寻找借口。韩国曾经计划,要在2005年成为第九个“太空俱乐部”成员国,青瓦台总统府曾向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下达指示“必须在2005年之前开发出运载火箭”。为此,韩国科学技术部和航空宇宙研究院2002年开始推进从俄罗斯引进液体火箭技术。2006年,俄罗斯与韩国签署协议帮助韩国制造并移交一级火箭,这就是后来的“罗老号”。但是,“罗老号”在2009~2010年进行了2次失败的发射,以及2012年第3次发射时,两次因机械故障而被迫临时中止的经历,创下前所未有的总共10次发射延期的纪录。这让发射运载火箭的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官员们感到十分难堪。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表示:“与朝鲜相比,科学技术更为发达的韩国在远程火箭和核武器技术上要落后太多了。”  相似文献   

20.
工作动态     
《中国军转民》2013,(1):5-5
〉〉2012年12月19日零点13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外国制造的卫星,将土耳其GK-2地球观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28颗航天器送入浩瀚太空,航天发射实现“满堂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