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的前身,为晋察冀野战军冀中纵队。冀中纵队于1945年9月,由冀中军区第7、第8、第9军分区各3个团,第6和第10军分区各1个团组成。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副政治委员李志民,下辖第11、第12、第13旅。第11旅旅长杜文达,下辖第31、第32、第33团;第12旅旅长贾士珍,政治委员周彪,下辖第34、第35、第36团;第13旅旅长王道邦,政治委员黄文明,下辖第37、第38、第39团。冀中纵队于1945年9月17日,由冀中河间,天津以西、保定以南地区出发,于10月初到达张家口附近集结。10月18日,纵队首长率第11旅和第13旅参加绥远战役,解放了绥东广大地区,歼灭国民党军一部。同时,第12旅解放了察南之蔚县、广灵和暧泉镇,歼敌3700余人,肃清了察南残敌。 1946年3月,纵队奉命将第11旅旅部及第33团、第13旅的第38团调归冀中军区,同时将教导第2旅第  相似文献   

2.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1):33-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黄麻起义时的农民起义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0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太行军区各军分区部队、太行纵队,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的前身为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初建于1947年1月,由山东野战军第8师与滨海警备旅合编而成,下辖第8、第9师,何以祥任纵队司令,丁秋生任政治委员,覃士冕任副司令,刘春任政治部主任。第8师由王吉文任师长,王六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2、第23、第24团。第9师由滨海警备旅改编,郭廷万(后为谢斌)任师长,刘伟任政治委员,下辖第25、第26、第27团。第3纵队建立后,即参加了莱芜战役,在临沂地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9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该军一部的前身为1945年12月5日在山西省洪洞县柏村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第24旅辖第70、第71、第72团(1947年5月在山西省闻喜县姚村调归第4纵队后,改称第12旅,辖第34、第35、第36团),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任政治委员,全旅共8000余人。第70团原为豫西第2分区特务1团,其基础是抗战爆发时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山  相似文献   

5.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0):12-1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军是由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1947年1月底,山东野战军第8师和滨海警备旅合编组成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纵队司令员何以祥,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司令员覃士冕,政治部主任刘春,下辖第8、第9师。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军区部队组成的第7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批复同意晋察冀军区扩编方案,其中以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及军区所属各军分区的6个独立团组成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归冀中军区建制.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政治委员林铁、副司令员周彪、参谋长李波兼任第7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和参谋长,下辖第19、第20、第21旅,全纵共2万余人.  相似文献   

7.
新四军第3师,由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而成,是我党开辟和坚持苏北地区抗日斗争的主力之一。一、增援华中,组成第5纵队 1940年5月,八路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派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克诚率第344旅(旅长刘震、政治委员康志强)、新编第2旅(旅长田守尧、政治委员吴信泉)共五个团一万二千余人及教导营五百余人,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边南下华中,6月,先后抵达豫皖苏边区,7月,一部同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随后,黄克诚率新编第2旅及第344旅第687团进抵皖东北地区,与新四军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0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为壮大武装力量,积极配合外线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于8月1日在山西省襄陵县张厢村,由晋冀鲁豫军区第4纵队第12旅、太岳直属机关和第19、20、21分区3个基干团合编,组成第8纵队,下辖第22、23、24旅,王新亭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祖谅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周仲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8军,从1949年2月正式成立,到9月军的番号撤销,仅仅7个月。该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河南、湖北边界的桐柏地区坚持斗争。 1947年7月2日,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决定,以冀南军区独立第4、第5旅和3个独立团等部队,编为野战军第10纵队。9月1日,该纵队在河南省安阳地区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刘志坚任政治委员,孔庆德任副司令员,赵紫阳任副政治委员,靖任秋任参谋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月,根据中共东北局决定,在辽阳本溪地区,由山东军区第3师、山东军区警备第3旅、冀热辽第16军分区所辖之第21旅、第23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程世才,政治委员罗舜初。辖第7、第8、第9旅,7月改称第7、第8、第9师。1948年1月1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  相似文献   

11.
君威 《军事史林》2006,(4):28-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军是由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7年9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第3旅和骑兵第6师组成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王世泰任司令员,张仲良任政治委员,阎揆要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宗贵任政治部主任,全纵队约1.1万余人.  相似文献   

12.
君威 《军事史林》2007,(3):30-4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军区的部分地方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2军,是在革命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一支战斗部队。它的前身是晋冀豫鲁野战军第6纵队。这个纵队是以太行军区六分区机关及直属队、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组成的。1945年11月5日,在河北省磁县马头镇召开成立大会。首任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委段君毅,副司令员王近山、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下辖第16旅,旅长韦杰(兼)、政委张国传;第17旅,旅长石志本、政委何柱成;第18旅,旅长肖永银、政委李震。纵队成立后未及整训,即参加峭河战役和白晋、安北作战,先后歼敌4000余人。 1946年7月,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委段君毅、  相似文献   

14.
徐向前的名字,在1930年我参加红军时就听说了,知道他是红军著名将领,英勇善战。但我与徐向前直接会面,并在他亲自指挥下作战,则是在18年后解放战争时期的山西战场上。临汾战役“打鼠如虎”1947年孟良崮战役后,我所在部队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师向鲁南敌后进军,攻下津浦铁路官桥据点,全歼守敌。后向鲁中转移,参加胶河战役。这年底,独立师转归晋冀鲁豫军区建制。1948年2月,独立师正式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7旅,我任该旅旅长,张春森同志任政治委员,指挥原独立师所属的3个团:第109、第110…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 1946年春,新四军第2师第6旅旅部北撤江苏淮安,与华中军区第5军分区合并,兼理第5军分区工作。5月,第5军分区基干武装与在盐城起义的赵云祥部合编成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谢祥军任司令员,刘培善任政治委员,常玉清任副司令员,吴肃任参谋长,孙克骥任政治部主任。6月,第10纵队兼苏北军区。7月至8月参加苏中战役,8月下旬和华中军区第2军分区部队一起,于邵伯地区顽强抗击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主力的进攻,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0月,参加涟水保卫战,与兄弟部队一起迟滞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7军的前身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第纵队所辖第4、第5旅源于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西百色起义所创建的工农红军部分团队。主要有红1团、红13团、红3团。1937年6月,红1团、红13团、红3团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第1师。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所属之红1团、红13团、红3团依次编为独立团第1、第2、第3营。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后,主力部队南下;独立团等部由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领在五台山地  相似文献   

17.
陈琮琪 《国防》2003,(3):60-62
1947年7月,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实行了分兵作战,第1、第4纵队越过临蒙公路,向鲁南挺进;第3、第8、第10纵队由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率领向鲁西泰安、大汶口方向挺进;第2、第6、第7、第9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由陈毅、粟裕、谭震林指挥,在鲁中地区同国民党军周旋。  相似文献   

18.
君威 《军事史林》2007,(4):36-4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其前身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闽西暴动和平江起义、大冶兵暴后部分武装发展而成的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的两个主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二营、第686团三营,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0军是由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冀南军区部队组成的第14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8年2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命令,以冀南军区所属部队为基础,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4纵队,司令员韦杰,政治委员甘渭汉(7月到职),副司令员石志本,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甘思和(7月到职),参谋长高厚良,下辖第41、第42旅,全纵1.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0.
君威 《军事史林》2007,(11):13-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由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苏皖支队、第1师第3旅、苏浙军区第3纵队和解放战争中的华中野战军第1师、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等部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