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悼父亲     
20年前父亲曾向我讲述他对于我祖父去世时所感受到的内心震撼,20年后的今天,我又体验父亲当年的感受,而且是这样近的距离上面对生与死的分别!这在内心深处是一种怎样的痛,怎能不让我仰天泣血、刻骨铭心啊!  相似文献   

2.
张军 《中国民兵》2008,(9):11-11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武装”,曾任人武部政工科长。在人武部大院里长大的我,白幼就喜欢阅读父亲带回的每一期《中国民兵》杂志。在《中国民兵》杂志的熏陶下,我走上武装工作岗位。如今,这位“无言老师”陪伴了我整整20年。  相似文献   

3.
迷惘之时想《学刊》康怀海27岁时,我“春风得意马蹄疾”,晋升为少校。当战友们问我,工作中何以有那么多的点子时,我直接了当地告诉他们:“靠的是找的良师益友--《政工学刊》。”与《政工学刊》结缘,是在八年前的一个夏日。当时,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告别前来送行...  相似文献   

4.
我家住在川南山区,那里满山遍野都是“油广石”,现在开发成了闻名中外的“兴文石林”。我父亲是个木匠,却爱捣弄石头,常常打个水缸、石盆什么的。 20年前的一天,我父亲在打墙基石时,从一砣椭圆形的大石头中发现—条活着的四脚蛇(蜥蜴)。当地人称作“石雕”,传说可治风湿病。父亲叫我将其捉回家中,在大队  相似文献   

5.
《菜根谭》里有一句名言:“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这句话讲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你不妨仔细察看一下周围的人,凡是成功了的人,大都是一些比较笨拙的人。华人首富李嘉诚其实就是一个很笨拙的人。有记者采访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他回答道:“父亲并没有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是教我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告诉我,与人合作,如果你可以拿七分赢利,八分赢利,那你只拿六分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初识《中国民兵》还是在15年前,那时我父亲当我们村的村支书,村里订的几份报刊都由父亲保管。父亲是个嗜  相似文献   

7.
<正>一、参军报考成为炮兵一员我是1933年阴历11月29日出生的,祖籍是安徽省郎溪县。我们家一共有8个兄弟姊妹,我排行老三,弟兄5个,3个姐姐。我小时候,父亲在我们镇上做生意,家里有十几亩田,生活还算过得去。大概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离校上了一年私塾,之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了六年小学的学习。我们的私塾老师是晚清的一个秀才,在私塾的一年里,我从《三字经》《百家姓》一直读到《论语》,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80年代,钱穆的孙女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她向祖父请教读书问题。钱穆回信说:“《论语》外,须诵《孟子》、《大学》、《中庸》与《朱子章句集注》。《庄子》外,须诵《老子》。四书与老庄外,该读《史记》,须全读,不宜选读,遇不易解处,约略读过,遇能解又爱读处,  相似文献   

9.
父亲(散文)     
父亲(散文)赵峰父亲已离我而去。军旅生涯十几年,仍没有走出当初父亲站在小站送我去当兵的视线。每当想起父亲,就想到十年前父亲电召我参军的情景……一纸“速归”的电报,让我踏上了匆匆的归途。坐在火车上,我心里象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父亲的电报简直就象...  相似文献   

10.
我叫李伟,是河南西平县的民兵。几年前,经双方父母撮合同姨家表妹订了亲。那时我不懂得《婚姻法》。去年底的一天,我从《中国民兵》“恋爱、婚姻、家庭”栏目中读到几篇文章,其中“转变旧观念,宝黛解婚约》和《“董郎”守法送“七妹”》,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明白了近亲婚姻的害处,属违法。我当即拿着杂志去找表妹,她读完文章后,也觉  相似文献   

11.
1956年8月底 ,父亲从大连到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毛主席抽出开会前的空隙时间会见了我父亲。他们已有17年没见面了。父亲多么想立刻见到多年未见的毛主席呀。当父亲见到毛主席时 ,即整装立正 ,响亮地喊了一声 :“报告!”并向主席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毛主席满脸笑容 ,伸出双手同父亲紧紧相握 ,说 :“海东同志 ,你好呀!”父亲激动地说 :“主席 ,您好呀!”接着 ,父亲怀着惭愧的心情说 :“主席 ,在延安您交给的任务 ,我没有完成。我感到十分惭愧。”主席笑着说 :“海东同志 ,不是你没有完成任务 ,是你病了嘛!”父亲参…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父亲     
父亲去世9年了,回想往事,父亲的音容笑貌,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9年前,我任新兵排长,家中突来急电:“父亲病故,速归。”是留下来继续参加新兵考核还是回去吊唁父亲?怀着巨大的悲痛,我含泪选择了前者。但却成了我一生莫大的愧疚。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作为人武部干部被评为北京军区“优秀新闻工作者”,获得许多赞誉。我感谢组织,也深深感激《中国民兵》,是她给我带来进步的动力。 几年前,我交流到人武部时,十分惆怅,认为是当了“土八路”,产生了转业念头。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  相似文献   

14.
专程再访二月河,是受《中国民兵》杂志编辑之托。轻轻叩开两扇雨迹斑驳的木板门,笔者见到了家住河南省南阳市白河岸边的二月河。他高兴地接过新出版的《中国民兵》杂志,边看边说:“三年前《中国民兵》曾报道过我,我是‘老转’,凡与‘兵’有关的报刊来采访,我都欢迎,还都有一种亲切感。”当他浏览到这期杂志最后一页时,欣然拿出纸和笔题写了“祝《中国民兵》文采风华,明艳照人”的祝愿话,对杂志社派人来再次访问他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当我还坐在婴儿椅上的时候,父亲有一天带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种装修浴室用的各种颜色的玩艺儿。我父亲把它叠垒起来,弄成像多米诺骨牌似的,然后我推动一边,它们就全倒了。过一会儿,我又帮着把小瓷片重新堆起来。 这次父亲让我变出些复杂点儿的花样:两白一蓝,两白一蓝 ......我母亲忍不住说:“唉,你让小家伙随便玩不就是了?他爱在哪儿加个蓝,就让他加好了。” 可我父亲回答道,“这不行,我正教他什么是序列,并告诉他这是多么有趣呢!这是数学的第一步。”我家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我坐在他的膝上,给我读里边的…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时我刚上初二,一次去一个家境较好的同学家里。我看到书架上有《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我正想给同学借这几本书, 同学的父亲张叔叔从书架上取下一本,递给我, “这本书很好,你去看吧。”  相似文献   

17.
为您服务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每期的《西南民兵》我都必读已成一制度,尤其是半年前和读者见面的“贡嘎杯”新闻人物征文栏目,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它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侧面,宣传讴歌了长期战斗在西南后备力量建设战线上的新人新事。他们默默无闻、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忠诚党的武装事业,实为我之凯模。 从天府之国的《情洒风雪高原》到贵州高原的《国防在他心中》,从云南边疆的《汗水与荣誉》到巴山蜀水的《心系武装半世情》等文,描写细腻,事迹很感人。……  相似文献   

18.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9.
新四军广州研究会号召新四军战友写些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情况。为响应号召,我和四弟叶华明商量应当把当时父亲叶挺、母亲李秀文和我们一家子的遭遇作一个回忆。1943年9月以前我们一家都随父亲被“软禁”在桂林郊区。由于父亲经常到市里买《新华日报》,加上周恩来伯伯几次派人来家看望联系和给点经济支持,国民党特务很不放心。9月份的一天上午,国民党特务突然把我父亲强行押送到湖北恩施。我父亲看情况紧急,如单身一人恐出不测,因此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们几个孩子去陪他。经与母亲商量决定由二弟正明、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我家当时七兄弟,她…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长大后虽然没有实现我的“从军梦”,但在我大学毕业后,却有幸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几年前,我的丈夫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可能是爱屋及乌、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也喜爱上了《中国民兵》。现在,读看《中国民兵》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兵》中的“外国战争动员知识讲座”、“人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