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区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在新疆的崇山峻岭和大漠戈壁之间,有一片片绿洲。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每一片绿洲的诞生,都浸透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辛劳和汗水。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星发现,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有一片绿色,联合国为此派出一支17人的考察团来寻访这片绿洲。这片绿洲位于农八师一五○团,兵团人用20多年的时间,以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劳动,迫使沙漠后退了60公里。这是一个奇迹。新疆,史称"西域",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许多著名的绿洲,如楼兰、高昌、交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渐次被风沙湮没。单纯的农耕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它又十分脆弱。自然条件的恶劣,资源的过分开掘,居民的流失,或许还要加上战乱,于是,绿洲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兵团让亘古荒原包括一些废弃的绿洲重新苏醒,重新焕发出生机,在开发荒原的战斗中,兵团人已立下赫赫战功。50年过去了,兵团人开垦出来的绿洲正经受着时间的检验,经受着风沙的洗礼。新中国的绿洲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新中国屯垦史上一场新的变革已经拉开序幕,那就是兵团的城镇化建设,兵团人立志要在祖国西陲将已经开拓出的绿洲,变成一片片永恒的绿洲。  相似文献   

2.
亲爱的河南父老乡亲:2010年,中央吹响了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号角,河南也拉开了10年援疆大幕。按照中央部署,河南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地区和农十三师。农十三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军十六师,60年来,军垦战士们在戈壁荒滩上,开垦出一片片绿洲,钊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能走进这样的队伍工作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王奥 《兵团建设》2008,(9):49-49
新疆,点点浮萍般的绿洲上流水潺潺,果树成荫,棉海无垠,稻麦飘香。大块农田种植着几十种特色农产品,绿洲被涂抹得五彩斑斓……  相似文献   

4.
正在兵团勘测设计绘制的新疆地图上,有170多个红色的小圆点,每一个小红点就是一大片绿洲。在这些绿洲上,跳动着270万兵团人的心,那心中装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未来的渴望。他们将这一切都寄托在了对教育的珍视与期盼上。60年来,兵团人在战天斗地、稳边固疆的同时,即以其远见卓识和扶犁扛枪的手,自己动手办学校、兴教育,将文明的种子播撒在天山南北、戈壁大漠。地窝子里办学校兵团的教育与屯垦戍边伟业相生相伴,从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的那一刻便开  相似文献   

5.
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普遍具有封闭性、局限性和不平衡性特征,区域开发的生态风险大,市场成本高,使绿洲经济规模小而内向,自然经济色彩浓厚。绿洲经济活动是以封闭流域为单元的非连续性过程,空间联系困难,要素流动性差,集聚和扩散效应弱,培育市场经济、提高区域竞争力受到诸多限制,应按流域生态规律来统一规划和协调绿洲经济发展,把专业化和区域协作建立在流域内部的统一性和流域之间的差异性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从北京到新疆,从人民日报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穿越3000多公里的时空,他被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沙漠、充满生机的绿洲和淳朴勤劳的兵团人深深地吸引着、感染着。王国志说,3年的援疆生活,是他人生旅途中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美好时光,是他工作生涯中一段有着独特意义和丰富内涵的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7.
《绿洲》作为一家具有50年历史的纯文学刊物,依附着屯垦戍边的文化魂,灵性地闪动着文学的热忱,信守着艺术的良知,彰显着特殊体制下的人文价值。纵观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绿洲》以不变应万变,坚守着自己的办刊理念,但你只要留心了2008年第一期开始改月刊的《绿洲》,你会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如这本期刊鲜明标出的"立足兵团,面向新疆,放眼全国"定  相似文献   

8.
诗人洋雨是1949年从甘肃定西随着解放大军进疆的,在伊犁巩乃斯草原上参加了军垦农场初期的屯垦开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写诗,发表作品。50年代当了《绿洲》杂志最早的编辑,60年代初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塞外两支歌》,这本由两首叙事长诗组成的诗集,在当时的新疆诗坛,是为数不多的,极为引人注目。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洋雨出任复刊的《绿洲》杂志主编。1984年出版了他的第二部诗集《丝路情丝》,这本以新疆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为抒情载体的诗集,是洋雨的诗歌走向成  相似文献   

9.
隆冬的一天,笔者在乌鲁木齐民航机场候机室里见到准备返回内地的一男一女。只听那男的向女的说:"不想再看看新疆的雪了?""哼!看够了……"那个女的恶狠狠地从嘴里蹦出几个字,一脸鄙夷神色。看她那模样儿,仿佛新疆的寒冷,新疆目前还不尽如人意的生存条件,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造成的。大概,她不了解新疆的历史,不知道这块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广袤而神奇的土地曾经有多么荒凉,不知道近半个世纪里亘古荒原上呈现出了片片绿洲,不知道这里生活着一大批奉献青春、奉献终身、奉献子孙而值得人们永远崇敬的人,尤其是一大批女性——孕育了后代,孕育了绿洲的最最可爱的人,她们是军垦绿洲伟大的母亲。于是,我萌生了写写其中三位女性屯垦生涯片段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应遵循的指导思想新疆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适度扩大耕地面积,根据人口增长量,保持现有人均耕地占有水平,从根本上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林草的种植比例,提高人工生态环境的数量和质量,积极扩展绿洲总面积和提高绿洲经济的含量。新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是;大力推广节约用水,实行开发利用程度总量控制的原则,确保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水。积极兴建山区调节水库,开发利用地下水,实施跨流域调水,强化流域水管理,按照高效利用、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管理的方针进行水利建设,为改善生态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功能区划,落实平原绿洲区内的自然生  相似文献   

11.
圆梦兵团     
正绿洲城市梦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它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从仅有一座"年轻的城",到七座城市遥遥相望,座座城市仿佛飞天撒落绿洲的花朵,成为职工群众幸福和谐的家园。兵团人的城市梦正圆。新型工业梦新中国成立之前,新疆生产不了一枚机制钉,一尺机织布,一块机制糖,无一寸铁路……解放军挺进新疆后,兴办工业,新疆有了第一炉钢水、第一块机织布、第一个大型煤矿、第一个糖厂……兵团人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基础。如今,在加快推进新型  相似文献   

12.
受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疆绿洲城市发展表现出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效益差等特点,城市化缺乏规模优势、外向性和市场动力,制约着新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有立足绿洲的生态和区域条件,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角度,强化区域在组织、集聚、协调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采取超常规的城市化发展战略,通过强化开放和流通解决市场问题,采取“相对集中发展战略”,建设大城市、大基地和大通道,克服市场化结构和布局矛盾,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始终是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启了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新疆和兵团各项建设事业突飞猛进,天山南北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热潮涌动,戈壁上崛起新城镇,绿洲里建成安居房,沙漠中延伸高速路……新疆各族人民真切感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分布于新疆16个地州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多年来,忠实履行屯垦戍边的神圣职责,在环境恶劣的荒漠边缘和漫长的边境线上开拓出大片大片的绿洲,创造了一个个人进沙退的奇迹,建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成为当之无愧的新疆生态环境建设的卫士。  相似文献   

15.
这些老战士有着相同的经历:1949年跟随王震将军凯歌进新疆;1950年参加大生产运动;1954年集体转业成为一名屯垦戍边的军垦战士。半个多世纪,他们开辟绿洲,他们守护边防,成为拓荒牛,成为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这些老战士有着相同的爱好:一生最爱穿的是黄军装;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苑     
正咫尺天地展现军垦风情方寸之间走访绿洲人家兵团企业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日前,由兵团企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十三届兵团企业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举行。据悉,此次论坛以"引进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为宗旨,以"宏观经济与企业对策"为主题,帮助企业深刻理解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新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的产业选择、核心竞争力打造等问题。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咨询  相似文献   

17.
正来到兵团,你可能会听说这样一则小故事——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绿色的半岛,沙漠肆虐的地方为何会有绿色半岛的身影?联合国派出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调查之后,小组成员惊叹:原来,兵团的军垦战士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硬是将沙漠逼退了60公里,创造出了一片人造绿洲!60年来,兵团人为了改善新疆生态环境,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周边布下了上百个团场,数百万兵团儿女用血汗开垦绿洲,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位“女强人”,21年来年年被军分区、人武部评为“先进专武干部”。她是一位“女铁人”,10年来,在甲状腺肿瘤癌变的情况下,以“与其躺着生,不如站着死”的拼搏精神,在平凡的武装工作中,出色履行着职责。她就是被誉为“焦裕禄式好干部”的吉林省公主岭市河北街街道武装部女部长孔繁秋。 武装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征兵。每年征  相似文献   

19.
文化     
正第一部反映兵团题材的电影1954年,著名作家王玉胡创作电影剧本《沙漠里的战斗》,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在全国放映。影片通过一支勘测队在冰峰和沙漠中寻求水源,战士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水源,在干旱的沙漠里开辟了绿洲的故事,歌颂了生产部队的战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英雄事迹。出版发行的第一本文艺刊物1955年2月,《生产文艺》创刊,是兵团出版发行的第一本文艺刊物。同年12月30日停刊,并入《生产战线》,以同名栏目在副刊刊出。1983年10月1日,《生产战线》更名为《新疆军垦》。1991年1月1日,《新疆军垦》改  相似文献   

20.
正攻不破的边防线,割不断的国土情,摧不垮的军垦魂,难不倒的兵团人。这是一支特殊的戍边队伍,他们不列入军队编制、不拿军饷、不穿军装、不要国家和人民负担;这是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战士,他们是开发建设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保持新疆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中流砥柱。60年来,一代代的兵团人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塞外江南的人间奇迹。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兵团人还用血汗铸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