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郭的心愿     
朱新宁 《兵团建设》2011,(24):21-22
冬日的阳光从新建暖棚的窗口斜射到圈舍里,农十师181团畜牧"土专家"郭选忠正穿着浅灰色毛衣,在羊圈里忙活着。曾经的全国劳动模范退休后依然没让自己闲下来。他微笑着说:"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自己只做了一点点事,心里真是惭愧。"  相似文献   

2.
11月28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但家住农十师北屯幸福社区的喻国英老人却闲不下来。她早早地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听歌碟、整理表演服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65岁的喻国英老人退休前就酷爱音乐。退休后,在她的倡议下,社区  相似文献   

3.
正在九师一六七团社区,提起余志章,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热心人。"余志章是退休干部,今年72岁。从做小区的公共志愿者,到为社区义务巡逻,他总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闲不住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尊敬。爱管"闲事"是余志章的风格。"余志章非常热心管‘闲事’,只要不符合规则的行为都要管。"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忠军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3月9日,在农十师181团举办的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班上,种羊场社区一队职工刘建新和其他25名职工一起认真听老师讲解市场营销管理课程。3年前,他的妻子程秀丽  相似文献   

5.
正"有矛盾,找老陈",八师一四八团二社区的居民都这样说。"老陈"就是该社区退休职工党员、人民调解员陈洪国,今年70岁的他,从退休起就申请做社区义务调解员,为社区居民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矛盾等。近几年,团场城镇化速度加快,富裕起来的职工纷纷住进了楼房,由于刚开始不熟悉、不适应,邻里之间常为一点儿小事发生口角。陈洪国只要听说哪里发生了争吵,总会立即赶去劝阻,耐心地分头做工作,及时化解双方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农二师30团南湖社区,有一位大姐叫夏碧清。今年53岁的她退休不退岗,时刻惦记着左邻右舍。不论谁家有困难,只要找到她,她总会给予帮助,因此大家亲切地称她为热心大姐。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来,九师一六七团老年文化活动室内热闹异常,一支在进行训练的老年乐队格外引人注意。在乐队中间,乐队队长陶玉庆正在指挥,二胡、萨克斯同时演奏,一曲《十五的月亮》顿时响彻整个老年文化活动室。"春节快到了,为了活跃团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专门把我们这些文艺爱好者组织到了一起。"陶玉庆说。  相似文献   

8.
风中的老树     
"她是一棵树,她是一棵风中的老树。她用不屈的身躯阻挡着风沙,为大地留下一片葱绿。她是一棵树,她是一棵风中的老树……"一位农场的诗人,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赞美杜仁秀。杜仁秀是石河子大学的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退休后拿出100多万元,到阿拉山口风区植树,一干就是5年。许多人用惊奇的眼光看着她,对她的行为感到不解,一个60多岁的老太婆,孤身来到阿拉山口植树,究竟是为了啥。1999年,杜仁秀怀揣着40多万元,只身来到农五师九○团准备承包土地。当踏上这片土地时,她感到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沉重的悲凉。阿拉山口是全国著名的大风口,8级以上的大风年平均达165天。而九○团又恰好处在风口上,每年的大风给九○团造成数百万元的损失,严重的年份损失上千万元。因为风沙大,九○团一个连队  相似文献   

9.
在农十师187团医院至团原武器库路段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187团社区女环卫工邹新珍,被居民们称为城镇美容师。  相似文献   

10.
在农十师187团医院至团原武器库路段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187团社区女环卫工邹新珍,被居民们称为城镇"美容师"。  相似文献   

11.
正3月28日,傍晚时分,一师三团社区的胡杨文化公园里,跳广场舞的男女老少们个个喜笑颜开,精神抖擞。退休职工肖建玲今年63岁了,她边跳边对笔者说:"团场的日子越来越好啦,社区成了退休职工的‘新家’,在社区里,大家都喜欢跳广场舞,我现在精神状态和以前不一样啦,精神焕发……"农家书屋搭建健康平台3月29日上午,笔者在三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里看见,三三两两地老人们正在翻阅着新到的健康类的书籍。走到退休职工王雪萍的身边,看见  相似文献   

12.
5月16日下午,参加兵团宣传文化系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南疆片区座谈会的代表,来到一师十三团幸福路社区参观。小区静悄悄,没有社区常见的人声鼎沸的嘈杂。小径两边是柳树,柳枝低垂,柳叶青翠,一排排柳树下是平展展的草坪。"安静"、"绿色"是参观代表的第一印象。团领导介绍道:"十三团幸福路社区有居民1260户,3416人,2011年被评为师、市和谐示范社区。今天下午社区道德  相似文献   

13.
在农八师148团二社区,提起社区党支部书记游吉凤,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将弱、病、残的老人视为自己的亲人,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父母官。  相似文献   

14.
蛋壳画     
安然 《兵团建设》2009,(24):51-51
党氏家族蛋壳画传承人党广云是农六师101团退休教师,她从小受母亲和哥哥的影响,爱好手工剪纸和美术绘画,并长期研究蛋壳画的制作及绘画技艺。她所作的蛋壳画.构思巧妙、内容丰富、工艺精湛,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5.
"我承诺,做科技致富、扶贫帮困的优秀党员。""我承诺,坚持做模范诚信职工。""我承诺,发挥好老年志愿者的作用,为社区的稳定和谐作贡献。"……一个个铿锵有力的承诺,从兵团基层党员们的口中说出,每位党员根据自身的优势,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入了职工群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农五师81团社区有一位70岁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该团的老同志们看家护院、排练节目,默默地发挥着余热。大家都称他为楷模书记。他就是该团社区老年干部一支部党支部书记袁新民。  相似文献   

17.
今年68岁的郭庆丰,退休前是农九师163团的一名干部。退休后,他担任该团金边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小区区长,时常帮助有困难的人。郭庆丰的邻居秦万金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虽说都很孝顺,但是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来看望父亲。平日里,照顾秦万金,便成了郭庆丰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夕阳分外红     
正"这点钱是我的一点心意,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8月10日,二师二十七团社区73岁退休职工王维华将600元钱捐赠给了两名她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王维华是二十七团天河水韵小区的一名退休职工。多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深得居民的尊敬和爱戴。2006年,王维华搬进团场建起的第一个居民小区后,便把小区当成了自己家来爱护,经常清扫楼梯,管护楼前花坛的花草树木。谁家从窗户扔垃圾了、谁家的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38岁的张国斌是农十二师一○四团西城北社区的社区主任。虽然来社区工作尚不足两年,可不论是维护社区稳定、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还是清理垃圾、解决邻里纠纷,处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社区居民都亲切地称他为"大管家"。一○四团西城北社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城区,平房区占社区的三分之一,流动人口占社区的四分之一,管理难度较大。可在张国斌看来,社区就是  相似文献   

20.
正我叫易新华,是八师一二一团的一名职工。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婆婆倪荣芝今年81岁,她是1954年从山东支边来到兵团的。来到团场后,她被分配到十八连,放过羊、种过果树,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她既要养育一双儿女,还要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过得充实而快乐。1983年,婆婆退休了,虽然每个月只有5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她很满足。让她没想到的是,20年后养老金到2700多元。如今,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儿孙的陪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