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26岁的曹旭凤,从事律师工作4年,为驻地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000余条,代写法律文书、办理案件73件,为镇、村企业和个体户追回经济损失31万元。人称“铁姑娘”。说起她,还真有点意思。小曹从小就敬慕军人,向往军营。看到社会上对解放军不尊重的言行,见到军人和家属的合法权益受侵犯,就打抱不平。人不服气,她就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个法律工作者,又是基干民兵,改变这种现状有特  相似文献   

2.
他和她曾经都有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然而为了满足邪念私欲.追求所谓“罗曼蒂克”,他背信弃义,抛弃了贤慧善良的妻子。她负心求乐,背离戍边守疆的丈夫。两个昔日美满家庭就这样解体了。她叫严凤,今年23岁,河南省  相似文献   

3.
小何 《世界军事》2022,(2):37-41
她曾是享誉大江南北的"渡江英雄",当年14岁的她参加"渡江突击队",不畏枪林弹雨,在手臂中弹的情况下,一夜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她还曾是毛泽东主席的座上宾,主席为她亲笔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无论名声有多大,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那个苦水中泡大的渔家女;无论功劳有多大,她始终记得自己是人民的服务员....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大足县龙岗镇十字街居委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妈妈。她就是被大足县委、政府、县人民武装部授予“拥军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徐培宗。现年71岁的徐培宗,心想国家事,情系子弟兵,她9年如一日,绣制出精美鞋垫1500多双,每年相继在“八一”、春节前夕寄往陆海空三军的不少军营。有的指战员曾垫着它奔赴老山前线,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有的曾垫它去平息了反革命暴乱,维护了首都北京的尊严;有的曾垫着它走出了国门,去维护世界和平。她为了买布料和七色线,竟把自己的棺材卖掉了。她绣制好每一双鞋垫,不只是艰辛的付出,不只是汗珠凝结,更多的是心与情的汇集。你看她绣制出“戍边卫国”、“向亲人问好”,“学习雷锋”,  相似文献   

5.
“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女孩,高翘着两根小辫儿,追赶着解放军渡江的船只。而此时,船儿已远离江岸两丈多远,只见她猛猛地撑起船篙,从岸上“噌”地跃上了小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观众只要一提到这一镜头,马上就会脱口而出这部电影的名字——《渡江侦察记》。 这位英勇的小姑娘名叫刘四姐,她的生活原型就是渡江英雄、一等功臣马毛姐,那时她只有15岁。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我采访了我的舅妈——马毛姐。老人深情地回忆起百万雄师渡长江那雄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去年,被泰安市推荐为受山东省表彰的“十佳好军螋”范爱青,是一位普通女性,是千万个戍边官兵中年轻军嫂。自进了这个军人之家的大门,她就承受了那么多的艰辛.然而这个瘦弱的军嫂,还是撑起这个家.让远方的丈夫服好役、尽好忠。  相似文献   

7.
她动员儿子卫国戍边,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积极为军属排忧解难……去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兵妈妈”荣誉称号。她就是山东省济阳县曲堤镇孙大奎村村民岳俊花。  相似文献   

8.
从当兵的时候开始,《解放军生活》这本书就一直充实着我的生活,感觉她内容丰富,很有看头。最初,我还真没把每页下面的一个个“小萝卜条”当回事,可经过细心品味、研读后,我发现这个栏目真是“刊中小角落,人生大道理”。渐渐地,“绿海心风”成了我的知心好友。她对我的影响还得从刚当排长的时候说起。那时候,因为工作没有经验,处理事务没有头绪,我整天为琐碎的小事闹心不已。偶尔静下心来,翻开《解放军生活》,品味一些格言,真是一件快事。也就是这些格言改变了我对工作的态度,对我的启发很大。“与战友相处,微笑是起点,真诚是基础,宽容是纽带”,这不正是教我的  相似文献   

9.
"没想到我见到的第一个解放军,竟然是一位将军。解放军进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当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率部出现在映秀镇时,67岁老教师王茂乾拉住他的手激动地说。  相似文献   

10.
这里本无湖,亦无名,也没有人烟。 50年代中期,戍边的解放军战士在这里建起了营房,由于极度缺水,大家就给营区那个篮球场大小的土坑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无名湖。 有一年,一位将军来这里视察,看到官兵们守着无名湖,却要到几十公里的山下背水,感到非常奇怪。一问才知道,这里所有的用水只能从几十公里外背来。听说这位将军当时就流下了感动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农九师额敏垦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王筱萍被评选为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这是继今年王筱萍被农九师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后获得的又一荣誉。王筱萍从事法官工作迄今已有20年,她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  相似文献   

12.
军嫂大家庭     
黑龙江省军区某部的几十位军嫂来自祖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有教师、法官、会计师、工程师、警察等各种职业能人。她们为了支持丈夫的戍边事业.随军来到北国边防,在做好丈夫的后勤保障工作之余还组成军嫂为兵服务队,下到  相似文献   

13.
宋娟 《兵团建设》2012,(6):40-41
她是一位患脊髓灰质炎的残疾人,却用爱温暖着身边的人。她就是农一师十团三连职工潘志新。潘志新出生于1963年,她的幸福童年,在五岁那年戛然而止:脊髓灰质炎使她失去了正常行走的能力。虽然厄运袭来,可是潘志新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1995年,潘志新结婚了,婚后的她终于找到了幸福。可是多舛的命运在12年后夺走了她的丈夫,只留下10岁的女儿与她相依为命。虽然潘志新的人生接连遭受厄运,可她却一直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她以雷锋为榜样,默默地为群众做好事,她的事迹在团里被传为美谈。连队有位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潘志新几十年如一日每天帮助老人洗脸、梳头、做家务。老人总爱说:"小新比亲闺女还亲。"  相似文献   

14.
今年年初的一天,安徽省蒙城县双涧区阜西村发生了一桩奇事:一位女民兵“抢”走了正在举行婚礼的新娘! 这位女民兵名叫张彩荣,年方21岁,是个俊俏、文静、有心计的姑娘。她为啥要“抢”新娘呢?话还得从头说起。一天,张彩荣在一个偶尔的场合听到一个秘闻:“阜小双从外地领来一个漂亮的大闺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她立刻警觉起来。她想:本村木匠阜小双,是个50岁的光棍汉,怎么会找到一个年轻美貌的姑娘呢?是不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兵团有关部门联合承办组织评选新中国屯垦戍边100位感动兵团人物活动。150名新中国屯垦戍边感动兵团人物候选人中,既有中共党员,又有普通群众,他们的故事无不令人为之感动、震撼!  相似文献   

16.
生命的火花     
她是八千湘女上天山的典型代表,电影《生命的火花》和小说《军队的女儿》主人公刘海英的原型,被誉为中国保尔。她的名字叫王孟筠。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王孟筠作为新中国屯垦戍边百位感动兵团人物之一,受到兵团党委的表彰。如今,虽然王孟筠离开了我们,但她生命的火花将永远在人们心中闪耀。  相似文献   

17.
<正>1949年10月,王震司令员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的第二、六两个军,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开始西进新疆.1950年春,解放军第一兵团和由三区革命民族军改编的解放军第五军、由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在剿匪戍边、建党建政的同时,为了解决军粮供给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处祖国西部边陲的阿拉善左旗,自古便有“贵壮尚勇”的深厚民族情结和“戍边守屯”的优良历史传统。在这片热土上,有一位拥军尚武、心系国防教育的“排头兵”,他就是现任阿拉善左旗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王辉。  相似文献   

19.
为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屯垦戍边理论研究活动,5月27日,兵团党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由各师、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理论骨干组成的兵团屯垦戍边理论研究中心,兵团政委聂卫国任名誉主任,兵团副政委王崇久任主任,中宣部理论局局长路建平等8位同志担任顾问,兵团副秘书长赵广勇等6位同志担任副主任。大会为50余  相似文献   

20.
在一间门朝南的乡间堂屋里,一位姑娘半躺在床上。在她身旁,有位小伙子正细心地一口一口地给她喂着饭。小伙子象这样精心的照顾她,已两个春秋多了。姑娘名叫张秋华,23岁,是江苏省滨海县陆集乡界圩村女基干民兵“铁姑娘”班的班长。小伙子名叫李庆荣,27岁,退伍战士,村民兵营营长.在过去共同的工作和学习中,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