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第一支武装力量起,就已开始了对军事外交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造,革命战争年代的对外军事交往为新中国的军事外交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思想的起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军事外交实践的历程回顾与特点的理论探析,对研究中国的军事外交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和领导长期武装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个适应革命战争要求、集中统一、精干高效、相对健全的军事领导体制,不仅保证了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和革命战争的不断胜利,也为新中国创建军事领导体制提供了模板。这一军事领导体制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集中统一指挥;它是在战争中形成、在战争中发展、历经战争考验的军事领导体制;是一个建立在单一陆军基础上的、基本上以战略区进行作战和建设的军事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是一项重要议题,党章自成立以来多次修订完善,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关键修改,法规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备。党章的演变与发展紧密联系党的实践和理论创新,反映不同时期的挑战和任务。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并分析其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研究党章历史演变有助于了解党的组织建设和治理体系,为今后的制度建设提供启示。研究目标包括揭示党章变化趋势和党内民主制度演进,通过深入研究党章的历史演变,可以把握党建工作方向,推动党的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即将过去,在祖国统一大业问题上只剩下台湾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令人深感遗憾。尤其是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公开亮出“台独”主张之后,更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变数,形势扑朔迷离,变化多端,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更是当前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政策的迁延 所谓台湾问题就是台湾回归祖国大陆,反对分裂,统一在一个中国之下的问题。而解决台湾问题的目标和政策及实现手段是经过几个阶段不断演变的。 第一个阶段:从… 相似文献
5.
1949年,美国为遏制苏联,联合12个欧美国家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该组织有相对完备的行政和军事机构,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冷战结束后,北约由防御性军事组织演变为进攻性军事组织,由区域性军事集团演变为全球性军事集团,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的得力工具,对当前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人民军队的象征。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和逐步定型的,经历了从工农革命军军旗、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旗的演变。这一过程,是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缩影。 相似文献
7.
1949至1954年期间,台湾在我党军事斗争中战略地位的演变,大抵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2月至同年底,台湾战略地位的凸显与1949年攻台设想的放弃;1949年底至1950年11月,对台战略重点地位的形成与军事战略重心向东北方向的转移;1950年11月至1954年7月,对台战略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解放台湾”任务的重新提出。本文考察了这一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海军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海军战略思想。毛泽东提出"建设强大的海军"战略思想使新中国建立了海上防御力量,初步具备了海上打击能力。邓小平提出"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思想使人民海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江泽民提出"建立一支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的战略思想,使人民海军的实力进一步提高。胡锦涛提出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人民海军的战略思想,全面提高海军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旨在灭亡中国和争霸世界的全面侵华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到了绝境边缘。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大旗,制定并执行了体现时代主题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军事战略策略。一、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确立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标志着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在这生死存亡关头,只有全民族团结抗战才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惟一出路。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向全国人民呼吁:“平津危急!华北…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要战略对手,保卫国家安全和防御帝国主义侵略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二是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形成了前期以美、苏两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后期以苏联为主要战略对手,全方位临战状态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三是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形成了以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为目标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印年来,空军战略发展演变可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一是从1949~1956年,空军建立初期,担负支援渡海作战、准备解放台湾的重任,在战略上注重进攻力量建设,属于初级的攻防兼备型战略。二是从1957~1999年,作战任务发生变化,由支援渡海作战变为维护国家领空安全,建立的是国土防空型空军,属于防空型战略。三是1999年以后,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国家利益拓展的要求,空军由国土防空型转变为攻防兼备型,属于攻防兼备型战略。 相似文献
1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历史重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面对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出现的挑战 ,贯彻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 ,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新主张 ,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借朝鲜内战爆发之机,武装干涉朝鲜,同时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割裂中国领土。为了捍卫中国的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与美国代表展开了一次最激烈的面对面的交锋。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霸占台湾。1943年12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14.
1 94 9年以来 ,台湾军事战略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守势防卫”“有效吓阻、防卫固守”、“决战境外”几个阶段。陈水扁上台以来 ,大搞“渐进式台独” ,使其“四不一没有”的承诺逐步空洞化。军事战略也突出了“反制”、“先制”的色彩 ,“决战境外”成为战略主题。在这种新的战略指导下 ,台湾当局进一步加大了军事上的投入 ;军队建设强调提高侦察预警能力 ,增强海、空军的作战能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作战准备注重联合作战 ,强调空中反制 ,“制海为首要” ,加强前沿部署 ,把主战场前推至海峡 ,以有效地控制海峡形势 ;作战原则采取“拒敌于彼岸、击敌于半渡、毁敌于滩头、歼敌于阵内”的攻势防御原则 ,妄图达到“以武拒统”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坚持密切跟踪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明确使命任务,科学制定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建设目标;坚持政治建军,确保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坚持科技强军和改革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不断规范治军方式,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坚持将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唯一根本标准,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不断提高部队实战化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积极探索和创新军民结合发展的途径及体制机制,不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提出我们力求用和平方式来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 ,并强调我们决不能作出不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 ,同时还指出决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他还指出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这是中国的内政 ,别国无权干涉 ,他也强调台湾问题的解决 ,归根到底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搞好 ,把军队建设好 ,把经济建设好。学习邓小平的这一思想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军政关系变化是台湾政治转型的重要表现和结果。台湾军政关系的制度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规范了台军的政治意识和行为。从军事政治学的视角分析台湾军政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制度特点,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资源。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和引导各族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和认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