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读互动     
2004年11月1日,一封读者来信被送到杂志张主编案头。“亲爱的主编同志,我非常喜欢您主编的《解放军生活》,这本杂志的每一页都很吸引人,图片真切、题材新颖、贴近生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军的各个军兵种的不同生活,一种作为军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很想为我母亲订一份一直伴随我军旅生活的《解放军生活》,作为送她的礼物,让她感受我们的生活,军人的风采。不知应该用什么方式。”信的落款是“王丽敏,一个热心读者”。王丽敏的拳拳之心让编辑部十分感动,主编  相似文献   

2.
欣闻《解放军生活》杂志连续两届荣膺“国家期刊奖”,实属不凡。表示热烈祝贺! 《解放军生活》是部队官兵的良师益友,她始终关注着官兵的精神世界,经常陪伴着官兵的生活作息,着力提升着官兵的人生品位。不少基层的同志告诉我,这份富有军味、贴近兵心的杂志,给了他  相似文献   

3.
关爱军嫂     
编辑老师:您好! 今天读了《解放军生活》第3期扉页刊登的《军嫂你好》的歌词和阚士英将军的肺腑之言,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没有想到还有将军在关注着我们军嫂!同时,也特别感谢《解放军生活》让我读到了一位将军的关怀。我是一名海军少尉的妻子,  相似文献   

4.
去年盛夏的一个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我的床上,战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哭累了的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轻轻地从枕下摸出那本登着我照片的《解放军生活》,看着上面笑得调皮的自己,忍不住指着照片轻声说:“都怪你!” 我叫杨蕊静,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通信总站四连的一名女士官。在连队里,我与王丹林、文传艳、排长王燕是同年兵,关系好得不得了,天天粘在一起,别人都说我们是四连的“四朵金花”。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看《解放军生活》,经常拿着连队里仅有的一本争来抢去。《解放军生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们之间友谊的纽带。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5.
生日金版     
生在十二月形象特使:刘峰 生日思想 我很荣幸能够作为“生日金版”最后一名“特使”出现在我们珍爱的《解放军生活》上。几年来的军旅生涯磨炼,已把我锻造成了一名“钢铁战士”,并且转了士官成为班长。这些都凝聚着领导的关心爱护和战友的帮助。请允许我在新年到来之际,衷心祝愿《解放军生活》越办越好,并祝战友们“新年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6.
编读互动     
自从《解放军生活》今年第1期推出“连队细节”栏目以来,在基层官兵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连队爱看《解放军生活》的多了,盼《解放军生活》的多了,把它当成了真正的良师益友。下面是空军某汽车团五连的官兵读了第3期“连队细节之情书”后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女为悦己者容”,我也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是她使我越来越美丽,在我走过的生命历程中,无论前方有任何艰难险阻,她总是激励着我,陪伴着我,从她那里我读懂了一种精神。她就是《红岩》。《红岩》,让我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江姐、成岗、许云峰他们是我儿  相似文献   

8.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9.
“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女孩,高翘着两根小辫儿,追赶着解放军渡江的船只。而此时,船儿已远离江岸两丈多远,只见她猛猛地撑起船篙,从岸上“噌”地跃上了小船。”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观众只要一提到这一镜头,马上就会脱口而出这部电影的名字——《渡江侦察记》。 这位英勇的小姑娘名叫刘四姐,她的生活原型就是渡江英雄、一等功臣马毛姐,那时她只有15岁。在纪念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我采访了我的舅妈——马毛姐。老人深情地回忆起百万雄师渡长江那雄壮的一幕。  相似文献   

10.
小汤山医院:中国与“非典”病魔艰苦鏖战的主战场之一。孟莉:解放军230医院的一名护士。众所周知的原因,孟莉从辽宁丹东赶赴北京,开始了她军人生涯的又一次出征:参加“非典”阻击战。提起孟莉的名字,细心的读者会想起她发表在本刊2001年第5期的《一名护士的值班日记》一文。文章记述的是2001年1月23日晚(大年夜)她在解放军第230医院急诊科值班,6个小时内接连抢救、诊治因车祸、放鞭炮受伤,吃河豚中毒等前来就医的11名伤病员的感人事迹。一边是喜气洋洋的团圆年,一边是连晚会也看不了的急诊值班。这个连续三年在部队过春节的沈阳军区表彰的优秀护士,用一种战斗的姿态度过了节日之夜的分分秒秒。应该感谢孟莉的父亲——曾在军旅的佳木斯市工商分行干部孟广敬同志,是他以军人的情感给《解放军生活》发来传真,使我们得以及时掌握到孟莉的近况。作为一个父亲,他的思女、爱女之情跃然纸上,但他又说:“孟莉作为优秀护理人员,被抽调北京参加抢救工作,为国家和人民作贡献。我作为一名老军人感到很光荣……”联系到孟莉的时候,她正战斗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第一线。我们向孟莉发出约请,请这位白衣天使在昼夜战斗之余,再辛苦一番,把她鲜为人知的经历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0月,《解放军生活》杂志2005年宣传发行会在武警宁夏总队如期召开。来自全军部分大单位的代表汇聚一堂,评价“生活”、阐释“生活”、献计“生活”,既表达了对这本士兵自己的杂志的由衷热爱,也交流了各自独到的发行经验。与会者的热烈发言,注定将成为《解放军生活》编辑部全体人员努力工作的信心源和动力源。  相似文献   

12.
小玉的婚事     
①这位姑娘叫李小玉,是安徽省蒙城县科委的业务干事。她人品和工作出众,不少好小伙追求她,她都没点头。她敬慕那些忠诚于祖国的解放军战士,一心想找个军人做伴侣。一天,她忽然想起了《解放军报》。对!向军报倾诉衷肠,请它给我当“红娘”! ②一封来信——《愿把爱情献给忠诚于祖国的战士》,在1984年5月13日的《解放军报》头版刊登了。它如一块巨石,在千百万干部战士心里荡起了层层波纹。为感激人民的信任,某部飞行员王福生给军报写来一封信,愿接受姑娘抛来的“绣球”,与姑娘交流感情。③经过军报“巧搭鹊桥”,李小玉与王福生相会了。他俩一见如故。真挚的感情使两个年轻人心心相连。  相似文献   

13.
艺术源于生活。军营民谣源于解放军生活。新兵连、想家、站岗、演习、打靶、外训、甚至部队驻地的姑娘,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要素,军营民谣里全有了。反之亦然,军营民谣是一个战士的解放军生活的真实写照。难怪战士们把小曾当成“自己人”而不是明星。他唱出了他们心底的歌,他的歌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对军营真实的情感体验。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踏进军营,像本文虚拟的“他”一样,当他学唱第一首军营民谣歌曲的时候,或许他没有意识到,但他的解放军生活已经在歌声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4.
被人羞辱 ,特别是当众被人羞辱是最让人难堪 ,让人愤怒 ,让人无法容忍 ,让人刻骨铭心的。然而 ,在实际生活工作中 ,有时某些“羞辱”却是十分珍贵和不可多得的 ,它让人终身受益。记得一位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 ,有一次 ,一位英语老师让他背单词 ,而他当时正聚精会神地读一本武侠小说。老师很生气 ,便当众对他说 :“你真是没出息 ,不仅糟蹋爹娘的钱 ,还耗费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能考上大学 ,全世界就没有文盲了。”听了老师当众“羞辱”他的这番话 ,他既生气 ,又暗自下决心 :“你不要瞧不起人 ,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他…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2005年6月28日下午,在雄壮 的军乐声中,新闻出版总署石宗源署长、解 放军总政治部刘永治副主任来到解放军出版 社考察,他们兴致勃勃地翻看了解放军出版 社所属的《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文艺》、《军 营文化天地》和《当代军事文摘》等四本期 刊。对创刊20年、连续3届荣获期刊最高 奖——“国家期刊奖”的《解放军生活》杂志, 近年来,始终履行坚持“三贴近”,注重“可 读性”,张扬亲和力,在“人文化、人情化、 人性化”上下功夫的办刊理念与实践所取得 的成果,以及开辟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栏, 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石微雨,一个数年前在军艺校园中留下印 象的女孩,而今出现在我的眼前。见面的一瞬 间,我极力搜寻起她在军艺舞台上饰演《歌女》、 《老妇还乡》时的影子。她惊讶我曾看过她的 演出。我说,在军艺时就想写写你呢!没想到 你竟自己动笔洋洋洒洒地写出《我就这样长大 了》。 石微雨只是微微一笑,把用七色纸装订成 的漫润着她的智慧和心血的书稿递给了我。 在我接过书稿的时候,封面上的题记透过 挺括的塑料护封映入我的眼帘: 每一粒砂子都有沙漠的影子, 每一个水滴都有海洋的气息。 我在想,《我就这样长大了》这粒“砂子” 或这个“水滴”浓缩着怎样的“沙漠”或“海洋” 呢?从石微雨的纯净文字和娓娓述说中,我看 到了这个叫做“石微雨”的寻梦女孩痴情艺术 的成长图景——  相似文献   

17.
我真正接触《中国民兵》是在2000年,那时我对民兵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自从读了它,对我开展民兵工作真是大有好处。开始时,爱人见我经常拿着《中国民兵》看,就唠叨起来,说那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点《知音》、《读者》之类的!  相似文献   

18.
《猫·冬》是我在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时候画的一张色粉画。描绘的是北方农村冬日里的生活画面。这张画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相似文献   

19.
栾世强 《政工学刊》2009,(11):80-80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学者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周末到当地教授家中做客。进屋看到教授五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纯蓝的一潭湖水。简直惊为天人。收下学者带去的中国礼物,小女孩奶声奶气地微笑道谢,学者禁不住夸奖说:“你长得这么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当时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女儿离开后,她的脸色严肃了起来:“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道歉。”学者大惊:“我一番好意夸奖她,伤害二字从何谈起?”教授摇摇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我们战士大部分都非常喜欢看“连队细节”的专题文章。我对我们连50名战友进行调查:对《解放军生活》以及“连队细节”的喜爱程度,其中列兵35人,上等兵15人;其中非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