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鹦鹉钓潜艇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了200多艘潜艇,于大西洋上开展了“水下狼群”战术,以切断盟军海上运输线为目标。为此,盟军伤透脑筋,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二次大战中,航空兵在反潜作战中战果辉煌,共击沉潜艇412艘,占击沉总数的37%,是击沉潜艇最多的兵力。特别是在大西洋,盟军航空兵对纳粹德国的反潜作战更是激烈,其胜利对整个大西洋保破交(交通)作战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当然,现代潜艇由于应用了核动力、精确制导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其性能和武器威力比二战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然而研究前人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视海洋形势十分严峻而航空反潜能力又比较薄弱这样的现实,提高对航空反潜作用的认识以及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大西洋航空兵反潜作战情况 1939年9月至1945年5月,盟军与德国在大西洋上围绕英国至美洲的海上交通线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激烈的、直接关系到英国生死存亡的海上保破交作战。纳粹德国以潜艇为主要兵力进行破交,而盟军则把主要的海上和空中力量用于保交。 1940年6月前,德国潜艇数量较少,驻泊海区距大西洋战区较远,而且很难突破英吉利海峡水雷防潜区,要进入大西洋东部海域破交就必须经过北海,绕过整个英伦三岛。因此,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东部海域的破交只能由单艇进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德军的“海狼”潜艇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为了对付德军潜艇神出鬼没的攻击,英美等同盟国在大西洋海战中运用了大量的兵力,其中出动的反潜舰艇有5500艘,小艇有2万艘,并有大批装备雷达的飞机来进行反潜作战。盟军投入这场反潜战斗的人员总数加起来有几百万人。与德国投入的兵力相比,当时英美为对付德国一艘潜艇,竟动用了多达25艘舰艇和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英法等国压制德国海军水面舰队规模,纳粹德国不得不转而发展水下力量,以潜艇部队抗衡英法海上力量。二战爆发后,大西洋上的德国狼群曾让所有的英国船员谈虎色变。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西洋争夺战中,德军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对盟军的海上交通线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德军潜艇进出基地必须经过比斯开湾的弱点,盟军重点加强了航空兵对比斯开湾的封锁。潜艇被困于基地内的德军当然不甘就此认输,德军潜艇司令官邓尼兹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用部分潜艇打飞机,掩护其它潜艇逃离。他命令对潜艇进行改装,安上两座双联装20毫米高射炮和一门37毫米半自动机关炮,企图依仗强大的对空火力,专门吸引盟军飞机与之作战,从而达到掩护其它潜艇通过比斯开湾海区的目的。这种改装的潜艇被称为“诱饵”潜艇。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海军在总结战争期间海上作战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把从战争中遗留下来的一些舰队型潜艇改装成雷达预警潜艇,同时还在1953年和1954年相继建造了2艘“东方旗鱼”级雷达预警潜艇。但是,这些雷达预警潜艇都是常规动力潜艇,航速以及水下续航力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因此,美国核潜艇之父海曼·里科弗便提议建造1艘核动力雷达预警潜艇,艇上装备2座反应堆,可以在水面上进行高速航行,并且能够直接担任由高速航空母舰等舰艇组成的海上快速机动部队的前卫预警潜艇。根  相似文献   

7.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的铁蹄在欧洲肆意践踏。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德国实施“海狮计划”,准备大举进攻英国。此时的英国处境十分危急,特别是在德国海军潜艇“狼群”般的攻击下,它赖以生存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极为脆弱。这期间,纳粹元凶希特勒还要“把丘吉尔脖子上的绳索再勒紧一扣”,派出以“俾斯麦”号为首的两艘巨型战列舰进入大西洋,进一步扼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红宝石海上工程中央设计局(The Central Design Bureau forMarine Engineering Rubin)通常也被称作第18中央设计局或音译为鲁宾设计局,这是俄罗斯历史最为悠久的潜艇设计局,早在1900年便开始发展潜艇了,迄今为止一共设计研制了大约900多艘柴电动力与核动力潜艇。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建造的潜艇中,一多半出自红宝石设计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海军的一艘潜艇曾在挪威与德国的一艘潜艇进行过一艘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水下较量。 1943年5月的一天,由苏联海军少校邦达列维奇指挥的一艘M-176潜艇在执行伏击任务后的返回途中,与一艘德国潜艇在挪威海域不期而遇,于是,双方紧急下潜,企图用鱼雷将对方击沉。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盟国损失的吨位达2100万吨的航运船只中,有1500万吨是被U型潜艇击沉;而盟军击沉U艇781艘,使德国海军编制为38000人的U艇部队中有将近35000人葬身鱼腹。这样的海上胜利绝非偶然,它是许多“小船”对敌人无情猎杀的直接后果。这在很大程度上竟是由一个人的光辉业绩所实现。他,就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约翰·沃克。时至今日,沃克仍被官方誉为:“在从U艇威胁中解放大西洋的战斗中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1941年,大不列颠和加拿大在大西洋运输线上调集了400余艘护航舰只,但是U艇的击沉率依然低得令人沮丧:大约每个月击  相似文献   

11.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不久,德国精心研制的新式武器——几十艘“高性能”潜艇即将交付德军使用。这对于反潜能力本来就不高的盟军来说,无疑  相似文献   

12.
当时间的脚步即将跨进21世纪时,叱咤风云近90年的航空母舰依然是各国海军乃至世人关注的焦点。那么下个世纪,航母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它的“海上霸主”地位还能巩固吗?各国继续发展传统航母在可预见的未来,各国近几年设计、研制的航空母舰将会继续建造并服役下去。目前,世界上拥有大型航母最多的国家——美国,正继续按计划建造“尼米兹”级后续舰。该级第8艘“哈里·杜鲁门”号将于1998年加入舰队,以取代“独立”号;“罗纳德·里根”号,将于2002年取代“小鹰”号;美国海军还将于下个世纪初开始建造 CVN-77,即“尼米兹”级第10艘。这样,到2010年以前美国海军中的常规动力航母将全部退出历史舞  相似文献   

13.
赵增凯 《当代海军》2004,(11):27-27
1944年6月19日,是菲律宾海海战的开战日,日军称此战为“马里亚纳海海战”,美军称之为“菲律宾海海战”。美军舰载机飞行员把这场截击日本飞机的战斗比作猎取火鸡。由此,这场海上空战也被称之为“猎取马里亚纳火鸡之战”。这天,美军飞行员击毁日军所投入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430架扣的300多架,被美海军航空史永载史册;司时,美以2艘潜艇击沉了远在美航空母舰飞机攻击范围之外的日本舰队的2艘航空母况,成为世界潜艇作战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2000,21(2):55-55
美国西弗吉利亚首府查尔斯顿消息,当地时间8月8日,一艘具有历史意义的潜艇--H.L.亨利号潜艇在沉没了135年后在大西洋被打捞出水,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击沉敌舰的潜艇。  相似文献   

15.
水雷作为一种现代海战武器,最早被当作对付水面舰艇的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始用它进行反潜时就炸沉潜艇54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反潜力作用更加突出,仅德国潜艇就有27艘被水雷击沉;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海军布设的1000多枚水雷,不仅重创了美国的3艘作战舰只,而且对多国部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威胁,限制了其海上兵力行动。  相似文献   

16.
美军航空母舰战斗群防御作战能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长仁 《国防》2007,(2):65-67
航空母舰是美国称霸世界的主要军事力量,是美国推行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的强有力工具.航空母舰战斗群是美国海军主力舰队的基本编成方式.所谓航空母舰战斗群,是指由至少一艘航空母舰和若干护航平台(水面舰艇、潜艇)组成的海上作战编队.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战场,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使美盟国的海上交通线受到严重破坏。更有甚者,德国海军随后又开始装备和使用一种先进的秘密武器——“感音鱼雷”,这种鱼雷能探测到敌方舰船螺旋桨的噪音,并对目标自动进行跟踪和攻击。为了对付这种新式武器,盟军统帅部的将军们绞尽了脑汁,想尽一切侦察手段和措施也都无济于事。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盟军看到了有可能解开这个难题的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18.
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显神威,一跃成为“海上霸主”。战后50多年来航空母舰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几百场战争,雄风不减当年。时至今天尚未有哪一种海上装备能够撼动航空母舰的霸主地位。近几年“武库舰”取代航空母舰的话题曾一度被炒得很热,但航空母舰的发展势头却有增无减,就连提出“武库舰”新概念的美国也在着力发展新一代航空母舰,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国家正在建造或筹备发展自己的航空母舰。为什么航空母舰还如此地火爆呢?这当然与航空母舰在90年代的上乘表现有直接关系。当时间的脚步刚刚踏入90年代门槛之际,海湾便爆发了一场重大危机。对此危机,美国的航空母舰编队立即作出  相似文献   

19.
印度海军目前拥有6万余人,作战舰艇14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8艘,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等各种水面舰艇70余艘。但印度海军并没有就此满足,将继续发展由航空母舰、核潜艇和水面隐形战舰组成的海上“三剑客”,以确保印度“海洋大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航空母舰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战舰,素有“海上浮动机场”的美称。它们不但可以攻击敌方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还可攻击敌方的海岸设施和陆地纵深目标,是夺取作战海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有力武器。1910年,随着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柯蒂斯”飞机从经过改装的“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航空母舰便开始了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其后的30年航空母舰虽有较快发展,但威名仍在“大舰巨炮”的战列舰之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母舰的作战威力才被人们真正认识和广泛使用,其发展得到各海军强国的普遍重视。在取得辉煌战果后,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而荣登“海上霸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