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防科技工业》2010,(3):60-60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月20日发布公报说,有日本版GPS卫星系统之称的“准天顶卫星系统”预计于今年7、8月份开始部署.届时发射的该系统首颗卫星被命名为“指路”号。  相似文献   

2.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火箭托举下呼啸升空。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开启了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的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越来越近,全世界近1/3人口有机会享受更加优质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3.
朱伟 《国防科技》2006,(11):51-53
据法新社9月11日报道,9月11日下午1时35分,日本在其南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了一枚“H-2A”10号火箭,将1颗光学间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悉,这是日本自2003年卫星发射失败以来的第一次发射,也是日本成功发射的第三颗间谍卫星。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日本积极向太空进发,其构建全球间谍卫星网的步伐越来越快。第三颗间谍卫星的成功发射就是日本加紧构建间谍卫星网的又一具体行动。“准天顶”即将“封顶”据报道,日本此次发射的是一颗光学间谍卫星,造价为290亿日元(1美元约合117日元),装载有高性能望远镜和类似于数码相机的高性…  相似文献   

4.
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5.
天兵 《国防科技》2003,(7):38-42
人类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就在一代一代努力开发确定“自身位置”的方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随着现代航天及无线电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立起来的一个高精度的,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系统。它不仅使得安全的客货运输成为可能,而且还可用于军队的快速布署,以及巡航导弹的精确制导。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中国正在向世人明确展示力图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和欧洲的世界“第三极”的决心。这里我们特编发一篇介绍欧洲“伽利略”导航卫星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数字     
《环球军事》2011,(24):4-4
第10颗 12月2日5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0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据悉,按照北斗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年年底前,我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不断扩大覆盖区域,提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区域服务。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  相似文献   

7.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军事、经济、交通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被认为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虎视眈眈瞄准军事强国的日本来说,自然不会放弃发展这一先进技术,图谋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大力研发“准天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明确表示该系统将按计划在2008年投入使用。研制“准天顶”系统是日本继成功发射侦察卫星之后在太空发展方面的又一重大举动,从而引起了亚太国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建成“海军导航卫星系统”(即“子午仪”系统)并交付部队使用以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一直受到世界各大国的重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及欧洲正在发展的“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长征-  相似文献   

9.
北京时间5月25日零时3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它将与2000年已发射成功的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组成完整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已建立了自主的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
数字     
《环球军事》2011,(23):4-4
3颗 伊朗国防部长瓦希迪11月13日在德黑兰说,伊朗不久将发射3颗国产新型卫星。据悉,这3颗卫星分别是“黎明”号、“先驱”号和“崛起”号,“黎明”号将用“黎明使者”运载火箭发射,“先驱”和“崛起”号将用“凤凰”运载火箭发射。但瓦希迪没有披露这些卫星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技工业》2005,(1):92-92
据美国《全球安全》网站2005年1月4日报道,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全世界航天国家的在轨工作军用卫星共有220颗。其中通信卫星80颗,导航卫星53颗,成像卫星25颗,电子侦察卫星12颗,预警卫星11颗.海洋监视卫星18颗,气象卫星12颗,小型军用或技术发展卫星9颗。它们分别属于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国家。  相似文献   

12.
环球军讯     
<正>我国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12月26日11时2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57、58颗北斗导航卫星。这组卫星属中圆地球轨道卫星(MEO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后发射的首组MEO卫星,  相似文献   

13.
北斗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中国已经位居世界卫星导航技术强国之列,更为十八大提出的创新推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注解 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有力托举下呼啸升空。这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建设全面完成,将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组合导航是导航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导航手段,而各种导航手段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很多应用中依赖单一手段无法达到某些应用需求。为了获得更好的导航性能,可以将各种导航手段有机组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使整个导航系统的性能优化。常用的组合方式有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的组合以及多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合。未来也将会有新的导航手段和组合方式出现,推动组合导航技术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防科技》2005,(9):5-5
欧洲“伽利略”计划的首颗卫星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伽利略”是欧洲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计划,使用范围从帮助汽车驾驶者导航的电子地图到协助搜索的救援行动。该计划预计2008年投入使用,最终将有30颗卫星在24000千米的高空轨道运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导航战、城市或者室内环境中,可见卫星数目小于3颗,用户位置未知时,接收机无法完成授时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已有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和CAPS系统)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IGSO卫星的多普勒定位单向授时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采用积分多普勒计数计算用户位置,完成单向授时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使用3颗IGSO卫星搭载透明转发器载荷,可使我国领土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可用性基本达到100%;静态观测用户,长期测量定位精度可达3m以内,授时精度误差小于100ns。由于该方法最少只需观测1颗IGSO卫星信号,这为导航战背景及微弱信号环境下的定位授时服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五个“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月16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发射升空。记者16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海洋二号卫星工程创造了五个“第一”:国内第一颗获取海洋动力环境数据的卫星;我国第一颗高精度航天器;国内第一颗定量观测的微波遥感卫星;第一次搭载进行星地激光通信试验;  相似文献   

18.
卫星导航的应用将导航带入了新纪元,然而现有卫星导航技术仍然在精度、可用性、完好性以及连续性等方面无法满足很多场合下的应用需求。为了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人们采用了多种手段来增强基本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文中讨论了多种常见增强技术和系统,分析其工作原理及相应的性能特性。增强系统作为基本系统的有效补充,今后仍将会在导航技术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日本当地时间1月27日13时40分,日最新一颗情报搜集卫星“雷达卫星4号”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升空。至此,日在轨隋报搜集卫星总数已增至6颗。另据日本媒体披露,日政府拟在未来5到10年间实现地面监视卫星数量倍增计划,并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定位系统,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及朝鲜的情报搜集能力。种种迹象表明,日正在战略及技术层面加速提升航天侦察、通信及弹道导弹预警能力,军国主义的“幽灵”正在飘向太空。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过程中,动用了多种侦察卫星,其中主要是。锁眼”和“长曲棍球”等。美国有100多颗军事卫星运行于地球轨道上,除用于导航和通信等用处外,也有一部分用于侦察。在这些军事卫星中,能够拍摄近距离地球照片的低轨道侦察卫星有5颗,其中有3颗属于KH-12“锁眼”侦察卫星,它们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谱段进行拍照,获取对美国有较大价值的目标情报。另外两颗侦察卫星的代号为“长曲棍球”,它们装备了合成孔径雷达,在进行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