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刁璞 《当代海军》2009,(9):14-17
最近,网络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之间可以仿效美苏做法,签订一个避免海上意外事件的协定。这篇文章向大家展示了美苏《关于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的全貌,从中不难看出,中美与美苏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美苏争端发生在公海,而中美争端发生在中国的专属经济区。未来中美之间能否签署一个类似美苏的协定以及可以签署哪些内容,不仅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中方智慧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3):26-27
冷战时期,美苏这两个当时的超级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结果造成了“恐怖平衡”。据专家估算,当时全世界拥有的核武器可以毁灭地球数十次。由于美苏两国互相猜忌,均担心对方先发动先发制人核打击,有个风吹草动便启动核武器,险些爆发可能波及全球的核战争。以下就是冷战时期七个险些引发核战的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3.
1月11日,中国在本土成功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加重自身战略威慑的筹码,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就秘而不宣地开始了反导系统的研发。  相似文献   

4.
《国防》1994,(7)
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向多极化战略格局过渡发展的时代。 人类,正在经受一场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性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强国,它们之间的争斗与妥协,形成了战后世界的雅尔塔体制。美苏间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形成了战后初期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随着美苏两国各自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北约和华约出现,世界竞争逐渐演变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全面竞争。这种以美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左右国际事务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K-19号核潜艇是前苏联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它是美苏冷战酿造的一枚苦果。它在整个服役期间,曾3次与灭顶之灾擦肩而过,其中2次险些引发美苏核战争。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两个最为重要的结果:核武器进入人类历史:战后国际关系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核时代条件的这两大变化耦合共振,引起近代以来世界第五次军事改革运动。此次改革发生在50至60年代前期,以美苏两国为主要代表,形成了力求与两大阵营之间全面核大战准备相适应的核时代总体国防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7.
报刊文摘     
海湾战争对世界形势的影响海湾战争是二次大战后发生的第三次大规模局部性战争。三次战争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美国发动的。不同之点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在美苏对抗的冷战时期,主要表现为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角逐,海湾战争打响时,冷战已基本结束,美苏的对抗关系已由伙伴关系所  相似文献   

8.
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避免了一场核战争。这已尽人皆知。然而。除此而外至少还有四次不为人所知的事件。让两个超级大国差点爆发毁灭性的核大战。这些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有明显的不同:事件发生后。美苏(俄罗斯)领导人都会出面澄清说。是由于核预警系统出现了故障。或因为对良性事件的误判而导致出现了假警报。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的解体,使得西方的历史学家可以得到以前严密地保藏在莫斯科档案库里的文件。最近,英国伦敦大学战争关系讲师哈立迪发表文章,披露美、苏两国军队的喷气式战斗机曾在朝鲜战争中交战两年半,双方有1700名飞行员丧生。美苏间第一次全面空战发生在1950年11月,从这年年底开始,直到朝鲜战争结束达两年半之久。美苏  相似文献   

10.
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间谍战,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毫不为过。其中,美国中情局秘密打捞沉没的苏联潜艇的“亚速尔岛人计划”,可谓是该局历史上最冒险、投入经费最多、政治上最多变的秘密行动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经济角度上看,不是为争夺资源而发动战争,就是因争夺资源而引起战争。当前大国之间,主要是美苏两国之间对世界范围战略资源的争夺,与历史具有同样性质。由此可见,战略资源既是战争的物资基础,又是引起战争的导火索。一、争夺战略资源的原因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就重新开始了战略资源的争  相似文献   

12.
核战略格局是指世界上有核国家和潜在核国家以核力量为基础,在联合、对抗中所形成的一种势态。它伴随着核武器的问世而产生,历经美国率先拥有核武器的单极格局、美苏之间相互威慑的两极格局、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美苏之间形成的核三角战略格局、当今的多极化格局。二炮后勤作为  相似文献   

13.
孙立华 《环球军事》2010,(11):56-57
冷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的秘密间谍案一件接着一件的曝光。1999年,间谍案被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出来,美国联邦调查局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副局长尼尔·加拉格尔向新闻界披露了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二秘斯坦尼斯·古谢夫遭联邦调查局特工拘捕的惊人内幕。  相似文献   

14.
冷战时期,相互对立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战略是建立在核威慑的基础上的。例如美国及盟国遭受核威胁的时候,就采用核威慑的同样手法来威慑对方。美苏两国因恐于彼此的核威慑而不能发动战争,和平在冷战时期就是这样被保持下来的。美苏两国的核力量是由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以及弹道导弹核潜艇三部分构成的。其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宣布美国决定退出美苏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这个条约规定,布什的这项决定将在6个月后正式生效。这是现代史上美国第一次退出一项重要的国际条约。那么,《反导条约》真像美国一些政要宣称的那样“不认识今天,也不面向未来,它代表过去”,是早该抛弃的冷战产物吗? 《反导条约》是美苏两国于1972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的。该条约是为了维护美苏战略平衡、确保“相互摧毁”的双边核军控条约,目的是防止核军备竞赛的升级。而就此点来看,它目前并未过时。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展开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以核武器为重要标志的军备竞赛,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将全世界都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核冬天”的阴影之下。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作出研发氢弹的决定,成为一项在整个冷战期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7.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宣布举世震惊的“战略防御倡议”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拟建立一个以天基定向能武器系统为主要拦截手段的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弹道导弹防御体系。当时的苏联也准备建立类似的空间体系与之抗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星球大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后因耗资巨大,美苏“星球大战”计划纷纷中途下马,  相似文献   

18.
连续旋转爆震波传播模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保持空气流量不变、改变H2/air当量比开展了连续旋转爆震对比试验,发现随当量比的降低出现三种传播模态:在较高的当量比(0.90~1.86)下,连续旋转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传播;在较低的当量比(≈0.75)下,则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在中间工况,则以上述混合模态维持传播。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下的高频压力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传播模态的转换机制:当量比较高时,爆震强度较高,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相对较小,爆震波以同向传播模态维持传播;当量比较低时,爆震强度较低,传播过程中的损失和速度亏损较大,此时无法维持同向传播模态,而以双波对撞模态传播,这是由于双波对撞模态中的激波对撞产生高温环境,有利于燃烧放热,其可能是连续旋转爆震的极限传播模态。  相似文献   

19.
军舰鸟又称海盗鸟,是一种热带海鸟。它们的翅膀很大,展开时超过两米。在求偶期间,雄鸟喉部膨胀形成硕大的鲜红色气囊以吸引雌性的注意,非常引人注目。同样非常引人注目的是拥有同样名字的一次核试验。1962年5月,在太平洋中部的圣诞岛(现属于基里巴斯)附近海域,美国海军进行了一次代号为“军舰鸟”的核试验。这是美苏冷战期间也是迄今为止美国进行的唯一一次潜射战略核导弹端对端(从发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在军事领域的白热化竞争给那一时代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在军事上压住对手,双方都力图在各个领域领先对手,由此也造出了许多惊世的武器,但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尖端科技超乎人们想象的迅猛发展,导致一些研制计划搁浅,成为研制者的遗憾。如美苏曾经计划研制的核动力喷气式轰炸机,以及速度超过3倍音速的大型客机,最终都未能成为现实。美国的XB-70轰炸机虽然试飞过,并创下了不少飞行纪录,但由于众多的原因,在它完成试飞之前,也中途夭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